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馬來西亞華社的堅持——華文教育 久久為功
睿 加 麥佳琦
2022年05月27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馬來西亞華人僅佔總人口的23%,卻稱得上是海外中文教育體系較完備的國家。這與當地華社從沒停止華文教育的傳承有關,他們甚至成功地把華文科目及華文文學科目納入國家官方高中教育文憑的考核科目之一。

畢業於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並擁有20余年華文教師經驗的坤成中學校長蔡莉莉表示:“馬來西亞高中教育文憑提供華文文學科目考核,是馬來西亞華社先賢多年來爭取與努力的結果。”

完整掌握語言

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科目原名為中國文學,2020年改名為華文文學。華文文學科目教材分成《憩園》《名家小說選》和《文選》三本。《憩園》內容為反映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社會面貌的劇本﹔《名家小說選》裡有5篇白話文小說,如魯迅的《孔乙己》、商晚筠的《痴女阿蓮》等﹔《文選》內容則更廣,涵蓋古文、宋詞、新詩、散文、小說等文本。

華文文學科目的教學重點在於文本理解及思想領悟,望學生能將文學中的中心思想內化成人生的指明燈。

“學習語言除了需學會應用,也需掌握該語言的文化鑒賞能力。學生需學習文學背后所傳達的含義,並將其中道理內化到生活中。如此一來,個人思想會有所升華、會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成為一名有文化內涵的人。應用與內化,這才是完整的掌握語言。”蔡莉莉表示。

坤成中學的堅持

《1961年教育法令》規定,全馬中學必須以馬來文或英語作為教學媒介。坤成中學為維護華文教育的發展堅持以華文作為教學媒介,轉型為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中)。坤成中學為了不和國家原有的教育體系脫軌實行雙軌制教育,即馬來西亞官方教育制度及以華文為主的獨中教育制度雙管齊下。該教學理念意外成為華文文學科目免被廢除的重要支柱。

許多華人學子為減輕課業負擔,或對華文文化熱愛不足,選擇放棄學習華文文學科目,導致每年報考人數都在1800人左右,僅佔馬來西亞高中教育文憑每年總考生人數的不到5%。一門科目的報考人數過少,就會面臨被廢除的危機。

坤成中學為維護華文文學科目的持續發展,成為唯一一間把此科設為必考科目的獨中,為華文文學科目提供將近40%的考生。

對於華文文學科目報考人數少的情況,蔡莉莉將其歸咎於馬來西亞薄弱的華文學習氛圍。她表示:“獨中沒有政府津貼,就讀獨中的學生需支付學費,導致許多家長不把孩子送到獨中。而以馬來文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國民中學華文學習環境不佳,華文師資不足也是常態,導致許多華人學生放棄學習華文,何況華文文學。”

回想起中學學習華文的經歷,蔡莉莉感慨道:“那個年代想學習華文,要向學校爭取並湊足15人小組才能開設華文班,還需要自己從校外找小學老師或退休老師教學。但這樣的學習環境讓我們知道,學習不一定要靠別人,要學會在逆境中找方法,擁有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談及華文文學的教材編寫,坤成中學華文老師鄧凱柔表示:“老師們在編寫華文文學科目教材時,盡量囊括全面的學習資料,如課文的主要思想、分析、語文語法解析、附答案的例題等,讓學習資源稀缺的學生也能通過閱讀教材自學。”

了解根在哪裡

坤成中學要求學生學習華文文學的規定曾遭學生和家長質疑,但蔡莉莉並沒有因此動搖其捍衛華文文學科目持續發展的立場。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啟發,我們盡可能在課程中讓學生明白為何學習華文文學是必要的。教育的目的本就不只是好成績,我們還要培養具有抗壓力的學生。華文文學科目必考是我們學校的制度,我們堅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蔡莉莉說。

另外,蔡莉莉認為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非常重要。“若我們不報考華文文學科目,會不會有一天它就被廢除了?那會不會有一天華文科目也會被廢除?維護和推廣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做,誰會做?”蔡莉莉說。

蔡莉莉認為,學習華文文學能讓每一代馬來西亞華人更了解自己的根。她表示:“學習華文文學能讓學生們欣賞中華文化的美。隻有了解自己的根在哪裡,我們才會有文化自信,才能有信心地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