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葉飛:歸僑英雄 傳奇上將
李振林、李進
2022年08月22日10:35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都有歸僑參加並做出重要貢獻!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海內與海外》雜志特約請相關專家撰寫歸僑英雄葉飛將軍的故事,以饗海內外讀者。

在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上,開國將帥們身經百戰,功勛卓著,共同締造了新的歷史篇章,為新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奉獻一生。在這個偉大的群體中,有一位“跨國”歸僑將軍:革命戰爭年代,他驍勇善戰、九死一生,人稱“打不死的鐵將軍”,三野“悍將”﹔新中國成立后,他堅持真理、敢於擔當,在軍地多個領域書寫傳奇人生。他,就是開國上將葉飛。

為革命多次易名

葉飛,1914年生於菲律賓奎鬆省地亞望鎮的一個中菲混血家庭,父親葉蓀衛祖籍福建南安,母親麥爾卡托是菲律賓當地人。幼兒時代的葉飛,有一個菲律賓名字叫西思托·麥爾卡托·迪翁戈。在生母跟前長到5歲,葉飛與長兄一起被父親從菲律賓送回福建,交由父親在老家的發妻撫養,按照家庭譜系起名葉啟亨。從此,葉飛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

一如那個時代的眾多革命者一樣,葉飛多次改名,化名。葉飛這個名字,是1928年他參加地下革命工作時改的。當時隻有14歲的葉飛,是廈門中山中學的學生,但已經秘密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中學畢業前,因革命需要,他放棄即將進行的畢業考試,不要文憑,脫離了學校和家庭,完全轉入地下工作。為保密起見,他將自己的名字由葉啟亨改為“葉飛”。有人說這個名字表達了葉飛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欽敬之情,也有人說文學底蘊深厚的葉飛,受到《木蘭辭》中“關山度若飛”的啟迪,這個名字從此相伴葉飛一生。

1955年,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

1930年,葉飛曾被捕入獄。當時他的一個表弟知道他叫葉啟亨,在廈門讀中學,追隨共產黨參加革命,以后就再也沒見過。表弟從老家跑到廈門,有熟人告訴他,啟亨表哥因參加革命活動,被警察局逮捕關在牢裡。這位表弟不怕牽連,設法疏通關系,想以送物品為名去探監。一番波折后,看守卻傳出話來,在押的共產黨人員中並沒有葉啟亨這個人。表兄哪兒去了?原來,當時葉啟亨已改名,怪不得“犯人”花名冊上沒有這個名字。后來,葉飛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到閩東組織紅軍游擊隊,跟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武裝斗爭,開啟了戎馬生涯。后來,葉飛還曾兩次使用化名。

1939年4月,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率部挺進敵后,在江蘇茅山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當時,國民黨當局名義上雖已實行合作抗日,但仍視共產黨武裝為“匪”,設置了不少“禁區”,嚴格限定新四軍的活動范圍,時時想借日本人之手扼殺新四軍。為了發展壯大,時任新四軍第六團團長的葉飛,向陳毅立下軍令狀,率部進軍江蘇東路地區,即無錫至江陰公路以東,南起太湖、北至長江、東接上海的一塊三角洲區域。為了應付國民黨當局第三戰區的監視,包括葉飛在內的幾個團領導全部使用了化名。葉飛化名葉琛,“琛”字用的是陳毅姓的諧音。

新四軍六團東進江南蘇(州)常(熟)太(倉)地區時,部分領導合影。左起:陳毅、劉炎、 劉飛、葉飛、吳焜、喬信明

葉飛率部在東路地區很快取得了勝利,打開了抗日局面。東進的勝利使新四軍大為振奮,1939年10月,陳毅再次決定由葉飛率部北渡長江,作為開辟蘇北的先鋒。迫於形勢,葉飛再一次化名“聶揚”,正是“滅洋”的諧音,表達了他殺更多鬼子,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堅定決心。

