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友銀行董事長王曉健:傳承弘揚嘉庚精神 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

2023年01月17日15:03

導語:在80年的風雨歷程中,集友銀行堅持踐行和傳承陳嘉庚先生以行養校、以行助鄉的畢生之志。懷揣誠毅之志,弘揚愛國情懷,不斷將“嘉庚精神”融入銀行的企業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引起了僑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回望歷史,在中國革命和發展的各個時期,海外僑胞都做出了重大貢獻,陳嘉庚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1949年10月1日,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不遠萬裡抵達北京,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舉世難忘的開國大典。對陳嘉庚來說,赴“建國之約”,不僅意味著沖破回國途中的阻礙,更代表著放棄海外的優越生活,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支持中國共產黨,投身建設新中國的事業。毛澤東主席曾贊譽陳嘉庚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作為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陳嘉庚奮斗一生所展現出的高尚品格和優良作風,凝結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嘉庚精神,成為值得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集美校友總會的回信中,向廣大華僑華人提出“弘揚‘嘉庚精神’,共圓民族復興之夢”的殷切期盼,並對嘉庚精神作出精辟闡述,即“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的品格,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的誠心”。這封回信顯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把“嘉庚精神”提升到更高層面,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一部分。

陳嘉庚先生與集友銀行有著深厚的血脈淵源,該行於1943年由陳嘉庚先生倡辦,在當時的福建臨時省會永安成立,1947年在香港注冊,穿越40年代戰火硝煙,經受多次金融風暴的洗禮,2017年后回歸福建,成為廈門國際銀行的附屬機構。持續踐行和傳承嘉庚精神,是集友銀行一直堅守的企業文化。集友銀行懷揣誠毅之志、弘揚愛國情懷,在新時代積極應對新變化,迎接新挑戰,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服務境內實體經濟,同時充分發揮僑資銀行的作用,高舉華僑金融旗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戰火中誕生

凝聚僑心、匯聚僑力

集友銀行的創立與一所學校和一群人密切相關。這所學校就是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這群人就是陳嘉庚及其追隨者、襄助者。1874年,陳嘉庚出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現廈門市集美區)。1891年,陳嘉庚前往新加坡謀生,逐漸成長為南洋著名的僑商。嘉庚先生畢生以愛鄉報國、服務社會為職志。他在辦實業、興教育的過程中認識到“先營業而后能服務社會”,於是他提出“建業作基金,收息永供校費”以及創辦銀行的設想,而這一設想隨著集友銀行的誕生變成現實。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彼時身在新加坡的陳嘉庚感到“此間戰事甚形危險”,於是勸說其親友匯款回國,其目的一是為了其親友的資金安全,另一方面,則是計劃用這些資金幫助戰后祖國、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為此,陳嘉庚提出用這筆匯回國內的資金創辦銀行、吸納南洋閩僑資金、幫助祖國發展實業的設想。在他的倡導下,其親友共匯回855萬法幣,並且在匯款時說明,此款項“集美學校如需用,可以支取”,集友銀行的創辦資金也來自於這筆匯款。1943年10月1日,集友銀行在當時的福建臨時省會永安成立,銀行董事會推舉陳嘉庚擔任董事長。

集友銀行自創立開始就重視溝通僑匯,服務僑眷。抗戰全面爆發后,僑胞捐款捐物、認購公債大大緩解了國內軍費、物資等方面的不足。僑資僑匯更是政府財政經濟的重要支柱及外匯的主要來源,對於穩定國內金融、抵償外貿逆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戰火硝煙之下,集友銀行積極在廣東東興、廣西柳州、福建泉州等“僑匯出入之孔道”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廣泛收解僑匯,暢通僑資回國渠道,便利僑資內移以支援祖國抗戰。抗戰勝利后,集友銀行於1945年11月將總部由永安遷至廈門,繼續發展僑匯業務,鼓勵僑資內移、便利僑胞匯兌、扶助工業發展。不久后,集友廈門總行獲准為辦理外匯指定銀行,著重辦理僑匯業務,多方爭取僑匯,深受政府有關部門的好評。1947年,鑒於大陸金融情況日益惡化,集友銀行的股東們商議決定集資到香港創業,並於當年4月創立了香港集友銀行有限公司。自此,集友港行和集友廈行互相扶助發展的局面得以形成。1949年5月,法幣大貶值,集友廈行及各分行被迫停業。

