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僑聯圍繞浙江省委賦予湖州爭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先行地排頭兵時代使命,按照中國僑聯《關於新時代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浙江省僑聯《關於新時代加強全省僑聯基層基礎建設的實施意見》具體部署,頂層設計、迭代完善“僑@(愛)南太湖”系列工作品牌,三年來通過全系統實施湖州僑聯“525”工作體系,深入開展“固僑強基”行動,創新建立“基層僑聯組織陣地網、僑賢議事室、榴蓮工作室、南丁格爾助僑服務站、為僑服務法律工作站”的“一網兩室兩站——僑賢122”工作載體,通過建立健全基層組織陣地,推動全市僑界在引航聚力、智控抗疫、保障民生、調解矛盾等多維度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從玖批示:“把僑務治理緊密嵌入基層治理現代化,探索系列方法,值得各地借鑒”。
一、織密“三張網”,推進“一體化”
一是基層網點線成面。針對基層僑聯組織網點少、覆蓋面窄的困境,實施僑聯“基層組織建設年”三年行動,市、區(縣)、鄉鎮(街道)三級聯動,迭代推進基層僑聯組織建設。截至目前,新建組織陣地237個(佔總數294個81%),實現區縣鄉鎮(街道)基層僑聯組織全覆蓋和高校、企業、產業集聚區、城市社區基層僑聯組織四個“零”突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湖州市發揮基層僑聯組織網全覆蓋優勢,第一時間引領廣大僑胞全球採購、萬裡馳援,累計捐資捐物5170萬元,佔全省抗疫僑捐1/8,得到市委書記批示肯定,湖州市僑聯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集體”。二是社團網聯通海外。組織“尋根、鑄魂、圓夢”系列活動,著力加強與海外不同階層、不同領域僑胞聯誼聯絡,合力構建“海外連心網”。截至目前,建立海外聯絡站等涉僑團體(社會組織)93個,聯絡接待近40個批次68個僑團2586名僑胞回鄉尋根、報效桑梓,建成由“叔蘋獎學金”等8個獎助學金組成的“僑愛心助學行”僑界公益品牌矩陣,累計發動僑胞資助公益項目233個。僑賢捐贈河南、山西等地學校洪災后重建3600余萬元獲《光明日報》客戶端等媒體平台關注報道。2018年,協助湖州南潯籍著名僑賢、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先生回湖設立“浙江省蔡崇信公益基金會”,累計捐資超2.4億元(僅疫情期間捐贈2500萬元)助力全國脫貧攻堅和家鄉公益事業,幫扶全國15省71縣2.1萬名學生,“職教脫貧項目”入選國務院扶貧辦《中國社會組織扶貧案例50佳》,其個人獲評浙江省僑界“十杰”和“湖州榮譽市民”,得到市委書記、市長專函致謝,湖州市南潯區僑聯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集體”。三是服務網助僑暖僑。牢牢牽住涉僑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牛鼻子,聚焦服務最小個體,整合最優社會資源,通過自建、聯建、共建等形式構建“服務終端網”,把“僑胞之家”實體化陣地建到最基層村(社區),打通服務“最后一公裡”。截至目前,按照“1個基層僑聯組織+1個僑胞之家”建設配比,累計建立“僑胞之家”70個,聯絡僑界群眾4萬余人次,獲評國字號僑胞之家1個,省字號“星級僑胞之家”17個。吳興區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僑胞之家”入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拓展市政協僑聯界別活動室功能,把中心城區3個街道24個社區納入服務范圍,服務僑界群眾1700余人次,精准反映社情民意8篇,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優秀‘僑胞之家’”。安吉縣“僑胞之家”免費為70歲以上僑界獨居、空巢家庭安裝SOS求助系統30余套,成為僑胞身邊看得見、找得到、能辦事的僑界“精神家園”。
二、打造“兩個室”,展現“僑擔當”
一是以僑智助振興。發揮僑賢智力密集、德才兼備等優勢,實施“僑助共富”五年行動,在僑鄉、僑村建立“僑賢議事室”,推動僑賢“智囊團”以科學民主決策引領鄉村振興。截至目前,首批26個僑團(企)通過“五僑五助”舉措結對26個村(社區),已落實資金幫扶項目16個,到位資金3.8億元,僑智助推芳山村美麗僑村建設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其中,德清縣僑村山民村發揮全市首個“僑賢議事室”作用,引領村集體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村發展道路,激活村域優越自然生態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村庄休閑旅游、生態民宿、農村電商等綠色經濟,通過“五僑五助·僑企助僑村”項目成功牽線僑企浙江泰普森(控股)集團總投資20億元“中國莫干山·象月湖國際休閑度假谷”文旅項目落戶該村,項目已於2020年6月順利開工,盤活該村剩余勞動力300余人,直接拉動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10余萬元,為生態興村走出了新路子。