閩西遇險

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裡,陳列著一顆不起眼的子彈頭。這顆有點生鏽的小小子彈頭,曾“深埋”在葉飛身體裡長達66年之久,直到葉飛逝世才被取出。

1933年冬天,19歲的葉飛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員的身份在閩東地區開展工作。一天中午,他按照約定,在福安城外獅子頭渡口的一家客店與地下黨員接頭。過了接頭時間不久,突然沖進三個國民黨特務,葉飛來不及掏槍,就被死死按住。特務隨即朝葉飛頭上開槍,他頓時鮮血淋漓,倒在樓板上。特務搜去葉飛身上的手槍和筆記本就跑下樓去。幸運的是,那顆子彈從葉飛頭部左耳附近射入,留在了右部頭皮處,沒有傷及腦部,這失之毫厘的差距,讓他保住了一命,但畢竟被子彈穿頭而過,葉飛的頭部受到了巨大傷害,僅殘存一絲意識。葉飛聽到特務急匆匆下樓的聲音,便掙扎著抬頭看,卻沒想到下樓的是其中兩個特務,還有一個留在樓梯口觀察他的動靜。發現葉飛居然沒死,特務又凶殘地扑上來補槍,一槍擊中他的胸部,一槍打在手臂上,葉飛頓時鮮血直流,一動不動。

刺殺葉飛的是福安縣國民黨派出的特務隊,由於獅子頭一帶常有紅軍游擊隊活動,特務不敢久留,補槍后匆忙趕回縣城。特務頭目一看帶回的手槍和筆記本,知道被殺的正是葉飛,立即又派特務回來,想砍下他的頭顱示眾。可是,客店裡早已人去樓空,特務們四處搜查一陣子,料想葉飛也活不了,便再次返城。

葉飛身中三槍,卻並沒有被打死。他在確認三個特務都已離開后,拼著最后一點力氣,以驚人的意志,慢慢爬下樓梯,爬出客店,最終爬到店后面的一個小水溝邊上,昏死過去。好在附近獅子頭村群眾基礎好,村地下黨支部聽到槍聲后,派人來觀察,天近黃昏時發現葉飛昏死在水溝邊,就組織人將他抬回村子,從鎮上請來醫生給他治傷,受條件限制,醫生隻取出了葉飛手臂上的彈片。

第二天起,特務們封鎖了獅子頭周圍的所有路口,到處搜尋。同志們嚴格保密,沒有暴露,慢慢地,敵人放鬆了。此時,兩顆彈頭還在葉飛身上,要想辦法將葉飛送到山上的根據地去,才能完全脫險。

同志們想出了一條妙計。那時福安農村家境好一點的婦女回娘家要坐轎子,同志們把葉飛裝扮成一個回娘家的婦女。可當時村裡的女人還有裹小腳的陋習,再加上葉飛的新傷,很容易露餡。怎麼辦?同志們把小腳婦女的鞋子套在他的兩個腳趾上,在膝蓋上蓋了一床棉被,隻露出一點“三寸金蓮”,頭皮部位的傷口,用頭巾包住,僅僅露出一對眼睛。同志們了解了當地嫁娶習俗,還安排了一個隨著轎子走的小孩,轎夫則是最可靠的戰友。有驚無險,葉飛被安全轉移到山上,同志們再次請鎮上醫生上山,取出了留在他頭部的那顆子彈。而留在胸部的那顆子彈無法取出,便一直留在葉飛體內。

葉飛早就做好為信仰犧牲的准備,沒想到活了下來。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沒有嚇倒他,反而讓他覺得自己是為革命而生的,是黨挽救了他的生命,更加堅定了他為革命奮斗終生的信念。傷勢好轉后,他立即奔赴閩東根據地繼續開展工作。

