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林有聲——在戰斗中成長的僑生(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96))
張  超
2022年06月17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938年,林有聲(前排右一)與同學奔赴延安前在廣州合影。

林有聲,1920年生於福建同安,7歲時隨父親到馬來亞,入馬六甲華文學校——培風學校上學。1936年春,林有聲回國以僑生身份進入集美中學求學。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9月10日,日軍佔領廈門。隨后,集美中學遷到安溪縣的文廟中。集美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林有聲參加了集美學校“抗敵后援會”“戰時青年后方服務團”及下屬的“軍事訓練隊”。

一天,林有聲尋找抗日宣傳材料時發現一本小冊子,上面介紹了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情況,還登載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在全國招生的消息和八路軍辦事處、通訊處地址。讀了一遍又一遍,又對比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消極抗戰,林有聲相信共產黨、八路軍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他下定決心:“延安是抗戰的聖地,要上前線,就要去延安!”。1938年9月,林有聲奔赴延安,進入抗大一分校學習。

不久,分校東渡黃河,越過同蒲鐵路,搬到了敵后根據地。1939年9月,他被分配到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129師師部當干事﹔第二年調到385旅當參謀,終於實現了上前線直接打擊日寇的願望。在太行山,林有聲跟隨129師385旅,先后參加過百團大戰以及北晉、邢沙戰役。1941年12月,林有聲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3年日寇對八路軍所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時,林有聲所在部隊化整為零,與敵軍穿插周旋,展開游擊戰。他曾喬裝成武工隊員在山西襄桓縣帶領一隊民兵打游擊,牽制敵人。在河北瓷縣碼頭鎮,他與其他武工隊員曾與小股鬼子遭遇,經過一番較量俘虜了2個偽軍。在山西祁縣,他曾與一個以打游擊戰著稱的八路軍獨立營共同戰斗、生活了一個月,將獨立營的作戰經驗及時總結,並迅速在部隊推廣。

此后,林有聲又跟隨劉鄧大軍先后參加挺進大別山、打過長江、進軍大西南等戰役,曾兩次在戰斗中負傷,逐步成長為團首長、師副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后,林有聲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朝鮮戰爭爆發后,林有聲所部奉命入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第31師參謀長,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金城防御戰。在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林有聲以“坑道戰術”“小兵群戰術”,帶領戰士們最終取得了防御戰的勝利,並榮獲了“朝鮮二級國旗勛章、朝鮮一級獨立自由勛章”等稱號。

回國后,林有聲主編了《鏖兵上甘嶺》一書。林有聲於1960年6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81年6月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1984年4月任江蘇省軍區正軍職顧問。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獎章。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