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海外華商搶抓綠色經濟機遇(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林子涵
2022年09月16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七月二十日拍攝的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主城區及遠處的廈門島城市景觀。
  曾德猛攝(人民圖片)

日前,由國務院僑辦主辦的2022海外華商中國投資峰會在廈門召開,峰會主題為“綠色經濟與海外華商企業可持續發展”。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位華商代表及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峰會期間,多位華商代表向記者分享了企業及自身在節能減耗、低碳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和奮斗經歷,並對參與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推動雙碳轉型表示充滿信心。

 

主動擁抱綠色轉型

在美國創業多年,施乾平一直期待能讓中國噴印品牌在國際上“立起來”。在他看來,主動把握綠色低碳趨勢,給了他和團隊一個機遇。

“1999年,我在北京創立了金恆豐科技集團,主要生產大型工業打印機。當時的打印機使用溶劑型墨水。雖然溶劑會揮發造成環境污染,但因在大幅面和寬幅面打印方面有巨大的市場,公司產品供不應求,利潤很高。”施乾平回憶說,“2006年前后,國際上開始有國家陸續頒布法令,要求打印設備更注重節能環保,開始限制溶劑型噴繪機的使用。我意識到,生態友好是工業打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經過長時間調研思考,我最終決定轉型研制高精度的UV環保打印機。”

然而,這個決定遭到公司其他高層反對。“他們認為,研發環保打印機成本太高,實在沒必要冒險。但我認為,生態友好型的產品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綠色發展勢在必行。”施乾平說,“我抓住契機招攬了大批研發骨干,專注技術攻關。2010年,我們率先研制出了5米寬幅UV環保打印機。”

環保產品造出來了,市場卻不買賬。“那時,售價百萬以上的工業打印機幾乎都是進口產品,而我們的產品售價當時是128萬元,市場很難接受國產品牌賣這麼高的價格。”施乾平說,“當時工業打印機應用領域也沒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准,行業內對綠色生產方式接受度不高。兩年內,我們的環保工業打印機沒賣出去一台。”

2013年以來,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工業打印機行業也隨之迎來了轉型契機。施乾平至今記得,2013年8月,通過一場推廣噴印行業環保發展理念的論壇,他們賣出了6台設備。也是從那時起,金恆豐在綠色工業打印領域打響了名號。

“現在,我們的工業打印機廣泛應用於紡織服飾、廣告標識、增材制造等領域,產品銷往德國、美國、英國等幾十個國家。”施乾平說,“綠色低碳發展是企業必須踐行的責任。對主動擁抱綠色轉型的企業而言,機遇始終大於挑戰。”

廈門艾德生物董事長鄭立謀回憶來時路,也認為主動進行綠色產品創新是當初最正確的選擇。

“我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系。改革開放后,我作為首批自費留學生,先后在法國和美國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並在美國生物醫藥研發領域工作了20多年。”鄭立謀說。“2008年,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掀起腫瘤精准醫療的技術革命。當時,國內的腫瘤診療還相對落后,抗癌藥物仍以細胞毒性藥物的化療為主,這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和損失,也給環境帶來壓力。我認准了精准診療這一熱點領域,看到了報效祖國的機會,於是選擇回國創業,成立艾德生物。”

鄭立謀說,生物醫藥企業的價值就在於以更環保、更高效的技術和產品,解決臨床痛點,讓患者獲益。為實現這個目標,鄭立謀一直在帶領企業自主創新。如今,企業研發出的核酸純化技術及創新設計的基因檢測試劑盒等產品,大大提高了核酸提取和基因檢測效率,減少了耗材和原料的使用,也減少了產品包裝、試劑材料等醫療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我們這代人,都經歷了改革開放后的經濟高速增長,也目睹了一些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短視做法。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今社會各界對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的意識越來越強。作為生物醫藥這一新興行業的企業家,我認為有必要自覺踐行綠色轉型,積極融入綠色發展大潮。”鄭立謀說。

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來到福建,扑面而來的氣息讓金鷹中國董事長陳昱廷感到熟悉而親切。12年前,懷揣著為家鄉莆田打造世界一流工廠的夢想,她的父親參與規劃、建設了賽得利(福建)纖維工廠。

“建廠之初,我們就決定斥資35億元,從國外引入當時最先進的生產線和環保處理設施,力爭在原料採購、生產、物流等各環節實現清潔生產。”陳昱廷說,“建成后,工廠不斷升級針對工業污水、廢氣等的環保設施,環保投資佔到項目總投資的22%。如今,工廠的排放指標已經遠低於國家標准和環評批復標准。”

