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泰國華人有個“小詩磨坊”
王 騰 宋 宇
2022年05月23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那次在鷺島/握出一樹鳳凰花/這次在湄南河畔/握出一江溫情/下次不知在何處/掌心早已握滿思念。”今年84歲的曾心,是泰國第三代華裔,也是“小詩磨坊”詩社的召集人,他的人生就像筆下的這首詩《握手》,把鷺島(廈門的別稱)和湄南河連在一起。曾心年少時曾求學於廈門大學中文系和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在中國工作20余年后,他回到出生地曼谷行醫。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懸壺濟世多年后,50歲的曾心放下藥箱,拿起筆,在“知天命”之年開始寫詩。曾心說:“在廈門大學求學期間,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華的《流雲小詩》就在我的心中埋下了詩歌的種子。”曾心不僅自己寫詩,還在2006年召集7位泰國華人詩友成立了“小詩磨坊”詩社,創作六行以內小詩。談及詩社名字的由來,曾心借用一名詩友的話說:“詩心即為磨坊,把匆匆歲月的行色,磨成涓涓細流,流入江河。”

在曾心的書架上,15本《小詩磨坊》詩集依次排開。16年來,詩社已刊發小詩3000余首。曾心說:“泰國華人的小詩數量,已相當於十部《詩經》。”

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蘇永延說:“‘小詩磨坊’歷經10余年發展,無論意象、技巧,都有豐富成就,他們既有共同特色,又有每個人的個性特點。”

不同於曾心小詩推崇的“大道至簡”,67歲的楊玲在《月光》中寫道:“蘸月光寫詩/月光淡淡詩也淡淡/月光朦朧詩也朦朧/月光如水/詩如水上的月光。”作為“小詩磨坊”第一位女詩人,她的詩歌富於女性特有的氣質,柔和而典雅。

對於泰華詩人來說,凡是漢字傳播的地方,都有中文詩歌生長的空間,通過詩歌追尋文化原鄉,是他們創作中不變的底色。

楊玲說:“當前泰國也在支持中文教學和傳播,我希望盡我們這一代海外華人的心意,推廣中華文化,我不想成為泰國最后一代懂中國文學的人。”

詩“磨”不停,詩篇不止。

如今,“小詩磨坊”成員已從最初的8人增至13人。38歲的楊搏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我的祖國/已經成為那熟悉的異鄉/但在我最深的夢裡/仍舊是孔孟老庄/仍舊是大豆高粱/仍舊是黃河長江。”任教於泰國納瑞宣大學中文系10余年的楊搏,已在彭世洛府安家落戶、娶妻生子,但翻開他的詩集,扑面而來的依然是對故土的深沉思念。

楊搏說:“老一輩泰華作家創作動機很淳朴,既不為成名,也不為稿費,只是單純熱愛中國文學並有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感。”

作為“小詩磨坊”的新生代,楊搏也努力推動架起中國文學通向泰國的橋梁。他開設中國古代文學課,為熱愛中文的泰國學生講授詩經樂府、唐詩宋詞。他還積極翻譯國內文學著作,向泰國讀者介紹中國文學最新成就。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周寧在為《小詩磨坊》詩集作序時寫道:“他們在現實世界過著富足安定的生活,卻把精神寄托在方塊字壘起的詩行裡。”

(據新華社電)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