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六)
林曉:教書育人,創新探索
2023年03月27日09:21  來源:中國僑聯

林曉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為黨和國家培育科技領軍人才﹔深入科研探索,提升研究水平,攻克科技難題﹔服務科研管理工作,做出積極貢獻。2013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工作,現任國科大黨委委員、校長助理兼科研處處長、物理科學學院教授,並擔任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林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為黨和國家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領軍人才。

他為國科大的本科生教授“熱學”“基礎物理實驗”課程,堅持國科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本科培養原則,多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充分利用國科大先進的教學實驗平台,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合理拓展教學方式,做到教學重點突出、授課方法得當、語言表達清晰、課堂氣氛熱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狀態,提高了教學質量。

他注重課堂思政,重視對年輕人的思想教育,將辯証唯物主義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好科學知識的同時,結合科學史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高遠志向,弘揚科學家精神。他還經常宣講郭永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的事跡,鼓勵同學們學習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

他立足科研反哺教學,科研教學相長。一方面,在課堂上適當介紹最新的熱學相關科研成果,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鼓勵、支持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用實際前沿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過去幾年裡已指導了二十多名本科生的科研實踐以及畢業論文工作。

他講授的課程廣受學生好評,得到了學校和同行的肯定,被《國科大》雜志以“封面人物”以及“明星課堂”欄目專題報道,入選首批國科大“本科榮譽課程”。他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曾獲得“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他所帶領的“熱學”授課團隊獲“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稱號。

投身科學研究

林曉是納米電子學領域的專家,長期從事掃描隧道顯微學及輸運測量研究。在NaturePhysics、NatureMaterials、NatureCommunications、PhysicalReviewLetters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這些論文被引用超過5000次,H-因子30。申請專利多項,已獲授權真空相關裝置發明專利3項。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他主持的“率先行動人才計劃”項目獲評“優秀”等次。林曉一直在為解決國家的“卡脖子”科技問題而奮斗。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刻理解“創新是指對自然或理論提出的新見解,而不是對已有研究結論的再次論証”。在充分了解現階段科學研究發展前沿領域的基礎上,保持科學態度,追求基礎創新,細心指導學生,勤勤懇懇進行科學實驗,踏踏實實處理實驗數據,認認真真分析實驗結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林曉在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方面努力探索。真空環境的高效獲取在科研工作中舉足輕重,團隊自主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小體積、高效率、無噪音的真空獲取裝置,利用低溫吸附原理快速獲得超高真空。該成果在數個課題組使用,獲發明專利授權,並將應用於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真空產品中。

林曉積極參加科學普及工作和學風建設工作,任國科大科協常委。2021年策劃並參加了央視科教頻道(CCTV-10)《解碼科技史》“從絕對零度出發”和“走進蒸汽時代”等兩期節目的錄制。作為科學家代表,參與了中國科協學風建設項目《北京中青年科學家優良學風傳承》紀錄片的拍攝,視頻上線於中國科協學風傳承資源中心和網易公開課等網站。還應邀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八中少兒班等地舉辦多場科普講座。

服務科研管理

林曉不僅在教學與科研上有出色的成績和表現,還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堅持黨的宗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提出的“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要求,堅決執行學校黨委的決議決定,努力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科研處負責人,他和同志們一起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積極主動地為科研人員做好支撐保障工作,採取多項措施努力提高學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如:與懷柔科學城在空間、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相結合,推動了學校參與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設﹔實施“科研能力提升計劃”,著力支持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培養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這些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科研水平。如學校首次承接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課題﹔順利完成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的在軌測試任務﹔牽頭成立了拓扑量子計算卓越創新中心和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設立校應急科研項目,鼓勵有研究能力的課題組迅速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同時,組織研究團隊成功申報北京市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攻關項目,為疫情科研攻關形成有效支撐。

“他總能以更加廣闊的思維與視角做出人生的每一步重要選擇,教書育人如此,科研管理如此,科學研究亦如此。”《中華兒女》雜志在以《大國良師︱林曉:為解決國家“卡脖子”科技問題努力》為題刊發的專訪中對他作出如是評價,該專訪被“學習強國”等多家媒體轉載。

(責編:韓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