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二十八)
李惠:情系大型土木工程,志在國家橋梁安全
2023年04月26日10:19  來源:中國僑聯

橋的價值在於承載,人的價值在於擔當。自八十年代大學時期選擇土木工程專業以來,李惠始終在這一領域執著求索,致力於結構健康監測、智能風工程、結構振動控制、智能材料與結構的研究,為我國橋梁建設貢獻智慧解決方案。李惠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在一系列榮譽和獎項背后,不僅是她對大型土木工程的摯愛,更是把國家橋梁安全系於心中的責任與擔當。

理論創新,成果斐然

李惠教授長期從事土木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在結構健康監測、結構智能控制、智能材料與結構等理論與應用方面取得多項創新研究成果,創建了結構健康監測大數據診斷與智能控制理論,被國內外學者廣泛評價為“結構健康監測數據科學與工程的開創者”。她的成果被國家行業規范採納,並廣泛應用於西堠門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近100座大型橋梁。對近百座橋梁進行了健康監測數據深度分析、健康診斷和安全評定,成功自動診斷並報警虎門大橋和西堠門大橋等多座橋梁渦振、港珠澳大橋等大跨橋梁台風期間風安全、南京三橋等10余座大型橋梁損傷,有效控制了滬蘇通大橋等大跨橋梁復雜風振,為我國大型橋梁服役安全提供了先進有效的科技支撐。

李惠教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 George W Housner獎章,2015年國際結構健康監測年度人物獎,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青年創新獎,2006年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提名獎等。其中George W Housner獎章全球每年最多1名獲獎者,國際結構健康監測年度人物獎全球每年1-2名獲獎者,李惠教授為首位中國大陸獲獎者。

李惠教授主持杰出青年基金1項、重大項目課題1項、重點項目2項、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2 項。在Science、Nature等發表學術論文197篇,包括以共同通訊作者發表Science和Nature論文各1篇,ESI高被引論文8篇,Web of Science他引9464次。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入選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Google Scholar中的H-index為68,出版專著3部。她獲國家發明專利53項、軟件著作權13項﹔編制行業規范3部,其中擔任主編1部,擔任副主編2部。

李惠教授現任國際結構控制與監測學會(IASCM)理事長、亞太地區智能結構技術研究網絡中心(ANCRiSST)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結構抗振控制與健康監測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公路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分會副理事長,此外,她還擔任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Earthquake Engineering&Structural Dynamics,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頂級期刊編委。

技術領先,應用廣泛

近年來,李惠教授大量開展了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在大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從2008年至今,她集成相關成果,開發了橋梁運維智能體,實現了橋梁結構監測數據自動深度分析和狀態評估。採用該項技術,深度分析和評估了近百座特大型橋梁日常運營狀態,撰寫了500余份以季度、年度為階段的監測數據分析與安全評估報告。應用上述技術,極大提高了橋梁運維安全水平,大幅減少了人工檢測次數並降低了養護成本,形成了基於監測數據的特大橋梁全壽命科學管養體系和智能運維理論方法、技術和系統。李惠教授團隊為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設計和建設了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並承擔了監測系統的調試和運行工作,對監測的數據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為把握該結構的性能和安全狀態提供科學依據。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和2013年北京APEC期間監測了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安全性,受到了北京奧組委和北京APEC組委會表彰。

李惠教授對安全控制技術在大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採用基於繞流場渦結構發明的橋梁渦振吸吹氣流動控制技術,有效抑制了世界最大公鐵兩用橋滬蘇通大橋的吊杆渦振﹔發明負剛度阻尼振動控制技術,有效抑制了濱州黃河大橋拉索風振,使阻尼提高3倍﹔1997年完成了沈陽市政府大樓的抗震加固應用,這是我國第一個耗能減振技術抗震加固工程﹔主持完成國家首都體育館耗能減震技術抗震加固工程應用,北京通惠家園耗能減震技術應用,新疆6所中小學建筑耗能減震技術抗震加固工程應用,參與完成廣州新電視塔主動AMD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安裝。

基於以上研究成果,李惠教授主編參編多部國家與行業技術規范和標准,如《公路橋梁結構監測技術規范》《公路橋梁結構安全監測系統技術規程》《建筑結構風振控制技術標准》《公路橋梁結構安全監測系統技術規程(英文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等,推動了行業發展。

(責編:王馨悅、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