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追夢中華·感知新重慶”海外華文媒體赴渝採風——
重慶好故事,說給世界聽(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林子涵
2023年05月19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老梯坎變身城市新“門面”,山區“老”產業迎來新升級,內陸口岸獲得交通新便利……日前,由中國僑聯指導、重慶市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感知新重慶”2023海外華文媒體重慶採訪行活動在渝舉行。7天時間裡,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余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重慶渝中區、城口縣、萬州區三地,記錄山城火熱的發展變化,把鮮活的重慶故事帶往世界各地。

渝中:母城改造展新顏

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有一座渝中半島。從公元前316年的江州城,到南宋時期條石壘牆的重慶府,再到明代“九開八閉”十七門圍筑的古城池……歷史層疊間,這裡保留了老重慶的根與源,也蘊蓄了城市發展的深厚動能。海外華文媒體採訪團的第一站,就在被譽為重慶母城的渝中區。

來到渝中,人文歷史不可不了解。這日,晨霧剛散,採訪團便來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聽取遠古巴渝、壯麗三峽、抗戰烽火、城市變遷的故事,為重慶之行打下一份底稿。走出博物館,一行人步入整修一新的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在綠蔭如蓋的百年黃葛樹下,一路參訪桂園、周公館等紅色遺址。

“巴渝地區的深厚底蘊令人贊嘆。”阿根廷華人頭條(北京)總經理陶泓汐說:“參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能清晰了解重慶的發展脈絡及三峽工程的雄偉磅礡﹔漫步中山四路,能深入感知重慶的文化基因和紅色血脈。短短兩段行程讓人領略了重慶城市發展背后的人文底色。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值得被世界了解。”

在山城採風,少不了爬坡上坎。因地貌影響,重慶民居多依山而建,石梯坎、吊腳樓俯仰皆是,構成城市獨特的立體景觀。老重慶的“煙火氣”和市井風情就藏在這些高低錯落的街巷間。此次,採訪團的重要行程之一就是到訪兩處傳統街區——十八梯和山城巷。

十八梯位於渝中區較場口,是從山頂台地通往山下江邊的一條石板老街,曾是許多當地人出行必經的生活步道。2017年,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開工建設,對十八梯魚骨狀、雲梯式的街巷肌理進行梳理和保留,並對一批傳統巴渝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2021年,改造后的十八梯面貌一新,開街運營后迅速成為重慶旅游的“打卡點”,往日的舊街巷逐漸恢復了喧囂和活力。

與十八梯相似,山城巷也經歷了一場“更新”。山城巷背山面江,沿崖而筑,整條長街幾乎都由梯步組成,明清至近代的傳統民居及教堂、學校舊址等坐落其中。近年來,渝中區啟動山城巷“微更新”工作,重點解決管網老化、老舊危房等問題,同時與當地企業達成合作,由企業投資實施該片區15.45萬平方米的風貌修復、環境提升、招商運營等。如今,一度蕭條的民居街坊轉化為創意十足的文旅街區,不僅原住民經營的各色商鋪沿街開放,文創、民宿、藝術展覽等新業態也在這裡找到發展空間。2021年11月,渝中區入選全國21個城市更新試點,其中,山城巷成為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山城巷拾級而行,美國《中國人視界》中英文雙語雜志社社長沈紅輝被一家古韻濃郁的店鋪吸引,進店買下一身旗袍。“游覽山城街巷,所見是石板階梯沿著陡峭的山壁蜿蜒而上,道路兩旁是青磚黛瓦的古老房屋和參天古樹,沿街還有小吃鋪子、茶館、酒樓、劇場、書店等,讓人充分感受到巴渝的魅力和韻味。我希望通過報道把重慶街巷的新故事帶到海外,讓讀者了解重慶城市規劃背后的溫度。”沈紅輝說。

走過老街巷,再看都市發展新動向。在朝天門,採訪團一行參訪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綜合展廳、中新合作示范項目來福士及來福士渝僑中心,了解渝中為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開拓中國西部市場提供的便利措施﹔在解放碑,採訪團來到環球購物中心內的陸海新通道國際消費中心,參訪新加坡、泰國、日本、德國等7個國家館,體驗一站式購買全球進口優質商品。採訪團一行還戴上了工程帽、乘坐施工梯,登上在建的陸海國際中心項目第100層,遠眺重慶的都市“天際線”。

“作為一名長期深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及陸海新通道消費中心等項目讓我印象深刻。”亞太通訊社社長劉繼明說:“這些項目的推進是重慶加快開放發展和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新動作。我相信,隨著重慶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這些項目將加速推進,重慶將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之一。對此,我計劃繼續做深入了解,及時發布相關新聞稿件及電視專題片,讓更多人看到重慶發展的最新動態。”

城口:美麗鄉村新圖景

從渝中出發,一路向北,車行400多公裡,就進入了大巴山區的城口縣。地處深山腹地,這裡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重慶最后脫貧“摘帽”的區縣之一。2021年8月,城口縣被確定為全國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