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2月1日,國家批准廈門集友銀行增資復業,1950年9月,在上海設立分行。作為陳嘉庚先生倡辦的僑資銀行,集友銀行得到了很大的政策支持,1951年,集友銀行獲准代理人民銀行各項儲蓄存款﹔1952年,獲准代理中國銀行華僑儲蓄存款業務,繼續踐行服務僑胞僑眷的歷史使命。1954年,集友銀行由於存款偏多、放款偏少,外匯業務下降,經營上略有虧損,陳嘉庚得知后於12月13日給周總理寫信求助。不久他就接到了周總理的復電:“廈門、上海集友銀行事,仍繼續經營,業務上由國家銀行幫助,多分配一部分僑匯與放貸業務,保証集友銀行有利可圖,不使虧損,多余人員可安置在國家銀行。”1970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向香港集友銀行增資500萬元港幣,成為香港集友銀行的最大股東。1972年,集友銀行廈門總行、上海分行等大陸各行相繼並入中國人民銀行,收歸國有。集友銀行始終把服務華僑作為重要使命,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數不多的為華僑服務、支持教育產業的金融機構。1997年,香港回歸,舉國歡騰,這一年也是集友銀行在香港創業的第50個年頭,從此背靠祖國繼續穩健發展。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中銀集團乘著國有商業銀行市場化的浪潮,於2001年10月重組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並於次年登陸香港聯交所,集友銀行則成為其附屬公司。2017年3月,集友銀行回歸福建,作為附屬機構加入廈門國際銀行的懷抱,成為廈門國際銀行“大陸為主體、以港澳為兩翼”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基石。

堅持國家為重

將愛國精神鑄成生命底色

陳嘉庚先生在其擬定的《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中寫道,“惟有真骨性方能愛國,惟有真事業方能救國”。而集友銀行始終是“一國兩制”的堅定支持者和實踐者,以實際行動落實愛國精神。自2017年加入廈門國際銀行以來,在廈門國際銀行新思維、新管理、新文化的引領下,集友銀行走出特色發展道路,各項業務穩健增長。2018年12月,集友銀行深圳分行正式開業,同時集友銀行福州分行、廈門分行等分支行煥發活力,積極參與福建實體經濟發展,深化閩港兩地合作,成為閩港合作的典范和紐帶。

在香港暴力沖擊期間,集友銀行累計被迫提前關門結束營業多達40余次,部分分行甚至遭受大面積破壞。但正如嘉庚先生所言,“世界無難事,唯毅力與責任耳”,集友銀行在屢受嚴重打壓之下協調全行之力全力保障銀行平穩運行,聚焦民生金融保障,持續服務企業和市民,並積極宣傳、組織和發揮員工愛國愛港力量,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和警隊依法止暴制亂,支持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和愛國者治港機制,保持香港社會及員工對中資企業的信任。同時,集友銀行調動香港閩籍鄉親及華僑華人力量,堅持承辦“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時代”主題系列活動,為維持金融穩定和弘揚社會正能量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守護香港,體現愛國愛港之心。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后,集友銀行賡續“嘉庚精神”,協同母行廈門國際銀行向香港社會各界積極捐贈防疫物資、推出一系列金融優惠和紓困措施,為香港社會維穩、抗擊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民生作出積極貢獻,在香港市民心中樹立起中資企業敢於擔當的形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贊譽集友銀行為銀行同業及其他企業樹立了良好榜樣。

