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書介】“適合女性”: 20世紀新馬華人婦女的職業變遷
2022年07月19日15:14  來源:中國僑聯

叢書:中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文庫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 7月

ISBN:978-7-5227-0121-9

作者簡介

范若蘭,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東南亞政治、華人、馬來西亞研究。代表作有《性別與移民社會:新馬華人婦女研究(1929-1941)》(暨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東南亞女性的政治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暴力沖突中的婦女:一個性別視角的分析》(時事出版社2013年)、《伊斯蘭教與東南亞現代化進程》(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馬來西亞史綱》(第一作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年)等,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梳理和探討20世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婦女的百年職業變遷,既有對華人婦女百年職業變遷宏觀走勢的梳理,也有對具體職業群體變遷的分析,更有對女性個體職業變化的微觀描繪,本書尤其注重研究對象——華人職業女性的主體敘事和主體意識。

20世紀新馬政治、經濟、社會巨變對華人婦女的職業變遷產生深刻影響。20世紀初,華人婦女所能從事的職業非常有限,隻有農民、佣人、淘錫工、裁縫、妓女等﹔20世紀上半葉,華人婦女的職業擴大到膠工、廠工、教師、護士、文秘、店員、小販、理發師、招待等﹔20世紀下半葉,華人婦女的職業逐漸拓展到所有領域,許多職業成為“女性職業”,如中小學教師、護士、佣人、文秘、理發師等,同時,在一向由男人把持的“男性職業”也出現越來越多女性的身影,如記者、律師、醫生、工程師、企業家、政治家等。經濟發展是女性職業變遷的關鍵因素,而教育水平提高、政治發展、性別觀念變化同樣是女性職業變遷的重要因素。而職業參與不僅提升了婦女職業流動和拓展能力,提高了她們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也提升了她們的主體意識和群體意識,更提升了她們的社會參與能力和意願,從關注職業領域的性別不平等,到關注法律、社會層面的性別不平等,並進行抗爭,從而改變父權制性別秩序,樹立性別平等的主流話語,推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從牢固父權制社會轉向鬆動父權制社會。

本書運用數據分析、文獻解讀和口述訪談等研究方法,探討華人婦女的職業變遷與時代變化的互動,盡可能完整展現20世紀新馬華人婦女職業變遷、工作感受、群體面貌和個體經驗,力圖書寫一部有血有肉的華人婦女史。

(責編: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