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緬甸媳婦“晒”出僑鄉好風光
丁  婷
2022年07月08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李明做的“荷花宴”。
  郭金燦攝

初見李明,是在她家的兩層小樓裡。她穿著漂亮的傣族服飾,正給村裡的小姐妹們翻譯外國朋友在她微信朋友圈的評論。

李明朋友圈裡展現的是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山邑野鴨湖的美景,湖波蕩漾,接天蓮葉無窮碧。在評論區,來自新加坡的好朋友萊雅留言說:“我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地方。”

李明來自緬甸瓦城(曼德勒)。2008年,她隻身來到中緬邊境的雲南瑞麗打工,與同在這裡打工的段從達相識相愛,並嫁到僑鄉保山的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洪祥村。

“剛來那兩年,條件是真的差,日子也是真的難過。”這是李明剛到姚關時的感受。山邑野鴨湖,曾經是姚關貧瘠的代表,湖周圍稻谷畝產不足600斤,湖中心區域更是長年浸泡在水中。當時,村裡大多數人都靠外出打工掙錢,靠種植農作物維持生計。李明一家條件也比較困難。單靠丈夫外出務工,根本無法撐起家裡的吃用開銷。於是李明也隨大流,跟著丈夫去瑞麗打工。

2014年7月,公公身體突然抱恙,李明和丈夫趕回家探望。正值荷花盛放的時節,山邑社區舉辦了民族文化旅游節,來游玩的旅客很多。李明這才驚覺,在外出打工的這幾年,這片土地已經發生了巨變。條條通村道路都已經硬化,村村老破住房也都得到了改造加固。村裡組建了集體經濟合作社,周邊也突然多了好幾家農家樂。隨著近幾年生態旅游的開發,家門口的野鴨湖已經成為周邊縣市游客度假的熱門地。考慮到孩子馬上要上小學,公公也需要人照顧,李明決定在家做點小生意。她拿出打工的積蓄,置辦了鍋灶桌椅等東西,搭起了野鴨湖荷花街上的“最美路邊攤”。

李明用她這些年學到的手藝,在小吃攤上賣起了手抓飯、炒小龍蝦、炒田螺、烤魚等傣族小吃,因為風味獨特、衛生干淨,生意非常不錯。看到李明賺了錢,周邊好幾戶村民家也開始出來擺攤,賣荷花的、賣草墩的、賣零食的……一下子就形成了一條小有規模的小吃步行街,也成為山邑村的一道特色風景線,被稱為“荷花街”。

2019年,山邑村為了提升旅游品質,先后完善了旅游廁所、荷池棧道、停車場、污水處理管網,實施綠化景觀工程,並打造了一部分符合山邑村的特色民宿、仿古游船,統一規范了農家樂和小賣部的門頭,還給李明以及其他小商販提供了仿古餐車。基礎設施的加強和規范化經營為山邑村吸引來更多游客,小商販們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2020年,有了些積蓄的李明在姚關街農貿市場門口盤下一間店面,開了一家緬甸傣味小吃店。這幾年,政府一直非常支持她們這群小商販,經常組織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等培訓。李明的丈夫段從達還包了20多畝土地,種植辣椒、豆子等蔬菜,一部分作為小吃店的原材料,一部分對外出售。如今,李明一家年收入近10萬元,帶院子的兩層小樓拔地而起,生活越來越好。

“剛來的時候希望能蓋新房,后來希望擺路邊攤能掙錢,接著又想開店……我的這些願望都已經實現了。”李明笑著說。

李明在姚關鎮生活了10多年,經歷了從苦日子到好日子的轉變,也見証了姚關鎮的“逆襲”。近些年,通過退耕還湖,姚關鎮山邑、蒜園風光旖旎,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數據顯示,每年到姚關鎮觀光賞荷的游客有10余萬人次,在山邑、蒜園以及集鎮周邊這一帶發展起來的農家樂50多家、精品民宿20多家,每年的年均旅游收入達1500余萬元。

轉眼又到荷花競放的時節。李明開始為今年的荷花節做准備了。她說,今后會一直守在美麗的野鴨湖畔,品味美好的幸福生活。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