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晉江是全國僑務工作重點縣市之一,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300多萬人,遍及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素有“十戶人家九戶僑”之美譽。2020年1月,由晉江市委統戰部牽頭,晉江市僑聯等六部門共同參與,聯合出台了《關於組織開展晉江市創建“僑鄉文化名鎮名村”五年行動(2020-2024年)的通知》,正式啟動了在晉江建設僑鄉文化名鎮名村行動計劃。兩年多來,晉江市僑聯主動作為,以切實有效的舉措,在全市具有較深厚僑鄉文化底蘊的鎮、村推動建立僑史館,扎扎實實賡續僑胞的根脈,提升僑鄉的文化品質,在晉江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建設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
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程學源(右一)在晉江市僑聯副主席、安海鎮僑聯主席許清海(右二)等陪同下在安海鎮僑史館調研。晉江市安海僑聯供圖
強化組織領導,拓展僑鄉工作網絡
在晉江市委領導下,全市鎮村三級僑聯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推進。截至2022年,全市19個鎮(街道)就全部配齊僑務工作機構和僑務干事,全市395個村(社區)建立了僑聯會,在42個重點僑企、僑校、僑醫院建立僑聯組織,實現了市、鎮、村三級僑聯組織全覆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僑務隊伍網絡。
由於僑務隊伍建設完備,僑鄉工作網絡覆蓋面廣,由僑聯主導的全市僑情普查取得詳實數據,通過在全市發放採集表62471份,第一次在市級層面獲得了可資憑據的僑情數據,建立了晉江僑情和港澳鄉情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僑聯還建立了440個港澳台僑旅外社團的數據資料,共包括市、鎮、村級同鄉會組織319個、文化團體50個、宗親團體71個,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僑聯注意聯絡本地歸僑僑眷,近年來尤其注重加強與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的聯系,先后參與支持建立了世界晉江同鄉總會、世界晉江青年聯誼會、全國首個縣級留學人員聯誼會、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等涉僑社團,籌備成立晉江市僑界青年聯合會,形成了內外有序、運行高效的工作平台和聯誼網絡。全市現有11個省級僑胞之家示范點和22個省級僑胞之家。
僑聯多年來注重發揮“僑”的優勢,做足“聯”的文章,為推動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建設構建了堅實的工作平台。
涵養僑務資源,賡續僑胞根脈情懷
鄉愁在海外游子心中如朝夕奔涌的大海永不干涸,是魂牽夢縈的念想歷久彌新。保護好僑鄉文化,留住海外僑胞“根”的記憶,賡續海外僑胞“鄉”的情懷,是開展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建設所具有的深遠意義。基於這一共識,晉江僑聯根據全市統一制定的標准,制定了切實有效的工作計劃,發動鎮村僑聯組織共同參與。一是對全市華僑故居祖屋、特色老宅等涉僑歷史建筑進行全面調研摸排,建立全市華僑歷史建筑信息檔案庫,共收錄涉僑歷史建筑656棟,並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將涉僑歷史建筑納入鎮村發展規劃。二是以建設市、鎮、村不同級別、不同特色的僑史館為抓手,調動鎮、村各級基層僑聯的積極性,全面推進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建設。
安海鎮是晉江地區著名僑鄉之一。安海人素有耕海牧洋,闖蕩天下的傳統,全鎮現有海外僑胞3萬多人。早在上世紀60年代,安海籍海外僑胞就集資捐建了安海僑聯大樓。歷經了數十年風雨之后,大樓進入維護修繕期。在海內外鄉賢的鼎力支持下,由安海僑聯主持,在制定維修規劃時,提出了在這座本就由僑胞捐贈的大樓內設立“安海僑史陳列館”的議題,並獲得了一致支持。2018年,安海僑史館初具雛形。2020年,隨著僑鄉名鎮名村計劃啟動,安海僑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向海內外征集僑史文物,對展館、展品進行全面更新、規劃,並建立了溫馨的“僑胞之家”會客廳,對庭院進行景觀美化。如今,走入位於安海僑聯大廈內的安海僑史館,一道由70張安海歷年老照片所組成的影像牆仿佛帶領人們步入時光隧道,而安海概況、華僑之家、香港、澳門、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日本綜合館,僑批、僑厝、僑界翹楚等單元館,則以圖文+實物+影像的方式,向人們生動展示安海華僑歷經數百年的異國他鄉拼搏史,念祖愛鄉的貢獻史。2021年安海鎮獲評福建省的省級僑鄉文化名鎮,僑史館是為名鎮的一大亮點。
內坑鎮呂厝村僑史館則是在征得僑胞蔡繼聘家族的同意與支持后,直接建在具有濃郁閩南風情的蔡氏祖厝內。蔡繼聘出生於1906年,1935年為謀生去往菲律賓,開始了他在異國他鄉的拼搏歷程。1965年,蔡繼聘攜多年積蓄回鄉,修建了一座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閩南傳統紅磚大厝。上世紀70年代后,蔡繼聘的事業陸續交到兒、孫輩手中,並且蒸蒸日上,逐漸發展成一個跨越多國的家族企業集團。2020年初,內坑鎮僑聯主席姚天敬專程與當時蔡氏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蔡清華聯系,希望蔡氏家族能將多年空置在家鄉的祖厝用於建設村級僑史館。該建議很快得到蔡氏家族的首肯,而且,蔡氏家族不僅主動捐出50萬元支持僑史館建設,還主動征集並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僑史資料。2021年12月29日,在凝聚著蔡氏家族三代人情懷的老宅裡,設有村史、僑情、僑捐建設、蔡繼聘家族等多個主題展廳的“呂厝村僑史館”正式開館!蔡氏大宅建筑修舊如舊,僑史展廳內容多姿多彩,生動詮釋了呂厝村以蔡繼聘為杰出代表的眾多鄉親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全面呈現出僑胞代代相傳熱心公益、回報桑梓的深厚家國情懷。
凝聚同心圓夢,擦亮僑鄉文化名片
兩年多來,在晉江市、鎮、村各級僑聯的共同努力下,僑史館已經成為晉江僑鄉文化名鎮名村的標配,2021年3月第一批獲評晉江市僑鄉文化名鎮名村的兩鎮(安海、金井)三村(溜江村、圍頭村、梧林社區),全都建成具有本鄉本土特色的僑史館。
在全面總結兩年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晉江僑聯正認真探討如何更有效地統籌全局性規劃,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在不斷完善村鎮僑史館布局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建設僑鄉文化示范村,探索開辟華僑文化旅游路線,實現僑鄉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鄉村振興、引資引智的有機整合,讓眾多以僑史館為重要特色的僑鄉名鎮名村成為晉江靚麗的“新地標”和“打卡地”。與此同時,還將拓展對僑鄉文化的宣傳,加強對僑鄉族譜、志書、文集、僑批等歷史記憶載體和文獻的挖掘、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深入研究僑鄉文化遺產的深刻內涵與時代意義,借助數字化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僑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保存和活化使用,從而切實營造全民認識僑鄉文化、保護僑鄉文化進而積極弘揚僑鄉文化的社會氛圍,讓僑史館中的文物、圖片與新媒體相結合,講述僑鄉好故事,傳播僑鄉好聲音。
晉江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建設已經得到海內外鄉親的廣泛關注和多方支持。讓回到晉江的海外僑胞隨時隨地都能聽得到鄉音,品味到鄉情,感受到鄉愁,用僑鄉文化印記進一步凝聚僑心僑力,為晉江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的宏大目標奉獻“僑智慧”,貢獻“僑力量”,晉江僑聯仍然重任在肩。(李明歡 王建新)
來源:晉江市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