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廖仲愷:革命終生,百折不回
2022年05月27日17:10  

“廖仲愷、何香凝先生一生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建樹了光輝的業績。他們堅持原則,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廉潔奉公,不斷進步,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鄧穎超這段話是廖仲愷、何香凝一生的真實寫照。廖仲愷夫婦為中國革命事業所做的貢獻值得后人銘記,他們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值得發揚傳承。

不怕犧牲 投身革命

廖仲愷於1877年4月23日出生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旅美華工家庭。從小他便從父母親朋口中得知許多華工遭到洋人歧視、虐待和凌辱的慘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華人不被公平對待的海外環境中長大,廖仲愷開始思考華人飽受欺凌的原因,並在父母長輩的啟發下,意識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國之不國,軟弱可欺”,進而萌生出報國之志。

1893年,廖仲愷的父親在舊金山病故,家庭經濟困難,得舊金山惠州會館慈善贊助盤纏費,廖仲愷隨母親將父親靈柩運回惠陽,一家人結束了僑居美國的生活。在家鄉的私塾館,廖仲愷拜梁緝嘏為師,攻讀“四書”“五經”,時常“雞鳴而起,孳孳研究經史策略之學”。

▲廖仲愷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大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失敗的消息傳來,廖仲愷深感震驚。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他很快省悟到從“四書”“五經”中找不到根本改造中國社會的良方,遂更傾心於西學。

在叔父廖志崗的支持下,廖仲愷於1896年考入香港皇仁書院就讀。畢業后,為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學,於1903年9月在日本結識孫中山,從此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建中國同盟會並任總理。作為孫中山革命的堅定擁護者,廖仲愷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為了更好地傳播革命思想,熟悉英語的廖仲愷翻譯了一些早期社會主義學說,並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發表。他還以“屠富”“淵實”為筆名在《民報》發表譯作《進步與貧乏》《社會主義史大綱》等,介紹和探索社會主義問題。

同盟會成立后,孫中山指派廖仲愷到天津從事革命聯絡工作。天津當時是清政府的京畿地區,堪稱“虎穴”。但廖仲愷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於1905年冬到天津從事革命運動,發動仁人志士進行反清活動。后又前往東北吉林、營口等地從事革命聯絡工作。1910年又遵照孫中山的指示去日本東京中國同盟會總部工作。

1911年7月,廖仲愷隨孫中山到美國舊金山成立“美洲籌餉局”,號召廣大僑胞為革命捐款,得到廣大僑胞的支持。辛亥革命勝利后,廖仲愷擔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兼理財政。后追隨孫中山從事“反袁護法”斗爭,為討袁籌措軍費。1921年4月,驅逐桂系軍閥的戰爭結束后,孫中山組建廣東革命政府,廖仲愷被任命為財政部次長,隨后,又兼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他努力協助孫中山,力圖在廣東開創新的革命局面。同年5月,任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代理總長,支持孫中山出兵討桂和北伐。為支持北伐運動,解決財政窘困問題,廖仲愷動員海內外華僑為革命政府踴躍捐輸,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糧款是軍事活動的重要基礎保障,作為負責財政工作的領導人,廖仲愷在任職期間,用人唯賢,做到“部中無一私人”,並且秉公執法,依法治理國家財政,嚴禁貪贓受賄,“無一私財”,清廉節儉。當時他家鄉的祖屋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他也沒錢修葺。

1922年,陳炯明叛變,廖仲愷受孫中山的委派前往惠州做說服工作,不料剛至石龍便被扣留,謂“鎖住了孫大炮的荷包”。在獄中,廖仲愷受盡折磨仍不改其志,寫下了十幾首詩賦以明志。“我身雖去靈明在,勝似屠門握殺刀。”“珠江日夕起風雷,已倒狂瀾孰挽回?征羽不調弦亦怨,死生能一我何哀!”這些詩句充分表現了他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廖仲愷作為主席團成員,在開會過程中,堅持國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則,促成了大會的成功。后又協助孫中山籌建黃埔軍校,任該校黨代表,為建立革命軍而努力,被譽為“黃埔的慈母”。

革命眷侶 伉儷佳話

雙清樓仍在,當時人不歸。

在廣州市同福西路龍溪新街,坐落著一棟坐北朝南的青磚石腳兩層小樓,它就是廖仲愷與何香凝曾經的居所⸺“雙清樓”。這座簡陋的小樓記敘著廖仲愷夫婦相守相望、相濡以沫的伉儷佳話。

