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三十)
樊趙兵:興華時有凌雲志,報國常懷赤子心
2023年04月28日10:12  來源:中國僑聯

樊趙兵,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2015年是樊趙兵在美國學習生活的第十個年頭,這一年,為響應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美國優渥的薪資待遇和優越的生活條件,秉承科技報國的一腔熱忱和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舉家回國,回到母校任教。重返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樊趙兵,扎根基礎研究,組建科研團隊,登上本科生講台,推動前沿知識入課堂……他是學生眼中“一位有數學思想的優秀教師”,他的科研成果被國內外同行認為是“該方向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報效祖國,用實際行動來表達

十年在美的旅居生活期間,樊趙兵從未停止對祖國的思念,也從未間斷與母校的聯絡。2015年,他所屬的學科方向在哈爾濱工程大學依然還只是理學院下面的一個分支,甚至還沒有設立數學學科的博士點。當他鄭重地告訴妻子,他要回國,回到東北,回到哈爾濱工程大學任教時,妻子沉默良久,說出了那句雖平常卻非常有力量的話,“我支持你!”這是一種心靈相通的默契,作為同行的妻子太了解他了,知道他這麼多年來的所思所想和感恩母校的決心。反而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女兒得知要與喜歡的朋友和老師分離,一直在哭鬧,讓他平添了幾分歉意。

他深耕“幾何表示論”研究領域多年,了解國內從事該方向研究的學者屈指可數。他克服學科經費少、現有平台小、基礎學科不受重視等現實困難,開始著手組建“幾何表示論”研究團隊。他堅守著“肥沃的基礎學科土壤是推動學校‘三海一核’主體學科發展基礎”的信念,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團隊取得了系列學術成果。他本人也因此獲得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和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他的研究團隊有力地支撐了學校成功申報2018年數學學科博士點,加速推進了學校基礎數學學科發展,2019年哈爾濱工程大學終於單獨設立數學科學學院。

甘坐冷板凳,發展研究新方向

樊趙兵堅持基礎研究十年如一日,取得了系列原創性成果。1990年,著名數學家Beilinson(沃爾夫數學獎獲得者), Lusztig(沃爾夫數學獎獲得者)和MacPherson(AMS Leroy P.Steele開創性貢獻獎獲得者)利用A型旗簇給出了量子群整體的幾何實現,稱之為BLM構造。但隨后的20多年內BLM構造相關的研究一直停留在A型和仿射A型。樊趙兵及其合作者將BLM構造推廣到D型和仿射C型,得到了一類新的代數,現稱為i-量子群。i-量子群是量子群新的發展,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即為通常的量子群。這些結果發展了i-量子群幾何表示這一新的研究方向,Lusztig院士對該研究方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該方向將會持續活躍至少20余年。清華大學鄧邦明教授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遜大學杜杰教授評價其研究成果為該方向的一個重大突破。

朗蘭茲綱領是數學各分支大統一的偉大構想,聯系數論、幾何和表示論等領域,引導基礎數學幾十年的發展,吸引了大批一流數學家。朗蘭茲綱領的影響與日俱增,許多數學家因為對朗蘭茲綱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而獲得菲爾茲獎。1993年,著名數學家Ginzburg和Vasserot利用量子群的兩種不同幾何實現在A型証明了局部幾何朗蘭茲互反猜想。以在i-量子群幾何實現的工作為基礎,如果能夠利用等變K-理論給出i-量子群的另一種幾何實現,就可以在其他型証明朗蘭茲互反猜想。圍繞這一前沿問題,樊趙兵帶領團隊兩名年輕教師,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態度,數年如一日,最后終於在B/C型証明了朗蘭茲互反猜想。

他與合作者給出了雙參數量子群、量子超群半部的幾何實現,發現了它們間的深刻聯系。Lusztig院士評價他首次給出這些量子群的一個自然定義,統一了文獻中各種各樣情形。建立了一些i-量子群的典范基理論,統一了各種各樣量子(超)群的典范基理論、KazhdanLusztig理論,証明Kashiwara等人關於多參數量子超群的一個猜想和余乘下Lusztig(沃爾夫獎獲得者、ICM1小時報告人)正性猜想。

立德樹人,以科研反哺教學

樊趙兵始終堅持“以教書育人為第一職責”,將立德樹人融入到人才培養的每個環節。以課程思政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從事基礎研究和服務國家戰略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堅持科研反哺教學,創新育人各個環節的體系性建設,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以課程思政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他善於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作為學校研究生思政示范課程“矩陣論”的負責人,將思政課程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在矩陣的若當標准型理論教學中,將矩陣若當標准型分解與中國剩余定理都看成是主理想整環上模的分解定理的特例,把矩陣的若當標准型理論看成是中國剩余定理的一個推廣,但中國剩余定理源於我國古代第五世紀《孫子算經》中“物不知其數”問題的解法,其發現領先於矩陣若當標准型理論1000多年。於是他通過中國古代數學對當代數學影響的講解,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實現中國夢的強烈責任感和緊迫感,樹立高遠志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懈奮斗。

善用“興趣培養+因材施教”雙引擎。他注重因材施教,善於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數學的興趣。在近世代數課程中,通過不同數學分支中出現的群、環、域等代數系統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基礎數學的美妙之處,激發學生從事基礎數學研究的興趣。博士研究生邢俊景的碩士專業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代數基礎相對薄弱,但計算准確率高,所以引導她進行量子群形變方面的計算研究,弱化對其抽象思維的要求,該生博士二年級就在代數學著名期刊《J.Algebra》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統一了很多量子群的Drinfeld double實現。博士研究生童博倫對代數方向特別感興趣,具有較好的代數基礎,在他的引導下該生在博士二年級就已完成學術論文4篇,系統地研究量子Borcherds-Bozec代數的表示、幾何實現等理論。

堅持前沿知識進課堂。他堅持科研反哺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在代數學選講中,將quiver對應二次型的根作為大作業,引導學生通過文獻自學李代數根系的相關知識,參與研究性學習。在本科高年級的選修課中,將一些開放性前沿問題轉化成學生們能理解的語言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從事基礎研究的興趣,幫助優秀的學生實現由被動學習到主動科研。在近世代數基礎課程中講解群中元素階的相關定理時,他通過計算模n剩余類加法群的一些實例,由學生通過例子得出的結果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定理結論,向學生們展示了“例子-猜想-定理”的科研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特殊理論推廣到一般情形,培養學生的科研大局觀。

學生們沒有辜負他,一切的努力都在慢慢開花結果。本科生徐東坡對他在近世代數基礎課程中介紹的幾個有關群論的開放性問題很感興趣,執著地進行研究,以此為基礎獲得了“五四杯”全國二等獎,並在本科期間以獨立作者身份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發表學術論文一篇。他在當代數學導論課程中介紹德國數學家Reineke提出的關於quiver穩定表示的相關猜想,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本科生項飛在一些情形給出了該猜想的証明,並因此被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錄取為代數方向博士研究生。

“興華時有凌雲志,報國常懷赤子心”是樊趙兵教授的真實寫照,在他的眼中,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將自己畢生所學全部揮洒在神州大地上,這樣才不辜負祖國的培養。

(責編:韓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