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三十二)
王慧:德“醫”雙馨除病魔,白衣紅心戰疫情
2023年05月05日10:46  來源:中國僑聯

王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單細胞組學與疾病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數字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僑聯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立德樹人,深耕三尺講台

王慧教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卓越公共衛生人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人師表,潛心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累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60余名。率先開展教學改革,受邀講授《健康中國》課程,開展“健康中國2030國策下公共衛生發展戰略與策略”“后疫情時代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等多項課程培訓。獲上海交通大學“智能+”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基地評估優秀。近三年培養國家級及省部級高層次人才20余名,培養10余名上海市“超級博士后”和優秀畢業生。牽頭獲批“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上海市教委公共衛生博士專業學位培育點,並負責上海市級虛擬教研室和上海市重點課程(營養與食品衛生)建設,領銜組建“智能+公共衛生”實踐基地評估工作,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其他專著6部。此外主講“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全球營養”“全球食品安全”等課程﹔指導學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Nat Microb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全國與上海市大賽中獲得全國大學生科普競賽特等獎。獲批上海交通大學“慧科學網絡育人工作室”,牽頭“服務健康中國,創建“三全+五維”卓越公共衛生人才綜合培養體系”項目,獲上海交通大學2021年度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科技創新,勇攀醫學高峰

王慧教授聚焦主動健康與慢病防控領域,篩選發現腫瘤防控新靶標,重點探究遺傳(如腫瘤關鍵的易感基因和驅動基因等)與環境因素(如環境化學污染物、致病微生物、膳食營養、情緒壓力等)如何調控癌前病變及腫瘤免疫微環境進而影響腫瘤發生發展及藥物應答,發現化學預防和免疫預防的新靶點﹔研究營養和食源性危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腫瘤等慢病個體化診斷、預防和預后預測中的功能和作用﹔篩選發現腫瘤防控新靶標,開展基於靶點的營養和植物化學物的健康效應和分級預防與治療研究,探討營養和藥物靶向防控腫瘤的新機制和新方法,形成腫瘤預防“易感因素發現-功能研究-靶點確証-營養和藥物干預”核心研究新思路﹔創建基於主動健康指數的基層慢病管理家庭醫生助手平台,探索新型數字化主動健康和慢病管理新模式,促進醫防融合,推動精准健康管理的應用示范,研究成果對有效預防和控制我國腫瘤等慢病的發生發展和促進健康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JAMA、Nature Genetics、Nature Microbiology等國際雜志發表SCI論文160余篇,主編專著8部,申請專利54項(授權23項),形成國家、行業標准25項,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2項。

健康科普,助力疾病防治

牽頭構建“教學+科普+智庫+作品+大賽+培訓+活動”多維度、立體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平台與社會科普實踐體系,主持上海市“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科普服務平台”和上海市“健康教育與健康傳播”重點學科建設,作為召集人負責組建上海市健康科普“健康教育與健康傳播”領域專家庫。自2020年1月12日起,在全國公共衛生院校中率先創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科普模式,推進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科普服務平台建設,發送數量和點擊量排名穩定在上海前十﹔創建的“1+X多維融合創新應用”模式已在400多個社區、中小學落地,成為智慧健康(科普)體驗示范點,線下服務人數突破5000﹔聯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等主辦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風尚推選活動。與上海開放大學合作,形成全生命周期健康教育閉環﹔推進“科學訓練營”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院校合作,獲團市委頒發的“十佳公益”稱號﹔獲《公衛食驗室》《健康守衛者》《還原傳染病的真相》等系列視頻著作權3項,並發布中英文電子版,獲科技部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獎(2018)、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品獎(2021)和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健康科普(個人)二等獎(2021)。原創品牌科普作品申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版權,全系列被學習強國、央媒、澳門電視台等收錄播放。牽頭出版《食品安全學生讀本》與《還原傳染病的真相》,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關注。舉辦“全健康”共享教育論壇,助推后疫情時代公共衛生通識教育﹔受邀參加“名醫話養生”“36.7℃•賽出百萬健康”等品牌電視節目、與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合作錄制《問不倒TV》抗疫專題節目等﹔參加2021年進博會“人民會客廳之進博時刻”專訪等活動。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緊緊圍繞國家“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決策,高起點謀劃、全方位布局,2021年立足學科基礎,牽頭申報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緊密對接上海交通大學“大健康”戰略布局,“公共和環境及職業健康”和“公共衛生”等相關學科分別在US News和ARWU兩大國際排名中顯著提升並名列國內高校前列,逐步形成“醫防融合、醫工交叉”特色發展道路,成為國內最具活力的公共衛生學院。帶領學院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金委重點項目等重大項目立項以及Nature,JAMA等頂級期刊發文實現零的突破。擔任醫學院單細胞組學與疾病研究中心中方負責人,構建該中心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研究機構,重點聚焦單細胞研究和衰老與疾病研究領域,完成單細胞分離與鑒定、基因組學、蛋白質組與代謝組、多組學生物信息分析等中心四大技術平台的建設,引進Jan Vijg教授、Christopher Heeschen教授等國際知名專家,兩年時間實現中心從初建到快速發展的跨越。

積極抗疫,服務公共安全

在新冠疫情面前,王慧同志主動擔當,帶領團隊深入流調一線,科學抗疫、科普防疫,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和歸僑的初心使命。在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形勢下,為有效應對疫情,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的王慧同志主動請戰,火速組建了90多名師生員工的疫情流調組(50多名教師和40多名研究生及本科生),同時帶領鐘文澤和鄭黎強兩位系主任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忘我投身工作。王慧同志牽頭與上海市疾控中心合作,在閔行區疾控中心、黃浦區疾控中心、嘉定區疾控中心成立聯合流調工作組,對接三個區域的流調工作,建立有效溝通工作機制,落實個人分管工作和責任。在一線抗疫的同時,通過聯合攻關開展科技抗疫。利用人肺和腸類器官模型創新性發現系列新冠病毒抑制劑,相關研究成果以共同通訊作者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志(Nature 2021)﹔作為通訊作者領銜組織全球頂尖公共衛生專家,應邀在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數字健康》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溝通”為主題在國際發聲,提出多國已經進入實時和點對點的資訊交換模式,呼吁建立新的全球數字信息框架(Lancet Digit Health 2020)。同時探討新冠疫情發展趨勢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措施(CCDT 2020﹔Front Med.2020a/b/c﹔Front Cell Dev Biol.)。在《中國科學院院刊》《中華預防醫學雜志》《上海教育》《上海預防醫學雜志》發表文章,反思疫情之下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對重大傳染病疫情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職能進行思考。此外,王慧同志還面向學校、社會、政府開展一系列的科普防疫和咨政建言工作。

(責編:黃煜、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