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二十七)
成憲武:白衣學者 故園情深
2023年04月25日10:35  來源:中國僑聯

成憲武,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兼高血壓科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吉林省政府津貼(省突出貢獻高層次人才類)”、延邊大學“高端人才”和“圖們江學者”榮譽稱號,是一位情系故鄉、心系母校的卓越學者。多年在外求學工作的成憲武,最終選擇了根植故園、反哺家鄉,走出了一條從醫報國之路。

寒門之子,風雨求學路

1966年,成憲武出生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萬寶鎮金光村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極為開明、重視教育,堅持供他讀書。成憲武非常珍惜讀書機會,珍惜時光、刻苦努力,求學期間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讀中學時,因家中實在無力負擔學費,成憲武無奈地選擇了退學。眼看同班最優秀的同學輟學,成憲武的同學們紛紛解囊相助,讓他重返校園。這一份感人的同窗情誼讓成憲武終身難忘,這也使他在未來的許多時刻都秉持著一顆助人愛人之心。

成憲武從小向往學醫,渴望當一個好醫生,立志給看不起病的人治病,讓窮苦的人都能吃得起藥。懷著這樣的理想,1984年,成憲武考入了延邊醫學院醫療專業,從此開啟了他醫學學習和研究的漫長生涯。大學期間他如飢似渴地求知學習,很快在延邊醫學院脫穎而出,不僅每年都能拿到一等獎學金,最終更以第一名的成績為本科學習生活劃上了完美的句點。

本科畢業后,成憲武選擇留校工作,但好學進取的他始終不滿足於現狀,想朝學術更高峰攀登。1992年,成憲武被延邊醫學院內科專業錄取,攻讀碩士學位。因為表現優異,獲得了公派到東北師范大學學習的機會,也正是這個機會使得他的學術潛力被進一步發掘,並於2000年被推薦到日本名古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全國被推薦到國外攻讀醫學類博士的40人中,36人來自部屬院校,隻有4人來自省屬高校,成憲武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名古屋大學是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是日本中部地方最高學府。截至2019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已誕生了6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日本學術界成績斐然。剛到日本的時候,成憲武的外語水平並不好,交流尚且吃力,更不用說研讀學術論文。為此他每天不分晝夜地學習日語和英語,不管多忙多累,都要抽出固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個習慣也一直保留至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期間他發表了多篇論文,並且還獲得了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回顧日本求學的經歷,成憲武感慨道:“我想樹立一個優秀的中國人的形象,讓外國人敬佩信服。那時候我早出晚歸,沒有休息日,沒有娛樂活動,做什麼事情都圍繞著學習和研究。因為我知道,隻有學習才能讓我更出色,更豐富。”正是這樣勤奮刻苦的意志和品格貫穿了他的求學生涯,也正是這份勤勉讓成憲武一路披荊斬棘、風雨無阻。

躬耕醫學,卓越科研路

如今的成憲武在學界享譽盛名:先后榮獲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等省部級成果獎5項﹔在20年間先后榮獲日本循環器年會亞太地區青年科研成果一等獎、日本名古屋大學分子細胞循環器研究會成果獎一等獎、日本心臟病財團最優秀成果獎、日本心臟財團—諾華財團優秀成果獎、日本武田藥業財團優秀成果獎等國際學會及學術團體科研成果獎12項﹔榮獲INT J CARDIOL雜志最佳評審獎等國際心血管領域較高水平的SCI期刊雜志最佳評審獎等10余項。

