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今年端午節當天,由中國僑聯、天津海外聯誼會、天津市僑辦、天津市僑聯、天津海河傳媒中心主辦的《親情中華·魚龍百戲:當詩詞遇上鼓曲——2022年端午節電視文化公益活動》,在天視文藝頻道播出,並向在部分海內外互聯網媒體、自媒體廣泛傳播,在海內外產生強烈反響,收到預期效果。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也是我國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端午文化蘊含著深邃豐厚的內涵,在海內外更具廣泛的辨識度、認同感和影響力,特別是每逢端午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標記,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的節日。
“當詩詞遇上鼓曲”是一個全新創意的文化節目,集文化學者分享詩詞古曲淵源、經典詩詞朗誦和高雅歌舞欣賞一體,用經典詩詞激發愛國情懷,用中華鼓曲溫潤心田,講好中華文化故事。演出的詩詞和岔曲主要是以24節氣和傳統節日為主要內容的唱和之作。作品各有側重,唱和者的性情、心境、視角通過各自的文字,暢意抒發。
本次電視公益活動特邀詩詞和岔曲的唱和作品詞作者、天津市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一級編劇蔡曉江﹔岔曲作者天津市曲藝團詞作者、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一級編劇楊妤婕與知名學者、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立岩教授在古色古香、環境優雅、唯美知性的觀照軒,現場分享《當詩詞遇上鼓曲》作品創意、背后故事及詩詞與岔曲的諸多淵源,盡展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古典詩詞專家、天津僑聯高級顧問葉嘉瑩先生也通過視頻向大家祝端午安康,葉嘉瑩的詩詞《水雲謠》也在公益片中展示。片中由海河傳媒中心著名主持人趙巍、苗青、柴巍、劉濤以及天津人藝著名話劇演員王雅迪誦讀《端午》、《芒種》、《小暑》、《夏至》、《立秋》五首詩詞作品,由單弦名家劉秀梅、天津市曲藝團優秀單弦演員陳麗華、王鴻亮,以及“魚龍百戲人才計劃”演員王石青春、程淑杰演唱的岔曲作品,旋律優美,聲情並茂。
為了提高傳播力,我市海河傳媒中心所屬“兩報兩台”、北方網、津雲等做了全媒體播發和報道。中新網、人民網、中國日報中文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等主流媒體平台,新浪、騰訊、搜狐、網易、東方網、今日頭條、九派新聞、華人頭條等互聯網和新媒體平台,公眾號、抖音號、“親情中華·同心與共”活動專號,華人頭條、“海內外”雜志、北歐華人報等海外華文媒體做了大范圍的宣傳報道。天津僑聯還專門對節目制作了視頻集。播出一個月來,海內外反響熱烈。
來源:天津市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