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鐘若潮——有勇有謀的歸僑抗日戰士(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92))
王  亮
2022年06月08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鐘若潮1911年出生於廣東梅縣的一個貧困家庭。他15歲前往暹羅(泰國)謀生,從事理發行業。工作之余,他積極參加暹羅工人書報社,刻苦學習文化知識。

從1934年開始,鐘若潮在暹羅進步思想的影響下,閱讀了《大眾哲學》《社會學概論》以及不少左派作家的文學著作,提高了思想政治覺悟,對共產主義有了初步認識。1935年,他參加暹共外圍組織——“暹羅反帝大同盟”,並於1936年加入暹羅共產黨,先后擔任一個地區的支部書記和負責交通站及理發行業工會的領導工作。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不少愛國僑胞紛紛回國。在這種形勢下,鐘若潮和妻子王麗、弟弟鐘育民一起,於1938年冬回到香港,同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取得聯系,並參加了香港惠陽青年會回鄉救亡工作團,回到東江敵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春,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簡稱“東團”)成立后,鐘若潮參加了該組織,任增龍隊副隊長兼福和區工作組組長,活動於增城臘布、竹坑一帶。他率領工作組深入群眾,宣傳抗日,組織起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辦起了3所農民夜校,並以此為陣地,採取唱歌、演戲、講演等形式宣傳抗日救國。

1940年春,東團被迫解散后,鐘若潮和其他同志在增(城)龍(門)博(羅)中心縣委的領導下,深入淪陷區福和一帶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42年秋,鐘若潮改名李中,調到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第三大隊黃布中隊任政治指導員。他到任后,緊緊團結和依靠黨支部一班人,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對隊員進行革命形勢、革命前途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教育。他廣泛地同戰士們談心,同時言傳身教,處處以身作則:發鞋時,先發給其他戰士,自己打草鞋穿﹔行軍時,幫助體弱的戰士扛槍、背米袋﹔關心生病負傷的戰士,經常把飯菜送到病號面前……他同干部、戰士打成一片,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他們的心坎裡。

鐘若潮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還是一位機智勇敢的指揮員。他到部隊后,先后參加幾十次大小戰斗。1943年12月2日,東江縱隊成立。1944年5月初,東江縱隊集中在東莞梅塘地區整訓,司令部駐在梅塘馬山下的龍見田村。5月8日拂曉,大霧漫天,日軍加藤大隊從樟木頭方向出動400余人,配備炮兵和騎兵,向梅塘一帶奔襲而來,妄圖一舉消滅東縱領導機關。鐘若潮受命率獨立中隊一個排搶佔馬山制高點,掩護司令部轉移。在爭奪馬山制高點中,他們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鐘若潮率領戰士們首先登上馬山,佔領了制高點,壓制住敵人火力,並接連粉碎敵人的6次沖鋒,堅守住陣地,保証了東縱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這一仗打得異常壯烈,30多名戰士戰死疆場,鐘若潮也不幸中彈犧牲。

新中國成立后,梅塘人民特地為馬山戰斗的烈士樹立了紀念碑,並在昔日被戰火燒得光禿禿的馬山上栽上了青鬆,以表達對鐘若潮等抗日烈士的無限崇敬和懷念。

(廣東華僑博物館供稿)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