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伊江歲月》——憶緬華僑共產黨組織的崢嶸年代
睿  加  邢  穎
2022年06月17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們一直沒有忘記!”提起僑民父輩的革命奮斗故事,楊曉東不假思索,一字一頓地說。懷揣著心頭沉甸甸的責任,新西蘭歸僑楊曉東開始了關於緬華僑共產黨組織的紀實文學《伊江歲月》的漫長創作。

楊曉東現為雲南省僑聯常委、保山市僑聯兼職副主席,心系緬華僑共產黨組織歷史數十年。《伊江歲月》成書於2021年,凝聚了楊曉東的心血,講述了近代以來,緬甸華僑建立共產黨組織,掀起緬華社會覺醒、愛國與革命思潮的歷史,展現了緬華僑共產黨組織在緬甸、雲南的敵后抗日武裝斗爭以及在參加民主建國工作方面作出的貢獻,再現了華僑共產黨革命先烈的風華。

緬華僑共產黨的歷史研究一直是一個鮮有人涉足的領域。《伊江歲月》使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重現於世人眼前。

以史為基 

1983年,年輕的施甸中學老師楊曉東接待了一名從鄉下進城的老婦人。老人帶來丈夫的遺物托楊曉東代為整理,從中楊曉東得以窺見了華僑共產黨員段古秋波瀾起伏的一生。

“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不為人知的傳奇牢牢吸引住了這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他馬上與華僑共產黨先烈段古秋的遺孀王敏女士長談,並在此后的數十年裡四處收集相關史料,在《伊江歲月》中還原了一名地下工作者在暗夜中為革命燃起燈火的故事:“1931年至1935年,蟄伏在緬甸甘馬育的段古秋,在宗教人士的掩護下,執行馬共中央的指示,開展‘此時此地的文藝’運動。”

紀實文學尤以史據真實、考証嚴謹為要。為了做到這一點,楊曉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了國內外100多冊參考文獻,包括國內解密檔案、相關回憶錄、往來信函、相片等。史料珍貴,楊曉東常常自掏腰包,把佚散的資料收集起來。

以情潤筆 

紀實文學的筆觸細膩,用真實的細節重現真情。“革命時期的愛情,是一首生與死的詠嘆!”寫到緬華進步青年黃君珊與胡一川的革命愛情故事時,楊曉東感慨萬千。

他細細翻閱過胡一川的日記,裡面的點點滴滴不僅還原了一名革命斗士,更還原了一個鮮活的青年。“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楊曉東寫道:“但就是要選擇海浪般動蕩的生活,不願似湖水一樣鏡平。他喜歡在大時代裡做一名旗手,不願做時代庸俗的尾巴。”

楊曉東與緬華僑共產黨歷史研究結緣,也源自於父輩的激勵。楊曉東回憶,1945年之后,大伯、父親與三叔相繼加入雲南地下黨,開始了數十年的革命工作。父輩對革命生涯風雲激蕩的記憶與情懷,推動著楊曉東數十年來的研究工作。

以文鑄魂 

“僑鄉文化是一座金山,是一座富礦!”在2016至2018年的緬甸實地採風中,老僑民們向楊曉東展示了塵封已久的資料。中華總商會舊址、仰光雲南會館舊址、曼德勒雲南會館舊址,旅居海外的華人仍口口相傳著先輩的榮光。

楊曉東驚異於歷史遺跡保存得如此完好,在他的詢問之下,一位僑民后裔說道:“我是不太懂,也沒有趕上這段時代,但總有一天會有人問起這一段故事。”楊曉東道:“今天你等到了我!”

除《伊江歲月》之外,楊曉東還創作了《騰越往事》《天那邊的雲》等作品,它們圍繞英國駐騰越領事館、抗戰時期的國立第一華僑中學等僑鄉歷史展開。談及僑鄉文化,楊曉東興奮地說,還有許多故事需要“挖一挖,理一理”。在雲南保山,有一座“曉東書屋”,楊曉東仍在茫茫書海中繼續收集資料挖掘故事,一如前人,在那片土地繼續戰斗著。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