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三代人跨洋接力,這份“中秋之約”27年從未中斷
2022年09月13日14:18  

9月8日,農歷八月十三。一大早,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敬老院老人活動中心裡,64位老人翹首以盼,期待著“老鄰居”的探望。

8點多,一輛廂式貨車開進院子,卸下了八寶粥、蓮子粥、核桃露、月餅、面包、200斤鰱魚、剛殺好的老鴨……來送禮物的是81歲的鄒桂芳一家。自從1995年敬老院建成后,她就每年給老人們贈送中秋禮物。22年前,鄒桂芳與丈夫移居美國,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就落在她的兒子何俊成、孫子何小靜身上。正是三代人的跨洋接力,讓溫情的“中秋之約”27年從未中斷。

27年前,鄒桂芳家小商店的馬路對面,新落成了新豐鎮敬老院。天氣好時,老人們喜歡到小店前晒太陽聊天。鄒桂芳了解到,那時敬老院的12位老人,多是周圍鄉鎮無兒無女的五保戶,由國家供養。相熟之后,鄒桂芳對老人們心生憐憫,到了中秋、春節這些團圓節,她就從自家店裡拎著大包小包往敬老院送。

鄒桂芳老人

2000年,鄒桂芳和丈夫隨女兒移居美國,臨走前敬老院的老人們成了她最大的牽挂。她鄭重囑咐大兒子何俊成:“賺得多你就多送點,賺得少你就少送點,但每逢中秋、春節兩節都要去看望老人。”即使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密歇根州,她也不忘電話遙控兒子“把這事給辦了”。

2020年2月,鄒桂芳夫婦回鹽城參加孫子何小靜的婚禮后,就一直與兒孫們同住。這期間她與孫子去過兩趟敬老院,但因敬老院實施封閉管理,均未能入內探視。今年11月,鄒桂芳即將回美國,臨走前再去敬老院看看老鄰居們,也成了她的一大心願。

“這麼多年未曾謀面,敬老院的老人不知道還認不認識我?”出發前鄒桂芳有點忐忑。

“這個老太太我認識,20年前她還給我發了一百塊錢紅票子呢!”剛走進活動中心,鄒桂芳就被人一眼認出。60歲的陳瑞剛老人激動地上前拉住鄒桂芳的手:“我是新豐人,你也是新豐人,你就是我的親人!”

陳瑞剛年輕時因高考落榜受了刺激,四十多歲就住進了敬老院,與鄒桂芳算是老相識。有一次鄒桂芳從美國回來探親,給每人老人送了100元,這事兒陳瑞剛至今記憶猶新。

陳瑞剛和鄒桂芳老熟人相認

“老太太你還認識我嗎?”敬老院社工蔡蘭琴也圍了上來。2002年鄒桂芳回國探親,發現敬老院已搬家。她與老伴找到敬老院新址,給老人們每人發了100元“壓歲錢”,就是蔡蘭琴幫忙發放的。“那時新豐鎮敬老院和龍堤鎮敬老院合並,新院長也不認識您,都不知道是誰做的善事,就知道是一位美國老太太!”

“對對,是有這麼回事。”鄒桂芳老人與蔡蘭琴手拉手回憶過往,說著笑著,繼而又濕了眼眶。一旁,工作人員們忙著分發物資,敬老院裡滿是節日氣氛與濃濃溫情。

新豐鎮敬老院院長楊立江介紹,2009年四家敬老院合並為一家,他就來當院長了。這些年,每逢中秋節、春節,何家人從未缺席。“活動中心的投影設備也是他們送的,可以放電影,豐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鄒桂芳和敬老院院長楊立江

鄒桂芳的善舉還緣自自身經歷。新中國成立前,父親和大哥去了台灣,她與母親失散后,跟著外公外婆長大。再次遇到母親時,母親已被安置在一家敬老院。而海峽對岸的大哥移民美國后,一直想方設法尋找大陸親人。上世紀80年代,在大豐縣人民政府的幫助下,大哥終於圓了回鄉探親夢,但遺憾的是母親卻在前一年撒手人寰,母子分離四十載終是天人永隔。2001年,大哥在芝加哥病重。彌留之際,大哥拉著鄒桂芳的手說,大陸的“父母官”真好啊,當年正是他們送我到市政府跟你們見面,我們兄妹才得以骨肉團圓,你們以后要多做善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些年來,81歲的鄒桂芳一直堅持做好事,幫助別人。她在美國和大豐的家門口都養了上百盆花,鄰居若喜歡便可隨便拿﹔春節期間她寫了上百幅春聯送給鄰居﹔疫情期間她去超市給大家發放口罩……“幫助別人自己走路也好走,睡覺也踏實,心胸也更加開闊。”鄒桂芳質朴的話語,道出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味。而家門口經常有不知道是誰送來的豆角、花生,也正是鄰居們對堅持行善的何家人的支持和喜愛。

母親樂善好施的行為,在何俊成的心裡早就種下了慈善的種子。隨著家裡超市經營規模的擴大,他也擴大了尊老敬老的范圍,足跡遍及全區新豐、金墩、方強、龍堤等地敬老院,受助人群也擴大到了其他的困難群體、困境家庭。如今,他的兒子何小靜也加入慈善行列,父子倆20余年累計捐款捐物130余萬元。

何俊成給老人發放禮品

在何家客廳裡,懸挂著鄒桂芳老人手書的橫幅“家風傳承”,而“做好事、做好人”正是何家人一以貫之、身體力行的家風。今年4月,何俊成被評為“江蘇好人”。8月,何小靜被評為“大豐好人”。他們和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到了公益慈善的隊伍。8月31日,江蘇省僑聯第八次代表大會上,“何氏父子二人同參會”被傳為佳話。其中,何俊成榮獲的“江蘇省僑界杰出人物提名獎”,為當年蘇北地區唯一。

父子二人共同出席江蘇省僑聯第八次代表大會 左一為何小靜 左三為何俊成

27年,300多個月圓月缺。新豐鎮敬老院經歷了四次搬遷,老人們走了又來,但是鄒老太太和全家對於老人們的這份牽挂,卻無懼風雨,穿越時光,撫慰人心。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李雨桐、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