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三代院士,兩腳泥巴!
2022年09月13日15:37  來源:新華社

院士的老師是院士的學生

在稻田裡

傳承還在繼續

……

教師節前夕

華南農業大學部分師生

來到丁穎和盧永根院士雕像前

敬獻鮮花

緬懷兩位老院士

教師節前夕,華南農業大學師生自發來到丁穎、盧永根院士雕像前敬獻鮮花。(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在我國水稻研究領域

華南農業大學“一脈師承三院士”

是一段佳話

1955年

被譽為“中國稻作科學之父”的丁穎

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

丁穎的秘書兼科研助理盧永根

當選中科院院士

2017年

盧永根的學生劉耀光

當選中科院院士

……

這段佳話

緣起愛國

1938年抗戰時期

日軍即將侵入廣州

人們從廣州撤退到后方

中山大學農學院的丁穎

冒著生命危險

把500多個品系的甘薯苗和

400多個水稻品種處理好

乘上最后一班船撤退

在前往雲南途中

他親自安排

在羅定縣種下甘薯苗

在信宜縣種下水稻品種

丁穎被譽為“中國稻作科學之父”

曾培育出世界上

第一株“千粒穗”水稻類型

他是華南農學院首任院長

熱愛學生,以身作則,循循善誘

對學生從來不擺架子

1963年,盧永根(右3)隨丁穎院士(左3)在寧夏引黃灌區考察水稻。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他的學生

出色地繼承了他的衣缽

盧永根就是丁穎的學生之一

丁穎去世后

盧永根跟隨恩師的足跡

帶領學生

小心地保護著丁穎收集的

7000多份稻種資源

並將其命名“丁氏稻種資源”

以紀念丁穎院士

如今

華南農業大學

已成為我國稻種資源的寶庫

2017年

盧永根夫婦

捐出兩人畢生積蓄880余萬元

設立教育基金

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

盧永根(右3)與劉耀光(右4)在試驗田。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劉耀光1981年畢業於

當時的華南農學院

1991年在日本博士畢業后

曾在當地工作數載,生活優渥

盧永根接二連三給劉耀光寫信

在盧永根的感召下

劉耀光於1996年回到華南農大

潛心科研

“科學不能盲目追熱點

要有堅定的研究方向,追根問底”

回國20多年來

劉耀光長期從事

植物育性發育的分子遺傳和基因工程研究

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尊重科學,實事求是”

劉耀光說

丁穎、盧永根在學風上

起到了一種很好的引導作用

這種精神一直激勵著他

他也會將這種精神

教給他的學生

……

“真誠的科學工作者

就是真誠的勞動者”

這是丁穎院士的座右銘

也是三代院士的真實寫照

他們

愛國、愛農

不計得失、淡泊名利

在每個年代

都詮釋了奮斗和奉獻的真諦

這是我們該追的星!

致敬!

(責編:皮博、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