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掠影
李德光:詩書傳家輝映黎明(百年航程有“僑”精彩(49))
2023年03月29日10:31  

廣東省江門五邑地區既是著名僑鄉,更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沃土。1946年6月,國民黨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力量堅決予以抵抗,展開了偉大的解放戰爭。許多五邑籍華僑投身到人民解放軍之中,轉戰粵中大地,英勇斗爭,為解放粵中地區不惜流血犧牲。李德光便是其中一員。

1918年,李德光出生於廣東省台山市三八鎮(今水步鎮)密沖鳳儀村一個普通華僑家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畢業於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的李德光,與當時成千上萬的熱血男兒一樣,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密沖支部書記、廣東中區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四團政治處主任、濱海大隊副政委、台山游擊隊政委等職務,一直戰斗在對敵前線。他待人和藹可親,處事沉著又能當機立斷,是戰士們信賴的政治工作者。抗戰勝利后的第二年,台山游擊隊的骨干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煙台,李德光帶領少數武裝人員留下,堅持隱蔽斗爭,公開身份是廣海一家油糖雜貨店的老板,實際是粵中部隊的政治負責人。1947年3月16日,李德光去香港向中共廣東區黨委匯報工作並接受新的任務,返回途中與敵人遭遇,不幸被捕且被同鄉的反動官僚認出。

在獄中,敵人對李德光施以各種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卻始終毫無所獲。在獄中的20多天裡,他寫下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書信和詩歌,體現出一個共產黨員把個人感情和革命理想融合在一起的鐵骨柔情。3月24日,他在給姨媽和母親的信中寫道:“我的不幸,對於你們雖是少了一件東西,是一重大打擊,但並非緊要。也沒辦法,在不久的將來,大家就會看到我不幸得來的效果,故此請大家收淚化悲傷為希望好了”。他在給戰友和親屬的信裡寫道:“十日來的囚徒生活,從繩捆到雙鐐,從三四重哨兵到六斤重鐵閘,從冷酷到烙刑……嘗遍了過去只是從口述和文字上得來的滋味……”然而他覺得,“這種體驗極其珍貴”。

最后的日子,李德光給妻子寫下數封家書。信中,他叮囑妻子:“善於自處,才對得起我,也才能令我安心,千萬要珍重!”3月29日,李德光又寫下《寄妻》詩:“人生自古誰無死,惟比泰山抑鴻毛,情兮‘利’兮何者重?重利輕離意泰然。忍看妻雛成孤寡,留待日后享富榮。淒苦一時何足惜,且願收淚待黎明。”詩中,李德光再次流露出對親情的牽挂和深深不舍,但他毅然決然舍生取義,勉勵妻兒忍耐一時的淒苦,因為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很快來臨。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對新中國美好未來的憧憬躍然紙上,字字句句蘊含著一個共產黨人面對生死抉擇,泰然自若、視死如歸的人格力量。

4月6日晚上,李德光經受了最后一次酷刑,被敵人用床板夾斷肩胛骨和肋骨,在兩次昏厥被冷水噴醒逼供的情況下,他仍然嚴守黨的秘密,一字不吐,寧死不降,壯烈犧牲於獄中,時年僅29歲。

李德光在“黑暗”中留下了共產黨人鋼鐵般的革命意志,留下了豁達豪邁的人生氣概。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江門市博物館供稿,文章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12月15日第06版)

(責編:王馨悅、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