在重慶38區縣中,城口縣以“綠”聞名。城口境內有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空氣環境質量年優良天數長期保持在360天左右,全縣森林覆蓋達72.8%。採訪團乘車前往城口縣的路上,窗外不時可見青山雲霧、山澗溪流。

憑借生態“富礦”,城口縣正努力推動旅游業成為富民產業。在修齊鎮、河魚鄉、東安鎮,採訪團參觀走訪多家民宿及農家樂,了解當地把綠色生態及民俗文化融入旅游產業的發展故事。

“翠綠的大山、廣闊的林海、精巧的民宿,共同構成了城口美麗鄉村新圖景,使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北歐華人報社副社長謝志杰說,“作為華文媒體人,我要把在城口看到的好風光展示出去,把中國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傳播出去,讓海外華僑華人了解中國鄉村的美好風景,幫助更多人從中尋找投資興業的機遇。”

除了鄉村民宿,縣裡的“老”產業也在升級。在山神漆器有限公司,採訪團一行參觀了色彩豐富、紋飾考究的城口漆器,精致的漆瓶、漆盤等令人目不暇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蔡澤榮向採訪團介紹,城口作為中國漆樹分布中心區域,當地漆器制作已有約3000年歷史。城口漆器以天然原木為胎,用優質生漆涂面,採用當地民間漆藝,經復雜工藝精制而成,濃縮了巴渝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多年來,不少產品遠銷日本等海外市場。目前,城口大木漆產業已經形成了包括漆樹產業、生漆加工、藝術品開發在內的產業鏈雛形。每年僅生漆一項,就帶動城口多個鄉鎮上千戶農民增收,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

在重慶趙孝春野生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採訪團品嘗了著名的城口老臘肉。公司董事長趙孝春向採訪團介紹,城口老臘肉選用海拔1200米條件下散養10個月以上的本地豬,經90天以上慢火烘炕制成,風味和口感獨具特色。目前,縣裡已經開始城口老臘肉標准化生產、質量檢測監測、品牌營銷等體系建設,爭取將臘肉培育成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小時候,我就聽說城口縣的老臘肉好吃,但由於藏在深山,想要吃到並不容易。如今,當地村民在政府帶領下,闖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老臘肉的香氣已經飄出深山,飄向重慶及全國。”緬甸中文傳媒集團總經理張國棟說。張國棟是一名重慶籍“80后”,20年前前往東南亞和南亞發展,在緬甸、越南、印度創立了媒體和進出口公司。此次回到家鄉參訪,城口的特色產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重慶人歷來不怕難、能吃苦、敢探索、敢創新,這次到城口參訪更加堅定了我的認識。無論是漆器還是臘肉,城口都在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特色發展之路。回去以后,我一定把這裡的故事傳播出去,讓更多游客來重慶、來城口‘打卡’。”張國棟說。

萬州:樞紐又添新通途

不久前,一艘裝載氯化銨產品的貨輪在萬州港江南集裝箱作業區解纜啟航。隻需1天時間,這批貨物就能運抵重慶果園港,再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出海,運往馬來西亞的民都魯港。這是萬州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春風、實現通江達海目標的一個縮影。

萬州地處長江上游,連接川渝、陝鄂,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有“萬川畢匯、萬商雲集”之名。重慶行的第三站,採訪團來到萬州,首個參訪點便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深水良港——萬州新田港。當天,新田港內風微浪穩,不少船舶正等待卸貨或出港。

從新田港出發,採訪團還到訪了渝東北及川東北地區唯一的綜合保稅區——萬州綜合保稅區。自2022年6月封關運行以來,萬州綜保區已簽約項目11個,協議投資約16億元,完成進出口額約12億元,完成進出口貨物報關90余票,貨物涉及俄羅斯、韓國、越南、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阿聯酋、智利等多個國家。

“平湖萬州名不虛傳。”加拿大中華新聞社社長常建國說:“在新田港、萬州綜合保稅區等多地,我充分感受到萬州四通八達、貨暢其流的交通優勢。此外,我還了解到,萬州正穩定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輪(列),促進周邊物資與萬州順暢連接,這將帶動西部地區進一步開放發展。相信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現‘加速度’,以萬州為代表的重慶各區縣還將進一步發揮交通樞紐功能。重慶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未來值得期待。”

入夜,採訪團一行來到萬州天生城文旅街區,品嘗烤魚之鄉的地道美味,欣賞半山街市、天燈璀璨的夜景,在和煦江風中結束了本次採風之行。

“第一次來到萬州,這裡的風景和美食都令人感到欣喜。”美國華盛頓中文電視台副台長袁艷說:“作為媒體人,我計劃通過本台的印象中國、城市品牌、中華美食等欄目,對此次採風見聞展開持續報道,爭做重慶故事的代言人,為讓世界了解重慶作出努力。”

“重慶具備人文、歷史、自然、美食等全方位的報道要素,我們將以精細化、層次化、多手段的方式持續挖掘重慶故事,讓中外讀者感知發展變化中的重慶,既品味到重慶的‘煙火氣’,也體會到重慶的‘高大上’,希望能吸引更多人走進重慶、愛上重慶。”陶泓汐說。

(責編:韓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