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十七)
侯志勇:枯骨生肉 春滿杏林
2023年04月12日10:37  來源:中國僑聯

侯志勇,現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Geisinger Medical Center做 Orthropaedic Fellow。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擔任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副主任委員,美國骨科創傷協會OTA國際委員,SICOT中國部創傷學會常務委員。受聘為《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等多家雜志的副主編、客座主編及審稿專家。

提高創新能力 破解核心技術

侯志勇在骨科臨床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近年來先后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等獎項。以第一專利權人獲已授權國家專利16項。發表科技論文20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收錄文章52篇,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並參編、參譯多部著作。

侯志勇建立的骨盆、髖臼骨折精准微創治療體系,在國內外會議上進行過多次推廣,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等15家單位臨床應用,提高了骨科醫師對髖臼骨折精准診療的認識﹔促進企業研發並降低物流成本,減少因手術並發症帶來的不必要醫療資源浪費及醫患糾紛。研究成果發表在JBJS、Orthopedics等國內外頂級骨科期刊,共計SCI 34篇、中文28篇。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4)、2020年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

侯志勇參與開展的中國骨折及相關並發症流行病學調查,首次完成中國居民骨折及相關並發症的流調,共採集數據102.9萬份,建立世界最大樣本量骨折及相關並發症數據庫,填補我國骨折大數據領域的空白,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國家層面的防治政策。共發表SCI 12篇、中華系列8篇,出版專著3部,總引用431次。35處數據收入本科規劃教材《外科學》(第8版)和長學制《外科學》(第3版)。獲2020年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排名第1)。

侯志勇參與開展了老年髖部骨折診治新技術的創新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Aging-US》《Bone》《J Trauma》等老年病學及創傷骨科頂級雜志,獲2014年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

侯志勇發現並提出“脛骨螺旋骨折合並后踝骨折”的診療策略,這是國內外首次發現的一種特殊的、有規律性的骨折類型——“脛骨螺旋骨折合並后踝骨折”,此研究成果已在全國各級醫院廣泛應用,每年使4.2萬例后踝骨折患者避免漏治,極大地降低了后踝骨折的漏診率。成果寫入《外科學》第8版、美國《曼氏足踝外科學》(第9版)及國際著名骨科教材《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s in Adults》。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

侯志勇參與創建的骨折微創復位固定核心技術體系,極大提高了難復位性股骨頸骨折的復位率,降低了跟骨骨折切口感染率。該系列成果寫入國家規劃教材本科和多部中美教科書,提高了骨科微創治療的整體水平。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2)。

推進骨科微創技術發展 全面聚集人才

侯志勇為國內外骨科期刊組織多期學術專刊,組織國內外骨科專家針對臨床難點、熱點開展學術討論,使臨床診療的前沿觀點迅速傳播推廣。他成功舉辦多期學術論壇及微創治療學習班,促進骨折微創治療技術的推廣。他積極參加國際頂級學術會議,提出原創觀點,發出中國聲音。在2016年AO創傷亞太區學術會議上發言,並獲大會最高獎“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他推動學組改進,策劃組織中青年醫師論壇,為青年醫師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責編:王馨悅、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