葉飛曾在回憶錄中寫到這次遇險:“在我一生的戰斗生涯中幾經生死,1933年冬天的一次,我幾乎已經到了死神的懷抱,但最終還是掙脫出來。那次遇難時敵人向我射出的子彈,至今還留在我身體內,真可謂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猛將原來是“書生”

葉飛在福建作戰多年,發展壯大蘇區和紅軍,與國民黨反動武裝長期斗爭,經歷了生死較量,“葉司令”的大名威震閩東大地。

1937年12月,新四軍在江西南昌設立了辦事處,受命組建新四軍軍部的項英、陳毅派人到閩東與葉飛聯系,要葉飛到南昌領受任務。接到通知后,葉飛立即動身。1938年1月,葉飛由閩東下山途經福州時,贊成合作抗日的國民黨福建省主席陳儀聞訊,一定要見見這位威震八閩的閩東紅軍最高長官“葉司令”,特意備酒宴招待他。

當葉飛應邀赴宴時,陳儀望著面前的俊朗青年:20歲出頭的年紀,理著軍旅中少見的分頭,舉止得體,頗有涵養……凝視片刻,陳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疑惑地問道:“你是葉飛先生嗎?”當得到葉飛肯定的回答后,素以愛惜人才著稱的陳儀不免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想到,長期以來與他周旋作戰、鬧得閩東天翻地覆的中共閩東地區最高領導人竟如此年輕,又如此的溫文而雅!陳儀贊嘆不已,不禁脫口而出:“你是個書生嘛!”

葉飛(右5)在蛇口工業區聽取袁庚匯報建設規劃

當晚,出席宴會作陪的省保安司令,不時瞟眼看向葉飛穿著的那身衣裳。開始葉飛沒太在意,后來一低頭才明白,原來自己作為便裝穿在身上的這套黃呢軍服,正是從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長身上扒下的。這位參謀長前不久率部攻打閩東蘇區時,被紅軍擊斃。想到這裡,葉飛覺得自己有點“不客氣”了。但轉念一想,也好!既然認出來了,那就請牢牢記住這個教訓,真心誠意地合作抗日。於是,葉飛很坦然地跟這些昔日死敵們交杯換盞起來。

郭村戰斗巧應變

1939年9月,新四軍挺進縱隊成立后,進行整編和訓練,並開始執行東進北上、發展蘇北的戰略方針。在蘇北地區的統一戰線方面,陳毅同志早有安排,認為位於泰州的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副總指揮李長江是蘇北最有影響的地方實力派,是新四軍與國民黨頑固派的中間力量,爭取他們的中立是關鍵。1940年5月,新四軍挺進縱隊在吳家橋勝利反擊日偽軍進攻,轉移到江蘇揚州郭村休整。陳毅為團結“二李”抗日,曾交代葉飛要盡可能爭取“二李”,認為如果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派“二李”出兵干涉,隻能說服,不可動武,以免影響國共合作抗日的大局。

葉飛等人率新四軍挺進縱隊為防備日偽軍“掃蕩”報復,進駐郭村。韓德勤得知后,果真命令“二李”率領13個團進攻。葉飛派政治部副主任陳同生赴泰州談判,“二李”拒絕談判。陳毅也先后數次來電指示,切不可在郭村孤軍作戰。怎麼辦?葉飛與縱隊其他指揮員一直討論到半夜,權衡再三,認為這一仗關系到新四軍在蘇北能否立足和發展,如果不打,新四軍就無法打開挺進蘇北的缺口,打就必須打贏。葉飛在作戰會上說:“我們前線指揮員了解情況,要敢於實事求是,獨立負責,這才是真正對陳司令員負責!”會上,葉飛作出了獨立作戰、還擊敵人的決定。他指揮1個多團不足2000人的兵力開展郭村保衛戰,歷時7天7夜粉碎了敵人多次進攻,共殲敵3個團、擊潰10個團,成為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范例,也揭開了新四軍東進的序幕。

