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旅美華僑夫婦——弦音為橋,講述中國故事(僑界關注)
楊 寧 陳書雨
2022年06月27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年7月24日,夏菁與胡濱夫婦於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廳舉辦音樂會。
  受訪者供圖

古箏和古典吉他風格迥異,而在旅美華僑夫婦夏菁和胡濱的手指下,二者實現了跨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弦音動人 樂由心生

2016年,夏菁和胡濱夫婦成立“東風·古箏吉他二重奏”。“東”指東方,“風”取自《詩經》,象征一種無相無形、播撒希望的力量。他們希望通過作品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民樂之美,用全新視角展現中西方音樂藝術的交融與對話,帶給世界觀眾“東風”的聲音。

夏菁是古箏演奏家,湖北武漢人,曾獲“中國音樂金鐘獎”。胡濱是古典吉他演奏家,祖籍天津,曾獲“大衛·羅素巴赫獎”。今年,這對伉儷獲評第十五屆“全美十大華人杰出青年”稱號,這是對他們多年來創新藝術形式、傳播中國民族音樂的肯定。

2005年,胡濱考入愛沙尼亞國立音樂戲劇學院,開啟了長達10年的留學生涯。在創作和求學的道路上,他從未停止對父親與故鄉的思念。他說:“我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學習古典吉他,他是我的第一任老師。不幸的是,父親在我14歲那年因病去世。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我意識到生命的無常,也讓我立志用音樂尋找生命的意義。”

少小離家,音樂也同樣成為夏菁懷念故鄉的一種方式。2014年,夏菁從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畢業后,赴亞利桑那大學孔子學院擔任民樂教師。她說:“在課堂上,我會向學生介紹每一支古箏樂曲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無論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還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將琴代語,聊寫衷腸’的動人愛情,都是我心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每當我撥動手中琴弦,便仿佛回到故鄉的亭台樓閣、尋常巷陌,記憶中的美好不曾遠去。”

攜手演繹 溝通中外

“東風·古箏吉他二重奏”的很多曲目取材於中國民間傳說。

夏菁介紹:“《鐘馗的征途》源自傳說‘鐘馗捉鬼’。鐘馗雖相貌丑陋,卻為人正直、滿腹經綸,是中國民間傳說的代表人物之一。《木蘭》取自巾幗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她的堅毅果敢象征著女性力量的覺醒。我們委托法國作曲家杜普雷西對這兩首曲目進行古箏和吉他創作,從不同文化視角講述中國故事。這樣的跨文化合作既保留了中華文化的藝術精粹,又體現了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獨特魅力,是我們一直追求的藝術表現形式。

胡濱認為,跨文化音樂交流的前提是互相理解與欣賞,這樣才能開啟創造性的對話。

胡濱說:“為此,我們去年主持策劃了‘擁抱傳統,共建團結’亞太傳統音樂會,希望用音樂傳遞人類共通的情感,凝聚不同文化之間團結的力量。這場音樂會,參演者既有日本尺八藝術家、韓國伽倻琴演奏者,也有印度塔布拉鼓表演者。縱使許多藝術家素昧平生,他們都用音樂表達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對跨文化溝通的渴望。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我們更需要求同存異、攜手共進,需要推動不同文化交流互鑒,凝聚踔厲前行的力量。因此,這場音樂會不僅是藝術的交流,更是心靈的碰撞。”

夏菁同樣認為,藝術具有超越語言、跨越國界的魅力。她說:“我曾在亞利桑那大學紫竹中國音樂團擔任藝術指導。樂團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聯系在一起,定期舉辦‘雅集’等活動,為成員們提供一個欣賞、交流、表演中國傳統音樂的藝術平台,以包容開放的態度鼓勵學員分享自己的音樂見解,營造出一種和而不同的藝術氛圍。我非常享受和學生們一起排練演出、感受音樂的過程,也努力為學生創造上台演奏的機會。因為表演和練習的感覺完全不同,隻有完整經歷鞠躬、落座、彈琴和謝幕的全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產生對舞台的熱愛與尊重,帶給觀眾震撼心靈的藝術體驗。”

融合東西 激發共鳴

東西方音樂的風格流派和表現手段存在很大差異,將二者融合絕非易事。

胡濱認為:“西方音樂有著很嚴謹的和聲和復調結構,而中國音樂則更注重旋律的氣韻表達,二者風格迥然不同。我們的跨文化創作曾經一度面臨質疑,但我們始終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文化是孤立存在的,東西方音樂文化也有共性。因此,跨文化創作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兩種文化的思想內核與藝術風格,找到交叉點,並選擇合適的曲目將二者融合。合奏中,為了將古箏的音色發揮到極致,我們會選擇包含五聲音階的曲目,用古典吉他的和聲為古箏旋律鋪墊,並適時加入中式風格的修飾音,使樂曲更加富於變化、生動自然。”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地許多音樂家、作曲家和評論家的贊譽。他們雖然不了解古箏,卻被其古典韻味和藝術張力所吸引,對這種古老的中國樂器充滿好奇。我希望我的演奏不僅帶給國外觀眾新奇的音樂體驗,更給予他們心靈震撼和精神撫慰。2016年,我在亞利桑那大學百年紀念堂與管弦樂隊合奏了一曲《雲裳訴》。樂曲淒清婉轉、如泣如訴,於激揚之處戛然而止,又於無聲之處裂雲穿石。許多觀眾聽得如痴如醉,甚至淚如雨下,在音樂中找到跨越語言和文化的情感共鳴。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夏菁如是說。

胡濱認為:“目前,海外音樂市場仍以弦樂、室內樂、交響樂和歌劇等西方藝術形式為主。這就需要我們組織更多中國民樂講座、音樂會和工作坊,創造性地借鑒其他音樂形式,不斷增強中國傳統音樂的國際影響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優秀的音樂創作者既是傳統音樂的繼承者,又是民族音樂的開拓者。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胸襟,不斷拓寬中國傳統音樂的邊界,激發創作的無限可能,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聆聽中國之聲!”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