1897年,廖仲愷與香港地產商何戴的九女兒、同為國民黨左派的何香凝在廣州結婚。由於當時經濟上尚未獨立,廖仲愷與何香凝結婚后,便與哥哥廖恩燾一家合住在廣州市三官廟的廖公館。廖仲愷夫妻倆在二樓屋頂的晒台上搭了一間小屋作為居所。在簡陋的新居裡,廖仲愷和何香凝相知相愛,感情日漸深厚。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很多青年出國留學,希望學成歸國后能改變中國危亡局勢,出洋留學的風氣盛極一時。“國家危險至此,我們豈能坐視?日本留學界朝氣蓬勃,志士雲集。我也想東渡求學,結交革命賢豪,共圖大業,唯學費無著,奈何?”廖仲愷從香港皇仁書院畢業后,也有了去日本留學的願望,但苦於沒有經費,“常常哀聲長嘆”。看到丈夫苦不得志,何香凝一面給予廖仲愷安慰,一面毅然把陪嫁的珠寶首飾和所有的細軟及家具等賣掉,連同私蓄總共“湊得三千余金”,資助廖仲愷赴日留學。

▲何香凝

1902年11月,廖仲愷暫別何香凝,東渡日本留學。之后,何香凝又把所有的雜物都賣掉,也抵達日本東京,開始了夫婦二人的旅日留學生活。廖仲愷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學讀政治經濟系,專攻政治經濟學。何香凝考入日本目白女子大學、東京女子師范大學,后考入日本東京東鄉美術學校高等科學繪畫。

在日本留學期間,廖仲愷與何香凝結識了孫中山。異國他鄉遇良師,廖仲愷夫婦都被孫中山偉大的氣魄和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動,時常拜訪孫中山,表示“想參加革命工作,願效微力”。此后,廖仲愷夫婦便追隨孫中山,踏上了艱辛的民主革命之路。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先后入會。夫婦二人在東京的家,成了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聯絡站和聚會場所。他們倆還在早稻田大學附近租了一套公寓,並命名為“覺廬”,互相激勵。

海外留學的生活並不容易,廖仲愷和何香凝既要勤於學業,又要忙於革命工作,但兩人都無怨無悔,堅守初心。其間,女兒廖夢醒和兒子廖承志的相繼出生,給夫婦倆緊張的生活帶來溫馨的家庭樂趣。在廖仲愷奉孫中山之命潛回國內到天津等地進行秘密活動時,家庭的重擔便落在了何香凝的身上,她以柔弱之肩承擔著照顧幼兒、參加革命活動等事務,是廖仲愷的堅強后盾。辛亥革命勝利后,廖仲愷和何香凝追隨孫中山回到祖國繼續革命事業,在事業、生活中相互支持,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遇刺身亡 千古流芳

“現在吾黨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詡為老革命黨,擺出革命的老招牌,以為做過一回革命黨以后,無論如何勾結官僚軍閥與帝國主義者,及極力壓制我國最大多數之工界,也可以稱為革命黨,以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發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個虛名,那個人無論從前於何時何地立過何種功績,苟一進不續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時有反革命的行為,便立刻變成反革命派。”

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廖仲愷發表了一篇《革命派與反革命派》的文章,對國民黨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這樣慷慨犀利的語言招致國民黨右派老黨員的嫉恨。他們散布種種謠言,甚至故意將暗殺廖仲愷的計劃張揚出去,企圖恐嚇。然而,面對國民黨右派分子的來勢洶洶,廖仲愷仍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三大政策,參加領導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和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密切地同中國共產黨人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

“增加衛兵,隻好捉拿刺客,並不能阻擋他們行凶。我是天天到工會、農會、學生會等團體去開會或演說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幾個地方,他們要想謀殺我,很可以假扮工人、農民或學生模樣,混入群眾中間下手的。我生平為人做事憑良心,自問沒有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總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總是不能鬆懈一步的。”1925年8月,暗殺廖仲愷的消息處處流傳,一時間滿城風雨。在嚴峻的形勢下,廖仲愷仍坦然面對。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1925年8月18日,在國民政府的一次會議上,坐在廖仲愷身旁的汪精衛以遞紙條的形式告訴廖仲愷有人將對他不利,廖仲愷當即表示:“為黨為國而犧牲,是革命家的夙願,何事顧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確切消息報告他,他慨然道:“際此黨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終日不能忘懷者,為罷工運動及統一廣東運動兩問題尚未解決!”8月20 日上午,廖仲愷與何香凝驅車前往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廣東惠州會館舊址)開會,在門前慘遭暴徒射擊,身中四彈,不幸離世。

1925年9月1日,廖仲愷出殯時,廣州黃埔軍校師生、工人、農民、市民群眾等二十多萬人參加。后世建有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愷中學、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以作紀念。(鄒雄彬)

來源:華夏雜志

(責編:王路凱、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