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文化交流>>夏令營
2022“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 廣東暨大常規營一期圓滿閉營
2022年07月08日10:02  

6月29日,由中國僑聯主辦、廣東省僑聯承辦、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協辦,全美中文學校協會、美國鹽湖城華助中心、澳大利亞廣東聯誼會、美國猶他東方中文學校、澳大利亞新金山中文學校、法國巴黎精英中文學校、西班牙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等海外僑社團和華文學校組團參營的2022“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廣東暨大常規營一期圓滿閉營。本次活動共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西班牙等國的300余名華裔青少年參營。

本次網上營活動除了為營員們推送故事,還安排了嶺南文化、中華節日習俗、科技廣東、海內外交流等4個版塊共10門直播課程,海外組團單位的老師和營員們紛紛表示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亮點紛呈。

一、聽中國故事,增人生智慧

本期廣東營活動精心挑選了中國傳統生肖故事、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倉頡造字、曹沖稱象、先鋒人物屠呦呦、古典詩歌等故事供營員們收聽。在這些故事的熏陶下,營員們腦洞大開,提交了圖文、視頻或語音等形式多樣的打卡作業。大家說,好故事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中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受到東方智慧的獨特魅力。美國營員伊澳博說,通過聽中國傳統故事,讓自己更加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自己特別喜歡女媧補天的故事,因為它體現了中華民族以人為本、自強不息的精神,先鋒人物屠呦呦的故事則讓自己了解到,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為自己是一名華裔少年而感到驕傲。梅曦同學在文字打卡中寫到,今后如果遇到困難也要像屠奶奶一樣盡自己所能堅持下去,不輕言放棄。馬與澤同學每天自覺聽故事打卡,馬與澤媽媽說,他對學中文的興趣空前高漲。

二、觀傳統習俗,煉意志品質

為幫助營員更好的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演變過程,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本期網上營活動設計了兩次傳統節日習俗課,在學習中,營員們不僅了解到了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飲雄黃酒、賽龍舟、挂香囊等節日習俗,還掌握了做青團、制香囊的技能。“通過學習,我知道採艾葉做青團是中國自古就有的習俗,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起初用於祭祀祖先,現已成為清明時節的時令點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端午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制香囊是為了利用雄黃、朱砂等中藥的作用幫助人們驅病避邪”,營員們紛紛在直播間裡留下這樣的留言。美國營員蔣嘉芸說自己第一次嘗試做青團,感到很有成就感。澳大利亞營員陳可瑞在手指受傷情況下仍堅持縫制出漂亮的香囊。

三、學嶺南文化,品南粵風韻

隨著營期的推進,石灣泥塑、順德龍舟、中華詠春拳、國畫木棉花等極具嶺南特色的直播課程盡數展現在營員面前,引起了營員們的極大興趣,大家仿佛置身於嶺南文化殿堂,流連忘返。有趣的活動不僅幫助營員們了解到嶺南民俗文化、歷史淵源,更激發了營員們的奇思妙想,調動了打卡積極性,提高了動手能力、錘煉了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營員林鴻城因故錯過了泥塑首場直播課,為了抓住學習機會,他克服時差,一直守在電腦前直到上完第二場直播課提交了打卡作業才肯關掉電源去休息。袁小帥同學制作的荷花泥塑盆景別具一格,展現了荷花清新、雅致的獨特韻味,讓人印象深刻。在龍舟課上,營員們不僅了解到賽龍舟的起源,還掌握了龍舟如何劃得快的科學知識,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龍舟模型。營員陳心怡說很喜歡繪制木棉花,因為它不僅美麗還是廣州的“英雄花”。張鈺曉、林鴻城、陳雨澤、馮詩雅同學堅持打卡,詠春拳打得有模有樣。還有的營員表示通過參加廣東營自己了解到了廣東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也是中國最早開展對外貿易的省份,希望疫情結束后能來廣東賞木棉,嘗美食。

四、游科學中心,嘆廣東科技

為幫助營員們更加全面立體了解廣東,感受現代廣東、科技廣東風貌。本次網上營專門安排營員們雲游廣東科學中心。在活動中營員們透過鏡頭游覽了廣東食、藥品科普館、太空館、新能源汽車館等主題展館,系統了解了廣東飲食文化、茶文化、中醫藥文化,認識了陳皮、五指毛桃等嶺南中藥材﹔了解到望聞問切等中醫診療方法﹔見識了新能源汽車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還模擬了月球漫步、太空失重、飛行訓練等。營員們說,雲游世界上最大的科學館,幫助他們開拓了視野,感到非常開心,他們希望有機會能夠像國內小朋友一樣在科學中心實地體驗人工智能的魅力。

五、架溝通橋梁,促友好往來

為促進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搭設聯通中外的友好橋梁,29日,一場海外華裔青少年與暨大東莞港澳子弟學校交流活動在雲端舉行。美國猶他東方中文學校校長萬樂、美國全美中文學校協會夏令營總負責人李竹老師、海外班主任陳惠老師,暨大東莞港澳子弟學校執行總監易麗華女士、張太平校長、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周梅莎老師等共同出席了交流活動。海外營員首先通過鏡頭參觀了暨大東莞港澳子弟學校的圖書館、教室、運動場、學生宿舍,了解了國內學校課程設置、所學語言、日常活動等,國內學生則通過視頻分享了各自所在興趣小組的手工、繪畫、美食作品。隨后雙方學生就廣東飲食文化、電影、興趣愛好、語言、一日生活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和交流,原定40分鐘的交流活動持續了近1個半小時。通過這次交流活動增進了中外學生之間的了解,拉近了彼此距離。

來源:廣東省僑聯供稿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