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大會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取得的各項成果,必將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發揮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保証作用。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這五個“牢牢把握”是我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金鑰匙”,具有方法論的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基於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基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以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依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根中國具體實踐,對中國式現代化所作出的科學判斷,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指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第一次單獨成章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一體部署,這是意義深遠的重大創新。更加突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關乎人民的美好生活,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必須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並付諸實踐。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需要以創新來驅動,創新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必須依靠人才,人才又必須依靠教育。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把三者放在一起,體現了黨的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觀,體現了黨對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及其與高質量發展相互作用規律的深刻把握。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領悟其中的邏輯內涵,並將所學、所思、所悟運用到教學育人實踐中。要將其融會貫通到教學科研中,有效落實課程思政,進一步提升政治引領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切實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堪當時代重任的人才。在具體教學中,更應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定不移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和推動我們的教學實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的結合﹔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領會新時代新征程對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務,更新教育觀念,通過課程、教材的改革,不斷實現教學創新。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事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事關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北京篇章。
(作者系北京市僑聯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僑聯秘書長)
來源:北京市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