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周光召:用紙筆描繪出核彈的模樣!
2022年05月16日11:48  

1929年5月15日

周光召出生於湖南

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41年

入南開中學住讀

在這裡

周光召受到了良好的數學訓練

和自學能力培養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耳聞目睹的事實

改變了他原來想學電機的初衷

對核武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51年7月

周光召從清華大學畢業

之后又考取了北京大學研究生

次年秋進入北京大學研究院

師從中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教授

進行基本粒子物理學研究

1957年

已在學術研究上嶄露頭角的周光召

受國家派遣

遠赴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學習

經過近4年的努力

周光召已經在新興的粒子物理學領域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推導出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等重要理論

大大推動了這一前沿學科的發展

他也因此被世界公認為是

學界重要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然而

他卻在課題研究即將取得

進一步突破的關鍵時刻

決心回國

在人們看來

如果他這時回國

轉身於新的領域

意味著他之前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盡管挽留的聲音不絕於耳

但周光召的心裡十分清楚

掌握核技術對於新中國來說

是多麼重要和緊迫

他堅定地認為

一個科技工作者在這時回國奉獻

比任何的個人獎項、榮譽都重要

周光召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據物理學界的人說,他這項工作再做下去可得諾貝爾獎,但是他這些都不要了,他要回來搞核武器,隱姓埋名幾十年。

1961年初

周光召登上南下的列車啟程回國

在核武器研究所理論部任職

周光召的到來

迅速掃清了原子彈研制道路上的障礙

隨后研究工作開始加速推進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

到1962年9月

原子彈理論設計工作順利完成

周光召協助鄧稼先

交出了中國首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

隨即制造工作立即展開

經過兩年的努力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運抵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場

即將迎來核試驗的最后時刻

1964年10月14日夜

距離試驗日期隻剩下一天的時間

一份來自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場的絕密電報

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案頭

電報中一種叫做“過早點火”的問題

讓一向沉穩從容的周恩來總理也不由得擔心起來

這會影響原子彈的正常起爆

甚至導致整個試驗的失敗

接到劉杰部長轉達周總理的一個命令,要我們再計算一下它能不能保証絕對的成功?

為確保萬無一失

周光召找來了

物理學家黃祖洽和數學家秦元勛

作為幫手

立即開始了計算檢查

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

周光召從龐大的數據中抽絲剝繭

針對過早點火的問題

精准篩選出了有用的參數

經過整整一天分秒不停的計算

最終將失敗率小於千分之一的結論

交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手上

在聽到周光召給出的最終結果后

周總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

隨著熾熱的蘑菇雲在大漠深處升起

巨大的轟鳴聲從羅布泊上空迅速傳來

震驚世界

在這歷史性的時刻

人們或許並不知道

在中國首顆原子彈理論攻關的征程中

在試爆前的關鍵時刻

年僅30多歲的周光召

和許多科學家一起

為中國核武器的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1999年9月18日

由於在核武器研究方面的杰出貢獻

時年70歲的周光召與22位科學家一起

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

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成為了共和國建設之路上的豐碑

在這座豐碑上

周光召的名字熠熠生輝

幾十年間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表達著對祖國無言的熱愛

與數萬名優秀的中華兒女一起

為新中國國防事業鑄就了堅強的基石

在共和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

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CCTV國家記憶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