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親情中華·雲上基地”海南農墾博物館
2022年06月07日16:11  

20世紀50年代初,為打破反華勢力的經濟封鎖和橡膠禁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項重要決策——獨立自主發展天然橡膠產業。1952年1月1日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正式成立。一場轟轟烈烈、艱苦卓絕的海南農墾建設就此展開。

上萬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集體轉業復員官兵,大批南下干部、歸國華僑、大專院校師生,科技工作者、農民群眾,紛紛響應號召,積極投身到海南農墾的建設中‍。

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百萬海墾人僅用了30年時間,就在北緯十八度以北大面積成功種植天然橡膠,建成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為支持國防工業建設、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海南農墾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祖國南疆豎起一座綠色的豐碑。70年的海墾發展歷程,孕育出獨特的軍墾文化、華僑文化和知青文化﹔三代農墾建設者的拼搏,培育出“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精神。

為記錄展示海墾創業歷程,保護傳承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海南農墾博物館於2009年開始籌建,於2011年2月21日建成開館。

博物館主館為“海南農墾博物館”,副館為“天然橡膠博物館”和“海墾知青博物館”。展廳總面積5200平方米,共分為序廳、豐碑頌、軍墾志、赤子心、知青情、海墾魂、改革潮、關懷篇和科普窗九大展廳。館藏文物數量達17000余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二級文物46件。其中既有反映海南農墾人精神風范的影像,也有見証中國天然橡膠事業發展的創業者生產生活用具,比如海南農墾自己生產的“三葉牌”鋤頭,它飽含了海南農墾人的記憶:在這裡,無論干部職工職位高低,人人都要用到這種鋤頭。海墾人就是依靠這樣簡單的工具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博物館通過文物文獻及圖片展示,輔以場景再現、電子互動屏、沙盤、幻影成像、滾動式視頻等科技手段,使參觀者在了解歷史、獲得知識的同時,在視覺沖擊中得到精神和文化熏陶。

截至目前,海南農墾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參觀者60余萬人次,已經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亮麗名片、歷史文化交流的平台、海墾人的精神家園。

2021年,海南農墾博物館被中國僑聯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本文視頻在央視頻、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bilibili等多個平台同步上線。

來源:文化交流部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