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歸僑專家李克欣:退而不休作奉獻 引才科普樂陶陶
2022年07月12日11:06  來源:上海僑聯

2018年,我辦了退休手續,從紛繁的事務中抽離出來,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再為社會做一點兒事。

做事先調研,是我的習慣。在走訪國外多個城市與鄉村、國內十幾個省市之后,慢慢地找到了一件自己既想做、又能做,既對年輕人有幫助、又對社會有益處的小事——引領留學生等高層次人才下鄉,助力鄉村振興。

說做就做,這件事很快付諸行動:我為召集人,由上海中國留學生博物館主導發起一項公益活動——“客居鄉賢行動”,在各地共建“客居鄉賢驛站”,引領留學生等高層次人才在新時代“上山下鄉”,成為當地“客居鄉賢”,對接城市優質資源與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帶動“四個下鄉”,服務人才、文旅、康養、技術等領域的新興產業項目落地發展,送人、送錢、送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成就合作伙伴,促進共同富裕。

一是人才下鄉,引智客居鄉賢,幫助招商引資。引領留學生等高層次人才走進當地參觀學習,考察交流,推薦留學生等高層次人才成為當地的客居鄉賢,服務當地發展,幫助引智引資。

二是文旅下鄉,促進當地的研學、游學等文旅產業發展。結合“非國有博物館館長國際論壇”及當地鄉村遺產資源,共建主題博物館群,打造融合展、教、研、購、吃、喝、玩、樂為一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大世界-生活美學空間,提供特色研學、游學服務,形成網紅打卡地,提升當地人氣,導入城鄉人流。

三是康養下鄉,提供定制康養服務,共享醫療資源。引進治未病、健皮膚等保健設施,舉辦“名醫坐堂”“康養講座”等品牌活動,提供專家會診等定制服務,吸引海內外高端人群走進當地休閑度假,保健康養,高端消費。對接當地醫療資源,開設當地醫企保健合作、城鄉醫療合作的“綠色通道”,共享城鄉優質保健醫療資源。

四是技術下鄉,落地碳中和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幫助拓寬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通道。發揮留學生群體的海內外資源優勢,融合農村電商及跨境電商,幫助完善當地的生產加工、儲運營銷服務體系,提供直播帶貨及定制銷售服務,全球銷售當地網紅產品。

現在,“客居鄉賢”行動的合作伙伴隊伍在不斷擴大,已與內蒙古阿爾山市人民政府、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等多地政府、多家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多地開展客居鄉賢行動試點。“客居鄉賢”行動模式也得到社會認可。2021年,我在上海中國留學生博物館主辦的第四屆非國有博物館館長國際論壇上,作了題為《客居鄉賢行動》的主旨發言,新華社記者採訪報道后,當天的閱讀量就超過100萬,東方網等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轉發,中國網、中國僑網進行了宣傳報道。

我出生在河南西部的一個小村庄,小時候沒有條件,讀書不多。缺啥愛啥,少啥補啥,長大后讀書、寫作就成了我的樂趣之一。前些年,結合自己專業研究,先后出版了《低碳化生存——城市更美好》《低碳思想》等專著,主編了《中國留學生在上海》等文獻。退休后依然以讀書、寫作、講課為樂,在幾所大學開辦通識教育講座,在中小學校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產生了寫本基礎性專業通俗讀物的想法,為自己的研究生涯“蓋棺定論”,為社會貢獻低碳智慧,也算是一種“沒事找事”吧。

對我來說,創作學術研究類書籍不易,專業通俗讀物的寫作更難,需要大量閱讀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資料,惡補社會人文知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系列化、通俗化。2022年3月上海疫情發生后,我把人生少遇的居家100多天的日子當作一次“長假”,每天起早貪黑,讀書、思考、寫作,讓自己變成了專業“作家”。功夫不負讀書人,在“長假”結束的時候,基本完成了大綱稿,書名暫定為《環境和學:碳中和的理論基礎》。

說起來也真是有趣,上世紀末,我開始低碳研究時,除業內少數行家之外,沒有多少人對此有興趣。沒想到20多年后,“碳中和”竟會變成一個全地球人都能參與討論的大課題。碳中和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碳中和?拙著試圖從“站在月球看地球,上下萬年問世界”的視野與角度,從地球系統及環境問題出發,結合研究團隊關於低碳理念、低碳文化、低碳技術、低碳制度等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在理論與應用層面聚焦“環境和學是碳中和的理論基礎”命題,為全球大流行的網紅話題——碳中和,力圖奠定部分理論基礎,也為“客居鄉賢”行動的技術下鄉提供低碳產業項目支撐。

退休以后,做事助人為樂,讀書自我品樂,養生共享快樂。養生是退休人的一種責任,健康可謂對家人、對社會、對地球的最大貢獻。健康的前提是快樂,快樂的基礎是做事。看著“客居鄉賢”行動在蓬勃發展,看著拙著的草稿文字在不斷積累,作為策劃人和創作者,真是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作者:上海中國留學生博物館館長,“客居鄉賢”行動召集人,工學博士,日本歸僑,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客座教授。曾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上海市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常委)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