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美國華文教育弦歌不輟
楊  寧  陳書雨
2022年05月16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年5月18日,美國芝北中文中心校長滿素潔(第二排左七)參加“第七屆世界華裔青少年書畫大賽”芝加哥賽區頒獎典禮。
  受訪者供圖

畫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擀一張薄厚均勻的餃子皮,打一個吉祥如意的中國結……近年來,在眾多華文教學機構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美國華裔青少年紛紛參與到多姿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活動當中,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與華人身份的認同也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意識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對孩子的重要性,希望中華文脈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趣味課堂 寓教於樂

“那次游學經歷使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不但有獨特的古代文化和古建筑,還有現代文明和摩天大廈。在那裡,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從此我為自己是華人而感到自豪。”這段話節選自美國芝加哥市芝北中文中心舉行的首屆“太古杯”華裔青少年創意作文大賽的獲獎作品《我眼中的中國》。

自2013年成立以來,芝北中文中心便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芝北中文中心校長滿素潔說:“中華文化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心之所向、夢之所系,是我們心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我希望華裔青少年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成為中美文化溝通的橋梁。為此,芝北中文中心開設了漢語、國畫、書法、象棋等150多門課程,承辦‘尋根之旅’夏令營、冬令營和漢語橋等項目,並多次舉辦華裔青少年書畫、作文、朗誦等賽事,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廣泛歡迎。”

除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一些美國學校還推行了“沉浸式中文教育”。楊賽是紐約一所沉浸式多語言私立小學的全科教師,她不僅教學生們中文,還用中文傳授不同學科的知識。她說:“我的學生每天都在使用中文,不斷與中國文化建立聯系。中文對他們而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音樂課的絲竹管弦,是美術課的筆墨紙硯,是地理課的錦繡河山。即使在數學課上,我也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我把孩子們的十進制算珠換成紅燈籠,帶入元宵節看花燈的場景,讓孩子們玩算術游戲‘以數易物’。在這個過程裡,他們既學到了課程規定的數理知識,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

文化互鑒 加深認同

中美文化與教育理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滿素潔說:“在中國尊師重教的觀念下,老師應該認真准備教案,為學生答疑解惑,而學生應該遵守課堂規范,按時完成作業。然而,在美國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們會爭先回答老師的問題,也會糾正老師教學中的錯誤。面對中美文化差異,華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求同存異、與時俱進,不斷增加教學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海外華文教育蓬勃發展。”

楊賽認為:“文化傳播者最大的挑戰,是不斷用對方也能欣賞的方式來構建其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比如‘關公面前耍大刀’這個典故,對於美國孩子來說很難理解。為了增進孩子們對這個典故的認識,我先用西方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納尼亞傳奇》中相似的故事引入話題,再給孩子們詳細講解《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他們就更有興趣傾聽其中的故事了。除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外,我還希望盡我所能打破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我曾精心准備一節‘中式購物’公開課,在教室裡貼了很多二維碼,讓孩子們體驗中國旅游購物和掃碼支付的便捷。我希望在這些課程的影響下,孩子們眼中的中國不僅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還有高鐵、移動支付等現代文明成果。”

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高璐,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十分注重鼓勵孩子們向同學介紹中國傳統文化。

她說:“我希望我的孩子發現中華文化之美,了解中國發展現狀,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為此,從孩子兩歲起,我就每天陪她們讀漢語繪本,家裡到處都有漢語書。在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她們即使在海外生活,也能在3歲實現中文自主閱讀,5歲會寫中文日記。不僅如此,每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我的孩子都會穿上漂亮的漢服,向同學們介紹月餅、粽子等中國特色食品。我希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展示中國,不斷增進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理解。”

線上教學 資源共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越來越多華文教育機構選擇線上教學。這種轉型既帶來機遇,也面臨挑戰。

滿素潔說:“剛開始,很多家長擔心線上教學的效果,認為孩子們無法與老師進行互動,難以集中注意力。同時,採用線上教學之初,很多年幼的孩子不會使用網課設備,課堂也經常會受到網絡質量的影響。但值得欣慰的是,線上教學擴大了海外華文教育的生源規模,一些來自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地的學生也可以接觸到我們的華文課程。為了提升網課質量,我們的老師要付出更多精力備課,希望以充滿趣味性、知識性的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老師們的努力下,一些內向的學生也願意參與到線上教學的課堂互動中。我的一位華裔學生一直對自己的中文水平很不自信,但自從網課興起,她通過文字、錄音等多種方式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也能更加放鬆地回答老師的提問。漸漸地,她能夠字正腔圓地朗讀中文課文,自信地使用中文交流。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高璐也認為:“網課的確給華文教育帶來很大挑戰,孩子們很難像線下教學那樣感受班級氛圍,參加集體活動。但從另一方面看,家長們能為孩子選擇更加豐富多彩的華文課程,孩子也能與世界各地的同齡人成為朋友。我逐漸認識到線上共享華文教育資源的重要性,為此創辦了華裔青少年教育交流平台,希望激發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楊賽則認為:“線上教學雖然給老師們帶來很大挑戰,卻並不會影響我的教學效果和傳播知識的熱情,一些新媒體手段甚至可以增加課堂的參與度和趣味性。一個優秀的華文教育者要駕馭很多角色,我們不僅是知識的敘述者,也是趣味的啟蒙者,是有同理心的分享者,更是優秀中華文化的傳播者。隻有這樣,才能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欣賞中華文化之美!”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