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四)
馬駿:胸懷家國公益,構建綠色金融
2023年03月23日15:25  來源:中國僑聯

馬駿,現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他24歲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參與了一系列經濟決策的研討。之后在海外和香港學習工作23年后毅然回國,致力於推動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

少年立志,錨定心之所向

1964年3月,馬駿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革命干部家庭。馬駿從小聰穎好學,屬於那個時代的“學霸”。初中畢業時馬駿以優異成績考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后又於1981年考入復旦大學計算機系。

在本科學習的生涯中,馬駿逐步感覺到,原先他夢想中的“計算機學家”的工作十分機械和枯燥,未來或許隻能成為鑽研技術的工具。而他更希望參與解決社會現實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社會、經濟的進步創造價值。本科期間,他曾寫過一篇自我勵志的文章,其中說他未來希望到貧困地區去當一個縣長,幫助農村脫離貧困。雖然想法稍顯青澀稚嫩,但足以窺出馬駿的抱負所在。

嶄露頭角,潛心為國報效

本科畢業后,馬駿到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攻讀管理科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把經濟管理作為他未來的職業選擇。碩士研究生期間,馬駿勤奮鑽研,思如泉涌,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了數十篇經濟類的文章和評論,並擔任了《青年管理者》雜志的副主編。碩士畢業前(1987年),導師推薦他到國家計劃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實習,畢業后(1988年)他加入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擔任發展組的研究人員。在國家智囊機構的經歷,讓馬駿感覺到“為國報效”並非遙不可及,隻要進一步提升能力,就可以為國家重大決策做出貢獻。

1990年,在世界銀行專家的推薦下,馬駿獲得美國喬治城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國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於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馬駿在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工作,曾任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學家。2000年底,馬駿移居香港,在德意志銀行擔任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和首席策略師,直至2014年初。在香港工作期間,馬駿被選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擔任了世界經濟論壇議程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和理事、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等職務。

心系公益,構建綠色金融

馬駿在回內地工作之初,就有一個理想——推動我國金融體系的“綠色化”。2013年出現的全國大霧霾於他而言是一個震撼性的啟示。他認為,金融體系是投資的主要來源,而投資結構決定了經濟結構,因此金融必須為經濟的綠色化負責,也就是搞“綠色金融”,確保金融體系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綠色、低碳的產業中去。他堅信,金融業也要講社會責任,綠色金融就是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但是,在他剛開始在體制內推動綠色金融時,許多同行尚未聽說過這個概念,對此並不理解,也並不認為能成功推動,而馬駿仍然全力以赴。

自2014年加入中國人民銀行以來,馬駿在推動建立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推動形成G20綠色金融共識,提高我國綠色金融的國際影響力方面做了許多工作。2014年,馬駿在央行發起“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提出了14條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議。2015年,馬駿領導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編制了中國官方綠色債券目錄(界定標准),為啟動我國的綠色債券市場奠定了重要基礎。

作為在相關領域的影響力的體現,馬駿還擔任了許多公益性的職務,包括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特別顧問、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副會長、民建中央財金委副主任、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金融專委會主任、OECD綠色金融與投資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40人論壇理事兼成員、中國財富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共同主席、中法綠色金融聯席會議中方主席、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等。

(責編:紀博珩、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