1978年,葉飛在德國考察

郭村保衛戰充分彰顯了葉飛堅持實事求是、敢於負責的精神,葉飛深受官兵的敬重和信任。但郭村保衛戰雖然打贏了,爭議卻不小,有人認為“二李”是中間派,不該打﹔有人認為孤軍奮戰,風險太大。葉飛卻有自己的認識:當時的戰略任務是發展蘇北,任何戰役戰斗必須服從這一點。沒有郭村保衛戰的勝利,江南部隊過江以后,光是吳家橋這彈丸之地,無法集結、休整,給養困難,很難立足。郭村保衛戰打贏了,打開了局面,從宜陵到塘頭都佔領了,把郭村地區和吳家橋地區連成一片,陳毅同志稱之為“我軍對蘇北之進攻出發地”,“奠定了站穩蘇北腳跟的開始”。

新中國成立后,郭村保衛戰被拍成了電影,片名就叫《東進序曲》。這部電影拍得很生動,劉少奇同志曾特地請來訪的印尼共產黨領導人艾地觀看這部影片,並向他介紹說:這是我們中國黨正確運用斗爭策略的一個好例子。

催生“蛇口模式”

1977年5月,交通部部長任上的葉飛率團出訪,北歐四國現代化的交通設備、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給葉飛留下了深刻印象。葉飛不時與同行的袁庚等人討論:哪些東西可以“拿”回來為我所用?中國交通發展怎樣才能更快些?此時,他開始設想如何利用香港招商局。

交通部香港招商局,是駐香港的一個百年老企業,1950年初由政務院接管。1975年葉飛任交通部部長后,在大批量購買遠洋運輸船的過程中,再次發揮了招商局的重要作用。1978年6月,葉飛出席國務院會議,第一次向中央領導正式提出了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的問題。會后,交通部黨組派袁庚去香港,對招商局全面考察。1978年8月,交通部通過了《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討論稿,同時作出決定:由交通部第一副部長曾生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長﹔交通部外事局副局長袁庚任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駐香港主持日常工作。針對此事,葉飛講了一段在當時很“出格”,也曾頗受非議的話:“既然派袁庚去,就要授予袁庚在香港工作的權力。有些事情,他有權就地處理,不要事事請示。不能馭將於千裡之外,馭將必敗。”10月,葉飛簽發了上報黨中央、國務院的《請示》件,提出了香港招商局經營的24字方針:“立足港澳,背靠國內,面向海外,多種經營,買賣結合,工商結合。”這在今天看來也許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實在是石破天驚。不久,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圈閱批復。

與此同時,葉飛在上海錦江飯店議定了《請示》的具體落實意見。12月,葉飛等人與廣東省革委會領導磋商了籌建工業區的問題。對於工業區的地址選擇,招商局經實地考察,最后選定在寶安縣蛇口公社。1978年12月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會議公報明確,要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使葉飛更加堅定了創建蛇口工業區的信心。

1979年1月上旬,招商局和廣東省革委會共同起草了《關於我駐香港招商局在廣東寶安建立工業區的報告》,由葉飛簽發呈報黨中央、國務院。1979年1月,李先念與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聽取了袁庚關於建設蛇口工業區的匯報,並當場解決了蛇口招商局工業用地及工業區免稅進出口的問題。2月1日,葉飛召集交通部有關部門領導,具體研究了《報告》落實問題,在具體分析了各部門在蛇口工業區建設中承擔的職責后,葉飛強調:這是當前全部的工作重點、中心,要把最強的力量拿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搞起來。2月11日,交通部統一組織了一個南下工作隊,包括1名總工程師和34位各方面專家、技術人員在內,任務是到蛇口公社進行實地考察,擬訂工業區的總體規劃和“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航、通車、通信,平整土地)工程方案。