集友銀行目前的華僑華人資本佔比近三分之一,僑資背景優勢明顯。集友銀行高舉華僑金融旗幟,充分利用地緣優勢、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的人緣優勢,憑借便捷周到的零售業務和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務,沉澱了較為廣泛的華僑華人客群,華僑華人、歸港華僑客戶數佔個人客戶總數近30%,並在東南亞華僑華人中具有較高影響力。集友銀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把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閩港發展組合起來,形成突出的銀行戰略亮點。為更好地發展華僑金融,集友銀行發揮金融紐帶作用,重點為“走出去”及“引進來”的僑商僑企搭建跨境金融平台。集友銀行於2021年擴大美元債投資通道,2022年實現“直投”澳交所債券新渠道,為境內企業赴境外發債搭建橋梁。同時,通過集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QFLP公司)、集友國際資本有限公司、集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平台助力境內合格投資人赴港、赴東南亞等地投資。未來,集友銀行規劃在東南亞設立機構,將華僑金融服務的觸角從境內沿海、香港、澳門兩岸三地向東南亞等華僑聚集地輻射,繼續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凝聚廣大僑心僑力。

傾心教育事業

持之以恆支持公益事業發展

陳嘉庚先生強調,實業與教育“大有互相消長之連帶關系”,“無實業,教育費從何來,無教育,則人才從何而出……”。陳嘉庚一生熱心教育事業,先后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抗戰中,集美學校損失慘重,尤其是1938年5月廈門陷落后,集美學校被迫內遷到安溪、大田和南安等地,面臨師資不足、經費短缺等諸多困難。陳嘉庚不僅盡力籌措維持辦學的經費,而且還為學校戰后復興作了長遠的考慮。他在《南僑日報》上刊登《復興集美學校啟事》,向海外校友、福建鄉親募捐,提出“可在廈門建業作基金,收息永供校費”等設想。

“為謀集美學校永久經濟基礎”,集友銀行因而創建,在其創立之初的章程中明確規定:“本銀行每年所得淨利先提百分之十為法定公積金、百分之二十為集美學校經費……總經理協理及各職員酬勞金百分之二十五﹔獎學金及社會事業補助金百分之十”,明確了其以經營輔助教育及社會事業的宗旨。之后幾經股權變革,其傾心教育事業的初心始終未改,自成立以來,先后投入支持教育事業的股息及紅利超過28億港元,推進銀行經營發展與履行社會責任有機融合。

為紀念陳嘉庚創辦集友銀行的功績,集友銀行不忘初心,於1986年12月在股東特別會議提出決議:“每年從銀行應派的普通股息中提取百分之十,贊助集美學校作為陳嘉庚教育基金。”2018年,為迎慶集美大學建校100周年,集友銀行聯同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向集美大學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以弘揚陳嘉庚興學愛國的精神。此外,集友銀行十分重視華僑人才的培養,積極與各相關高校洽談合作開設華僑金融專業課程,擴大招收東南亞等僑生,定向培養華僑金融專業人才。

進入新發展歷程

將嘉庚精神融入企業文化

在新時代,為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啟迪銀行員工從嘉庚精神中汲取力量,集友銀行及其母行廈門國際銀行積極將“嘉庚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廈門國際銀行將“嘉庚精神”的誠毅理念納入全行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成為全體員工的根本遵循。集友銀行每年組織全體新員工參觀廈門陳嘉庚紀念館,學習陳嘉庚事跡,與嘉庚系學校建立常態化的實習就業等校企合作機制,支持舉辦“國際中學生陳嘉庚常識比賽”,聘請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華僑博物院等專家在全行開設“嘉庚精神與華僑金融”專題課程……“嘉庚精神”已成為聯結廈門國際銀行全體成員的精神紐帶。

在廈門國際銀行黨委的統一領導下,近年來集友銀行境內機構積極探索港資銀行、僑資銀行設立黨組織的新模式,著力打造“紅色基因”與“嘉庚精神”交相輝映的特色黨建品牌。2019年,集友銀行深圳分行黨支部正式成立。2021年,在廈門國際銀行黨委的指導下,集友銀行成立境內機構黨委,同步設立福州分行黨支部及廈門分行黨支部,實現了集友銀行境內機構基層黨組織的全覆蓋。集友銀行境內機構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為銀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集友銀行加強嘉庚精神的傳播和嘉庚歷史文化宣導,境內各機構積極聯動屬地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探索搭建黨建共建融合發展平台,以文化培根鑄魂。

文/王曉健 集友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

來源:《中國銀行業》雜志202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