二是以僑力保民生。充分發揮僑賢心系桑梓、資源豐富等優勢,聚焦“關鍵小事”,開展“僑賢議事室微項目領辦”活動,引領僑賢僑心僑力保障社會民生和諧穩定。疫情期間,長興縣“僑賢議事室”引領湖州市僑聯副主席、長興網紅“紫筍茶姐姐”張文華等僑賢通過領辦“微項目”,以旗下電商平台“長興鮮”為主要載體,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幫農戶銷售雞蛋、大米等滯銷農產品近60噸,僅農茶銷售額就達600余萬元,並開發“零接觸買菜的解決方案”,有效解決市民日常所需,切實緩解供需兩端“痛點”,其企業被授予“浙江省防控新冠疫情市場保供貢獻突出企業”,個人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個人”。其中,聚焦奮力建設綠色低碳共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州新使命,在長興縣建成全市首個“僑·愛心共富農場”,以認助幫扶、技術幫扶、全程幫扶的“三幫扶”舉措,打開“僑助綠色共富”新局面,實現農場年均產出高品質家禽1000余隻、優質大米1.5萬斤、果蔬1.45萬斤,銷售額達20萬元,幫扶14戶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增收超1.6萬元/年,相關做法獲《人民日報》、浙江之聲等主流媒體平台關注報道。三是以僑心穩大局。緊盯黨委政府急難險重任務,推動“網上僑聯”觸網落地,在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湖州市首個由涉僑社會組織自治管理的“榴蓮工作室”,以“顧問團、監督員、服務隊”三支隊伍開展“微治理雲咨詢”活動。疫情期間,建立“僑愛雲”數字化服務矩陣,聯絡海外僑胞、留學人員近萬人次,遠端勸留2923余人。其中,主導在全省率先開展“四海同心·守望相助”馳援海外行動,免費向海外31個國家和地區發送僑愛心防疫包42萬件、3622份,有效緩解僑界焦慮情緒,收到感謝信息1523條(封)。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協助實現2020年全省抗疫“返鄉僑胞意願”摸排和精密智控涉僑指標牽頭工作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推動在全省率先開通涉僑事務“跨國遠程辦”獲評全省“三服務”十個好典型。
三、推廣“兩個站”,深化“全服務”
一是“兩張清單”做優靶向服務。探索探索“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涉僑陣地”三方聯動模式,通過“高校培養、社會招募、組織推薦”等方式,組建以342名“護理專業志願者”為核心團隊的“南丁格爾助僑服務站”。2021年,迭代升級全市首個僑愛共富基金,首批募集資金60萬元,推動“南丁格爾助僑服務站”數智轉型,創新打造“湖僑通”數字化平台,分類梳理完善健康咨詢、家政服務、醫療護理等17項“共性項目+個性需求”服務清單,整合接入“浙裡辦”“浙政釘”APP,為中心城區23個社區329戶僑眷僑屬提供多元化服務,累計服務困難歸僑僑眷等4273余人次,服務時長1780余小時。二是“一個核心”做強專業服務。發揮僑界核心智庫作用,以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僑聯建立“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為牽引,建立“為僑服務法律工作站”,調動18名涉僑法務專家、6個社會調解組織入駐,為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留學人員提供法律咨詢、矛盾調解、公益普法等服務。截至目前,該站點已試點入駐南潯矛調中心,開辦公益普法講座500余場次,開展“僑法五進”活動72場,線上維權活動40余場,受理涉僑法律咨詢、矛盾調解1720余人次,法律援助案件28件。吳興區僑屬鄰裡糾紛致傷等24件群眾關注度高的疑難案件得到妥善解決,成為基層群眾法律保障“專業直通車”﹔快速協調解決僑胞票務糾紛得到省市領導批示肯定。服務高層次人才快速協調解決外籍華人院士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避免海外輿情,相關僑情專報建議獲時任省長鄭柵潔批示和中央統戰部轉辦。三是“一套方法”做實全程服務。堅持服務前移,以“為僑服務法律工作站”為“橋頭堡”,發揮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全市各級黨政領導聯系僑(港澳)資企業制度優勢,開展“僑資企業服務年”三年行動,推行主動對接聯絡、梳理問題清單、協調紓困破難、跟蹤反饋問效等“四步閉環工作法”,實施服務百家重點僑企專項行動,舉辦“我為僑企解難題”政銀企座談會,推進“愛僑·六助僑”舉措,打好全程服務“主動仗”,累計為425家僑(港澳)資企業提供“上門義診”,“把脈開處方”229次,切實幫助金陵商城等僑企解決停復工、勞動維權、合同解除等問題近百個,涉及金額近1.3億元。
來源:湖州市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