很快,蛇口工業區在全國人民新奇、疑惑的目光中破土動工。施工過程中,拓荒者們借鑒香港企業的管理經驗,率先引進國外通行的競爭機制,振聾發聵地叫響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同年4月,在蛇口工業區建設熱火朝天的同時,廣東省領導趁勢提出在深圳地區劃出一塊地方,設置類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區吸引外商投資辦企業的設想。同年7月,中央同意試辦“出口特區”,這就是后來的深圳特區。

隨著沿海特區的開辟,蛇口工業區建設過程中率先採用的利用銀行貸款,邊投資邊獲益,再投進去擴大收益的做法,以及吸收外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探索市場經濟運作規律,引進競爭機制等做法,很快被稱為“蛇口模式”廣泛傳播開來,對沿海各大城市陸續開始的改革開放、特區建設,起到了示范和推動作用。

《軍港之夜》:大膽地唱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這首膾炙人口的《軍港之夜》誕生於1980年,在當時紅極一時,演唱者蘇小明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但《軍港之夜》誕生之初,卻倍受爭議,最后是時任海軍司令員的葉飛表態,才使它真正地走向全國。

改革開放之初,人們還未擺脫舊思想觀念的束縛,歌曲仍然是講究政治性、戰斗性,而缺乏藝術性、個性。大門打開了,通俗歌曲乘著開放之風,以飛快的速度沖進大陸,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台灣歌星鄧麗君。當時海政文工團的歌唱演員蘇小明,就深受這股通俗歌曲之風的影響。

1980年,《北京晚報》和其他幾個單位要舉辦“金秋音樂會”,希望全軍各大單位派人參加。海政文工團領導經過研究,決定由蘇小明代表海政文工團參加演出。考慮到當時很多歌曲過於陳舊,文工團安排創作組的同志給她寫了一首新歌,這首歌便是《軍港之夜》。9月底,“金秋新星音樂會”在首都體育館如期舉行。整場演出中,隻有蘇小明的演唱極具流行韻味。蘇小明登上舞台深情開唱,全場掌聲四起,過程中幾次被觀眾的掌聲打斷。蘇小明演唱完,台下觀眾不斷地高喊:“蘇小明,蘇小明……”《軍港之夜》一經問世,就在海軍中傳唱,不久就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愛唱的流行歌曲,並在1980年全國優秀歌曲評選活動中排在前列。蘇小明也迅速成為全國青年的偶像。

與此同時,關於《軍港之夜》的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說,蘇小明的歌咿咿呀呀,沒有革命氣勢,純屬“靡靡之音”﹔有人說,《軍港之夜》格調不高,怎麼能唱海軍戰士睡覺呢?在海軍內部,爭論更加激烈:一部分人主動叫好,認為群眾歡迎、戰士歡迎,就是成功,說明方向對﹔但更多人認為對觀眾的掌聲要區別分析,《軍港之夜》迎合了社會上不健康的情緒,甚至有人認為蘇小明這樣的歌唱演員要處理,部隊不能留。1980年底,這場爭論在海軍內部達到了高潮。

1989年1月,葉飛率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菲律賓時,與在菲律賓的弟弟妹妹們在父母墓前合影留念。從左至右:二妹尼娜、大弟敦尼、女兒葉葳葳、葉飛、二弟撒牙孜、四弟葉大興

當時正在301醫院住院的海軍司令員葉飛也聽說了這件事。葉飛雖年過六旬,但他不僅是一名驍勇善戰的戰將,也是一位思想開明的領導。他沒有急著發表意見,而是讓海政文工團組織一場文藝晚會,邀請海軍和地方上的一些老同志來觀賞,聽聽意見再下結論。

在這場晚會上,蘇小明再次登台演唱《軍港之夜》,當她柔美的歌聲響起時,全場掌聲雷動,觀眾高喊她的名字。蘇小明不得不繞場一周再次高唱。晚會結束后,葉飛召開了座談會。軍隊的老同志說:《軍港之夜》受歡迎,在於它表達了戰士們的心願,引起了戰士們的感情共鳴!有海味,有兵味,反映了部隊生活。地方上的老同志也說:既然戰士、群眾喜歡,就不應該禁唱,更不能將蘇小明的唱法稱為“靡靡之音”。

葉飛非常同意大家的看法,指示海政文工團要多關心青年歌手,讓《軍港之夜》傳唱萬裡海疆。不久后,葉飛在病房裡接見了蘇小明和海政文工團的領導,充分肯定了蘇小明的演唱:“隻要戰士喜歡、部隊喜歡、廣大群眾喜歡,就可以大膽地演、大膽地唱!”

