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十)
何理:科研是身之使命,報國是赤誠初心
2023年03月31日10:17  來源:中國僑聯

科技興國,是時代的感召,亦乃吾輩之責。歸僑精英、無黨派人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講席教授何理,多年來始終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堅守報國初心,勇擔科研使命

《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中曾寫道:“歸僑科技工作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他們觸摸到世界科技前沿,並有改變祖國落后面貌的強烈願望,因此往往能在科技工作中脫穎而出。”何理即是如此,面對國外高精尖的科技前沿的誘惑,他始終不忘祖國的培養,堅定選擇了一條科研報國之路。

何理在地下水資源管理、水-能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智慧水系統等領域持續深入開展一線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目前,已在《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科學通報》《中國科學》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報告200余篇,其中高水平論文160余篇,高被引或熱點論文9篇,H指數38。同時在相關領域獲得國際專利授權9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0余項。曾經主持或參與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基金委、加拿大環保部、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環保部等資助的研究課題30余項。

何理長期在多個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任職,如擔任可再生與可持續能源評論《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雜志編委以及水文學雜志《Journal of Hydrology》、水文地質雜志《Hydrogeology Journal》等多個水文水資源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的副主編,並曾受邀擔任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基金委、美國環保署、羅馬尼亞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類項目評審專家以及80余個SCI期刊論文評閱人。

何理所獲得的學術成果,與他多年在對學科及其規律的論証方面的精心鑽研是分不開的。胸懷國之大者,他以高超扎實的學術理論作為科研工作的奠基石,帶領團隊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突破了一道道技術大關,取得了科研工作中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主要有:第一,闡明了水土介質多相污染物遷移轉化機理及其生態效應,為研制水土生態修復技術並確定工藝優化參數提供了理論依據。第二,研發了水土介質多相污染物分層修復與水力循環優化控制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我國地下水與土壤修復技術缺乏且智能化水平不足的瓶頸問題。第三,構建了水氣資源安全評估與智能優化配置模型,為我國“水-能”資源安全開發與高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時代中國科技強國任重而道遠,吾輩青年仍需負重前行。2020年10月,何理作為首席科學家,聯合了國內土壤修復行業領先龍頭、創業板上市企業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10家單位,組成了包含200余人在內的強大科研團隊。研究針對國內外焦化污染場地修復普遍存在的污染特征復雜、高效生物修復技術缺乏、裝備化和智能化程度嚴重不足的瓶頸問題,為解決我國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修復這一新興的國際難題、助力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與裝備的重要支撐。

師澤如山,微以致遠

雖有多項榮譽加持,何理始終戒驕戒躁,堅守著如磐的科研初心,並在該領域裡上下求索,散發著自身的光和熱,探尋著讓更多人熱愛科研、投身科研的光明大道。除日常的科研工作外,何理作為院長助理,協助學校和學院承擔國際交流、國際宣傳、中外合作辦學等多項國際化工作。除此之外,最令他驕傲的便是作為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帶領莘莘學子一起攀爬科研高峰。何理在教學工作中以身立教,示范引導,成為了無數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至今已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的學生。

有學生贊譽何理“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老師﹔也是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具有極強人文關懷的老師。”2022年初“奧密克戎”突襲津門,何理課題組同學全部被滯留在校,他了解情況后毅然留校與同學共渡難關,不僅使同學們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溫暖,還保証了課題組的科研工作有序推進。課余時間,他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工作,自己更是身先士卒,作為教師志願者,與老師同學們一起為學校的防疫工作奉獻力量。

建言獻策,為國發展貢獻智慧

作為無黨派人士,何理結合自身專業與對政策理論的理解,積極建言獻策,多方式、多渠道地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任北京市青聯委員期間(2017年至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精神》等重要報告。多次參加青聯組織的技術交流、扶貧攻堅、“港澳青年北京匯”等系列活動。在青海、山西、甘肅等扶貧縣開展科普活動,為當地政府和技術人員做《可再生能源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講座。任北京市昌平區政協委員期間(2017-2019年),提交給昌平市政府《關於加強昌平區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關於制定昌平區高層次人才專項規劃,加快創新創業型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建議》等多個提案,為推進昌平區域經濟和環境的協同快速發展,加速昌平區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等工作建言獻策。任北京市知聯會理事期間(2017年至今),認真學習各類會議文件精神,積極參加知聯會組織的培訓、講座、調研等活動,為華北電力大學知聯分會的成立牽線搭橋。

(責編:韓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