陳昱廷說,作為自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中國的僑資企業,金鷹集團對在中國的發展一直充滿信心,目前已累計在福建、北京、山東、江蘇等省份投資超過800億元。

“中國明確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后,集團在2021年初成立了碳管理委員會,全面指導和監督金鷹中國區碳管理事務,並正式提出2030年在中國減碳30%。”陳昱廷說,集團一方面積極協調旗下企業參與國家碳市場交易活動,另一方面在內部加快與減碳有關的各項行動。2021年7月和8月,集團先后在江蘇宿遷和廣東新會工廠建設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還充分利用旗下企業太平洋能源集團的業務優勢,在青海、新疆等地就氫能、風能等新能源項目進行了調研。

“回望集團在中國20多年來的發展,我認為企業的發展思路要始終保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陳昱廷說,“當前,綠色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之一。企業有必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制定發展戰略,進行持續投資。”

談起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馬來西亞發林集團董事主席兼總裁、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總會總會長林玉唐十分感慨。

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發林集團開啟創業之路,多年來,集團成長為東南亞知名企業,他本人也為促進中國與馬來西亞及東盟在經貿、人文等領域交流合作不斷奔走發力。

作為深耕東盟市場多年的海外華商,林玉唐注意到,東盟國家的華僑華人大多數來自中國南方省份,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往來也多集中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東盟和中國北方地區的企業合作還有廣闊空間。

“2010年,在香港國際投資貿易會上,我們與山東省達成合作協議,在山東德州齊河縣開發建設10平方公裡的東盟國際生態城,這既能讓東盟企業加深對中國長江以北地區市場的了解,也能為東盟企業進駐中國北方市場提供交流平台。”林玉唐說。

2016年3月,東盟國際生態城項目開工,目前多個標志性建筑已竣工。生態城內部自然環境優美,同時建有多個東南亞特色建筑和東盟民俗體驗設施,提供了一扇了解東盟的文化之窗。

為促進雙邊企業合作交流,東盟國際生態城承辦多項中國(德州)—東盟經貿洽談活動。2019年,中國—東盟(德州)經貿洽談會在生態城舉辦,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的180多名工商界代表和當地60多家企業參會,1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涉及精細化工、機械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去年5月,生態城線上承辦了中國—東盟(德州)經貿對接會,當地部門、企業代表同東盟各國近百名工商企業界人士展開探討。

“中國與東盟各國持續開展經貿、人文合作,給了我們廣闊的發展空間。”林玉唐說,“我們將繼續建設東盟國際生態城項目,幫助更多東盟國家的企業與中國相關業者進行對接,並結合中國—東盟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新趨勢,著力促成相關綠色投資領域的合作交流。”

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對未來在中國繼續進行綠色投資,幾位華商干勁十足。

近幾年,鄭立謀正在加緊與國內外頂尖藥企合作,加快企業綠色創新產品研發。

“在綠色經濟的大浪潮下,僑企華商可主動擁抱機遇,踔厲奮發,從點滴創新做起,以主人翁的心態主動參與綠色轉型,孵化出更多民族企業,助力行業朝著高質量、可持續之路前行。”鄭立謀說。

“2021年,中國和東盟正式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讓我們感到振奮。東盟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種類繁多的清潔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讓東盟國家發展綠色經濟和清潔能源具備天然優勢。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和風電設備及電池、電動汽車生產國﹔東盟國際生態城所在的德州市,是中國著名的太陽能城。未來,我們參與中國與東盟綠色低碳、清潔能源等方面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林玉唐說。

“作為市場主體,積極踐行集約、節能、共享、協同等理念,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的時代使命。當前,中國積極推動雙碳目標的規劃和行動,無論對新能源企業還是傳統企業的低碳轉型都提供了無限商機。我們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出一份力。”施乾平說。

最近,陳昱廷剛剛查看了集團旗下亞太森博(山東)漿紙公司的“中水回用”項目。這一項目自2013年實施以來,將城市中水“變廢為寶”用於工業生產,每年可節省1000多萬立方米水資源。“這相當於節省了整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陳昱廷說。

“作為海外華商,我們熱愛中國、關心中國。在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善於發現和利用這一機會,主動參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陳昱廷說。

(責編:皮博、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