在葉飛的支持下,關於《軍港之夜》的爭論終於平息了。蘇小明在很多年裡一直活躍在舞台上,《軍港之夜》成了她的保留節目,也成為改革開放初期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因為《軍港之夜》,當時國內青年掀起了報名當海軍的熱潮。

中國的英雄,地亞望的兒子

新中國成立后,葉飛作為著名的華僑上將,在海外知名度很高,他積極利用這一身份推動對外和平友好事業,特別是為中菲兩國友誼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9年1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葉飛,應菲律賓參議長沙隆加的邀請,率領全國人大代表團赴菲訪問。葉飛向中央報告了自己在菲律賓的家庭情況,中央同意了他在訪菲期間為父母掃墓的請求。菲律賓參、眾兩院對葉飛來訪非常重視,給予葉飛僅次於國家元首的禮遇。菲律賓各新聞報刊,在顯著位置刊登介紹葉飛的文章和葉飛即將訪菲的消息,當地政府一直保留著他的出生証明和受洗紀錄,並重修了葉飛父母的墓地。

菲華商會在葉飛將軍紀念公園裡豎立葉飛將軍紀念銅像,並將捐贈的職業學校命名為“葉飛學校”,2000 年3月29日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這次訪菲,距離葉飛離開生他養他的這個國度,已整整70年。當記者競相採訪葉飛時,他幽默地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可我連鄉音都不懂了。葉飛和女兒抵達距馬尼拉70公裡的出生地地亞望鎮。地亞望地處半山區,在漫山遍野的椰林中,風景十分美麗。葉飛出生的故屋已經拆掉,一行人抵達了仍住在鎮上的二弟家,與當地的親友相見,象征著他回到了家。之后,葉飛與菲律賓的兄弟姐妹一起前往父母的墓地。那裡已經是人山人海,全鎮的人都來了,還有不少從馬尼拉等地專門趕來的,他們都想親眼看看這位當地出生的傳奇上將。葉飛身穿白色西服,帶領全家大小一起向父母的墓三鞠躬,並敬獻了一大束玫瑰花。葉飛的訪問在菲律賓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菲律賓人認為他是菲律賓的兒子,為國家帶來無上的光榮,視他為中菲友誼的象征。

1999年4月,葉飛在北京病逝。菲律賓駐華大使向葉飛的家屬轉達了菲律賓參、眾兩院議長的問候,高度評價葉飛對增進中菲兩國友誼做出的特殊貢獻。地亞望鎮理事會通過決議,把鎮中心公園命名為“葉飛將軍紀念公園”。菲華商會出資在公園裡豎立葉飛將軍紀念銅像,並捐贈了一所職業學校,學校被命名為“葉飛學校”。

2000年3月,在葉飛逝世一周年紀念日前夕,地亞望鎮隆重舉行了紀念葉飛的一系列活動,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與訪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將軍,參加了葉飛紀念銅像揭幕儀式,向銅像敬獻花籃並行軍禮。菲律賓奎鬆省省長、華商會代表及葉氏家族的親友,共數百人參加了紀念活動。從此,一尊葉飛紀念銅像,在藍天白雲下巍然屹立在他的出生地,銅像的基座上,兩行大字熠熠生輝:

“中國的英雄,地亞望的兒子”。

來源:海內與海外

(責編:尹瑞莉、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