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親情中華·雲上基地”張大千紀念館
2023年01月16日16:25  來源:中國僑聯

1941年,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鳴沙山,迎來了一位上追唐宋高古畫風、探尋中國繪畫源頭的中年人。他幾經輾轉,跨越數千裡,到達了敦煌莫高窟。在這裡,他耗時近三年,系統學習和臨摹敦煌藝術,厘清了失傳的唐宋高古藝術的精髓,梳理了不同時代敦煌壁畫的美術特征和演變規律。他,就是藝術大師張大千。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1899年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張大千見到了別人臨摹的敦煌壁畫,隻一眼,便被精美絕倫、色彩瑰麗的敦煌藝術深深吸引。在實地考察后,他變賣家產,帶著妻兒,深入大漠。面壁敦煌,苦心孤詣,張大千臨摹了自十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兩夏、元等歷朝歷代的壁畫作品達276幅。他筆下的畫作色彩鮮明,飄逸靈動,還原了敦煌壁畫最初的模樣。他將埋藏在戈壁黃沙中的藝術瑰寶帶出了茫茫大漠,讓絕美的藝術瑰寶呈現在世人面前。

為紀念張大千先生, 1989 年,內江市開始修建張大千紀念館,並於1992 年 9 月 11 日中秋佳節正式開館。紀念館整體建筑為川南民居園林式風格,佔地近4000 平方米,現有藏品 2160 件 (套)。

紀念館內的主體建筑有大風堂和畫苑,配有長廊、亭、榭、水池、花園、山石等,採用三合院、四合院幾重進院落式布局,觀感親切自然、古朴典雅,極富川南民居特色。

館內陳列以“萬裡江山頻入夢”為主題,分為5個展區,收藏並展出了張大千先生各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以照片、實物、詩箋、書信、畫稿、畫集、書籍等,展示了一代藝術大家的家國情懷、生平事跡、藝術特色及在世界藝壇的影響和地位。

1938年,張大千隱居於青城山上清宮,在此作畫一千余幅,《青城望坡崖》就是其中之一。

望坡崖是青城山的一個地名,因北宋西蜀著名隱士張俞曾在此處盼望蘇東坡歸隱青城山而得名。這幅作品中,雲霧繚繞,群山隱約可見,在晨輝之襯映下,淡彩一掃,大面積留白更是突出了群山的層巒疊嶂、氣勢雄壯,把水墨和青綠融合起來,更加彰顯靈氣和恬靜。因其是張大千前往敦煌前的作品,畫的風格更傾向於傳統的山水畫風。

《南國仕女圖》是張大千先生1944年所作。畫中仕女形態端庄,雍容華貴,已有濃厚的敦煌古壁畫風格。與張大千早期所繪仕女圖所表現的林黛玉式病態美不同,這幅畫的仕女則呈現出具有明顯盛唐壁畫特征的健康美。

《廬山圖》山川氣勢磅礡,風景奇偉瑰麗,是張大千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真跡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然而遺憾的是,在畫了整整一年半仍未完全竣筆時,先生在伏案題書中溘然逝世,最終沒能完成和落款,其左上角尚有僅用淡墨勾勒未及皴擦點染之處。隨著張大千先生的離去,這幅畫也成了他的絕筆之作。

如今,這座記錄了張大千先生傳奇一生的張大千紀念館,正吸引著更多人,踏入這個綺麗絕倫的“大千世界”,探尋藝術為感情之流露,為人格之表現的真諦。

2020年,張大千紀念館被中國僑聯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責編:韓嘯、皮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