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楊家悅:一名僑界黨員的醫者誓言
2022年05月18日17:10  

在無錫市人民醫院的醫生中,有這樣一名85后的歸僑黨員,她從“文科生”逆襲走上從醫之路,用實際行動証明自己走的路沒有錯。海外留學畢業后,她並沒有留在異國或是移居他鄉,而是選擇了回到故鄉——無錫。

作為內分泌科的一名臨床醫生,楊家悅始終把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喜歡聽的話就是“楊大夫,你已經把問題講得很清楚了,我明白了。”作為一名黨員,她關鍵時刻勇挑重擔,困難面前不言退縮,竭盡全力發揮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精神。

揚帆起航: 文科生報考醫學院

楊家悅的父母都是醫生,母親的家族裡出了六位大夫。當時就讀於無錫市第一中學的她,在高二選擇了文科后就沒有考慮走“學醫”這條路。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她無意中發現南通大學醫學院是全國范圍內為數不多的文理兼招的醫學院校,在母親的鼓勵下,她毅然報考,走回了這條學醫路。

“其實現在想想還挺感謝母校那時候招文科生,讓我趕上了末班車。”大學五年,在理科生為主的醫學院裡,作為全年級唯一的文科生,她憑著“書是可以讀通的、再難也能考”的執念,一次次刷新了科目的最好成績,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並以在校期間綜合測評全年級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順利畢業。

勇往直前:“大洋彼岸”去求學

醫學生的求學路是漫長的,免試推薦本校內分泌專業研究生后,2014年,楊家悅又進入東南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導師的安排和幫助下,碩士期間,楊家悅以訪問學生的身份赴瑞士蘇黎世大學醫學院學習,之后又以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師從前任美國胰腺協會主席Stephen J Pandol教授。

在留美學習的兩年半時間裡,楊家悅在導師和課題組學長們的耐心指導下,針對“高糖高胰島素環境中胰腺星狀細胞對胰腺纖維化及胰腺炎進程的影響”進行深入的機制性探索。並將“科研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並服務於臨床”的理念根植於心。留學期間,還結識了來自協和、華西、南方醫等國內知名院校的學長們,得到了他們無私的幫助。臨近回國之際,再三考慮后,她婉拒了導師留美繼續完成博士后工作的邀請,做出回國的決定。

風雨兼程:回國“當一名好醫生”

2016年底,楊家悅進入無錫市人民醫院工作,成為內分泌科的一位臨床醫生。內分泌系統疾病發病往往比較隱匿,不易識別,需要通過身體的每一個信號,從全身角度出發,反復推理研判找到病因。所以內分泌科的大夫特別注重扎實而廣博的大內科專業功底。

工作中,同事戲稱她為“勞模”,她有一個高齡“老粉團”,為高齡獨居老人提供出院后一對一VIP服務。“楊大夫,你已經把問題講的很清楚了,我明白了”是她最愛聽到的話。她用行動給患者帶來的不僅是生理上的治療,更有心理上的撫慰。不僅如此,臨床與科研齊頭並進,發表論文、主持或參與多項科研課題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再接再厲:責任在路上,奉獻在路上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家悅第一時間報名支援發熱門診,再忙再累始終堅守崗位。作為梁溪區政協委員,她利用休息時間到社區檢測點支援,減輕基層社區檢測壓力。作為無錫市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梁溪區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她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積極參與活動,結識了許多同樣留學歸國的優秀伙伴們,更加堅定了她對祖國的熱愛。

“我的家庭成員裡,外婆是一名老黨員,她在世的時候,80多歲還催促我的舅舅定期給她交黨費,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楊家悅說,外婆的言傳身教讓她在2007年,還在大學二年級期間便向學校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並在大學期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國外留學時,當她親眼目睹祖國的飛速發展,楊家悅更加堅定回國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信念。“疫情期間,我看到了無數共產黨員的榜樣力量,他們生動地展現在我面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這樣強大的凝聚力,是我在國外留學期間從未見過的。”楊家悅感慨。

“責任在路上,奉獻在路上,這是我作為一名黨員的初心”。楊家悅說。(季娜娜)

來源:揚子晚報

(責編:王路凱、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