對於科研和學習他時時刻刻追求卓越,虛心地向優秀學者請教並學習高水平的科研理論,始終向更高的標准看齊。攻讀博士期間,成憲武的導師就引導他獨立審閱和修改學術雜志的投稿作品,並告誡他“若要審改別人的學術論文,就要有比這更深入的學術水平”,這個要求“倒逼”成憲武更加認真地鑽研學術,努力提升自己。同時,審閱稿件帶來的思想啟發和碰撞,對於開拓成憲武的學術視野和思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成憲武從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畢業后,一直從事組織蛋白酶/金屬蛋白酶在周圍血管病、冠心病和心衰發生及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在國際上率先証實了組織蛋白酶K通過Notch1激活調節血管再生的新作用機制,開辟了有關“探討組織蛋白酶K與細胞內信號道路”的研究新方向,所提出的“組織蛋白酶K通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Nptch1活化調控細胞凋亡/增殖”觀點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認同,為當下日益增多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理論依據及治療靶點。

近年來,成憲武先后主持了15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科學研究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Circ2019、JCSM2018等心血管領域較高水平SCI雜志發表論文140余篇,受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40余次,指導培養20多位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指導的博士論文獲獎17項。

如今的成憲武,已在世界醫學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他終於實現了第一個願望:成為一名卓越的學者。而后,他開始著手完成第二個願望——回報母校和故鄉。

白衣學者,深情歸鄉路

泰戈爾有這樣一句詩:“不管太陽把樹木的影子拉得多遠,它總是離不開根”,這句詩用來形容歸來的成憲武十分恰當和貼切。

在日本的許多年裡,成憲武總是思念祖國、思念家鄉,“回家做點事”這個念頭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成憲武曾真摯地表達:“我生於斯,長於斯,學於斯,成於斯。是祖國和家鄉培養了我,我對祖國和家鄉滿含深情、無比熱愛,我的成就來源於這裡,如今這片土地需要我,我要把我的根扎在這裡,用百倍的努力,千倍的奉獻回報我的祖國和家鄉。”

近年,延邊大學提出了“1158+”學科發展戰略規劃,其中兩個“1”分別是指建設外國語言文學世界一流學科和建設臨床醫學世界一流學科,學校醫學學科重點建設提上日程表,亟需高端人才的支持。就在此時,成憲武感覺到自己是時候回到母校,回到家鄉的懷抱了。

2018年3月,成憲武踏上祖國的大地,回到了故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回到了母校延邊大學,在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擔任主任醫師,2019年4月,成憲武受聘成為延邊大學醫學院主任醫師。

回顧歸國創業的心路歷程,成憲武歸納為兩個字——溫暖。學校領導、附屬醫院領導熱烈歡迎這位離家多年的學者歸來,附屬醫院的醫生護士們、有志於醫學研究的學生們也都十分期待成憲武的到來。學校精心打造一系列支持計劃,在資金、硬件設施、人才隊伍配備等諸多方面都給予他最大支持。成憲武表示,他回到母校、回到家鄉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提高身價,和那些相比,離家20年,故裡帶給他的歸屬感更加重要。扎根在故鄉,打造出一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領先世界的專業團隊,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讓延邊州、吉林省乃至全中國的老百姓治得好病、過得安心,這件事更值得他時時思考、日日挂念。

歸國后的成憲武,除了潛心科研外,每天要出兩次門診,還要定期指導醫學院的研究生。這與成憲武的成長和求學經歷息息相關,他不忍心看見家鄉的人民被病痛纏繞,也不允許母校的學弟學妹們在自己的身邊學無所獲。所以他極盡所能地回報家鄉,這既是他從醫的追求,也是他教育的理念,更是他做人處世的信條。

成憲武歸國后感覺到自身責任重大,充滿激情與信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他要將自己的所學和研究的成果像種子一樣植根在延邊大學,並且他堅信有學校、醫院這樣的土壤,有國家政策的澆灌,有優秀科研團隊的培育,工作一定會開花結果。

成憲武就是這樣一位懷抱著科教興國強烈願望的白衣學者,一個為筑起健康中國不遺余力的醫學斗士。扶危度厄、醫者仁心,成憲武深深植根於故鄉的土地,把目光放在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無愧為延大人的自豪,無愧為延邊大地、延邊人民的驕傲!

(責編:王馨悅、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