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二十二)
許光文:逆境中燃燒熱情,平凡處鑄造不凡
2023年04月19日11:08  來源:中國僑聯

許光文,現任沈陽化工大學校長、學科帶頭人、特色資源化工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在日本、德國旅居和工作十余年,2006年攜家眷歸國,先后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所長助理,中國化工集團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院長。

不墜青雲之志,銳意進取勇攀高峰

許光文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四川農村,那個年代,農村學生的最高追求是初級中學畢業直接考取中師中專,盡快獲得穩定的“飯碗”。他1981年首次參加中專考試,成績優秀,但被當時綜合體檢醫師結論為“肝大”而未被錄取。不言放棄、不信“不公”,他堅持復習再考,1982年獲全縣中考最高成績,但被同一位綜合體檢醫師結論為“肺病”未被錄取。經過兩年“挫折”,他放棄了學校學習,完全回家務農。結伴一部收音機,在廣播小說《平凡的故事》的伴隨下用心做農民。在務農的同時他堅持復習,不願服輸,1983年第三次參加中考,達到重點中專線,但又被那位綜合體檢醫師結論為“大腦缺陷”未被錄取。然而,他從未放棄對學習和進步的渴望。得知一位遠房親戚當時在縣城師專任教,不遠數十裡步行前往咨詢,開啟了“讀高中、考師專”的追求。不久后,他進入當地一所鎮高中,堅持學習和鍛煉,成績一直位列年級第一。經過高考預選,成績全縣第一,並接近前一年度四川省最好高考成績。更幸運的是,體檢的綜合檢查醫師不再是以前那位醫生,於是他終於毫無懸念地通過了體檢,1986年以本縣最高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成功步入高等學府。大學畢業后許光文進入中科院,加入了“化學工程百年開創時代”50位杰出科學家之一的我國流態化科學與技術開啟者郭慕孫先生的實驗室,獲得了系統的科學訓練並迅速成長。回首成長歷程,許光文感懷自己在逆境中堅守希望,更感激國家和政府提供的公平教育機會和平台條件。

放眼國際領域,引領交叉學科方向

以“熱”誘發或驅動的化學反應,即熱化學反應,廣泛發生於各種工業領域,存在於眾多科學與工程學科,但世界上至今沒有特定的學科方向專注熱化學反應及其工程化的共性科學和技術研究。許光文創新提出並引領推動了新型學科交叉學科方向“工程熱化(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創立,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2018年,他牽頭成立世界首個相關學術組織中國化工學會工程熱化學專業委員會﹔創辦中國的全國工程熱化學學術會議,並每兩年召開一屆,每屆參會人數達300余人。2021年,獲批成立首個地方學會遼寧省工程熱化學學會,並作為責任執行主席,獲批舉辦“工程熱化學:學科交叉與科學前沿”香山科學會議,推動“工程熱化學”新型交叉學科的共識,研討面向“雙碳”目標的工程熱化學科學前沿和重大任務。在中國化工學會的支持下,他還推動了“中國化工學會工程熱化學獎”在國家獎勵辦公室備案,以提名方式遴選表彰在科技創新取得成就,為成果應用作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他牽頭國內外學者研究編寫《熱化學反應工程發展史》,組織全國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編寫《工程熱化學概論》,聯合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首創“工程熱化學概論”專業課。他還設立工程熱化學二級學科,自202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發起與加拿大 UBC、法國科學院等多個國家知名教授及專家合作,2022年在溫哥華注冊創立 World Society of 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並召開第一屆 World Conference of Engineering Thermochemistry,推動我國新興交叉學科方向的國際化發展並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堅持需求導向,創新科技服務產業

面向國家發展需求,聚焦能源燃料、礦產資源、環境廢物的轉化、加工和利用過程中廣泛涉及的熱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許光文堅持30余年潛心科技創新,帶領數十人的研發團隊,承擔數項重要科技項目,與中煤、鞍鋼、瀘州老窖、IHI、明電舍、BHBP等國內外數十家企業產研合作,在煤炭、輕工生物質廢物、菱鎂礦等重要資源的熱化學加工與利用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方面作出了開拓性重要貢獻。已發表雜志論文400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各1部,被引萬余次,個人H因子51(Scopus)﹔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80余項,在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蒙古、巴西等主要科技及資源豐富國家獲國際專利授權50余項。數十余項重要專利實現轉化和工程化開發,形成系列重要成果,包括:煤炭、油頁岩、生物質等固體燃料流態化低氮解耦燃燒,低焦油兩段氣化,內構件移動床定向熱解等先進燃料轉化技術﹔焦化、燒結、水泥、工業鍋爐等煤炭工業利用過程煙氣污染控制的寬溫脫硝催化劑及其應用技術﹔熱解、裂解等快速氣固反應過程特性測試的微型流化床儀器及裝備。成果在全國15省及直轄市推廣應用,建成近140余項工業工程及裝置,形成100余家科學儀器設備用戶,並在韓國、加拿大等國家推廣。知識產權轉讓轉化總經濟額超億元,技術應用直接經濟產值近70億元,服務年產值近5000億元的焦炭、鋼鐵、水泥、中藥、白酒、供熱等產品生產過程的顯著節能和減排。已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遼寧省、四川省、中國科學院、中國石化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等的省部級科技一等獎8項。

對標高端一流,助力實現辦學跨越

幾乎是在東部、南方各單位大量引進西部、東北人才高峰時期,許光文在2017年逆向北上,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加盟已具有70年歷史,原化工部所屬六所本科院校之一的沈陽化工大學。首次從國家所屬單位到地方,他全面感受到了差距及差異。地方學校發展的資助渠道與中央單位相比十分有限,資源能力不足。當地人才缺乏積極參與更高層面競爭的勇氣,遇事容易自我認為不具實力。面對這種整體氛圍和工作精神,許光文到任后決定,首先要提振信心、增強“競爭”欲望。為此,要用事實証明即使在地方高校也能參與高水平的合作甚至競爭,獲得各類國家級資源和平台,切實提升學校文化內涵和外在水平。他以身作則,親臨一線,專注國家項目、平台、人才等各類機遇,全方位施策,全力對外爭取,並配套人事與激勵制度改革。經過5年的發展,沈陽化工大學的辦學質量顯著提升,形成了“化大”現象,實現了一批“0-1”的辦學跨越。2021年獲批博士單位,實現了數輩化大人的夙願,奠定了發展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根本基礎。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獲批15個以上,獲批數量在全國地方理工科院校中名列前茅。開拓創新,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國家級研究單位聯合成立科教融合學院,開啟學校對外合作辦學新模式。研究生招生規模實現翻番,達到年1200人左右,基本建成了研究生教育體系。帶領學校先后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首批應急產業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科技部學科創新引智平台、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組織等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平台。實現牽頭國家大型項目、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突破,連續數年獲得多項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多項省部級一等科技和教學成果獎勵等。“三定向”(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模式獲國務院、科技部,眾多地方政府,各類科技園區的廣泛推廣應用。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在2018、2019年分列全國高校第24和25位。還建成多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菱鎂產業合資企業等,填補了學校一直無外部基地的空白。

(責編:韓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