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匯聚微光 守護上海——閔行基層僑界在行動
2022年05月07日16:35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閔行區各級僑聯組織和僑界群眾積極行動,共筑疫情防控屏障,展現出閔行僑界的獨特風採。

虹橋鎮

僑眷張淑勤為居民送上緊缺的鹽

張淑勤是一名虹橋鎮的僑眷,居住在海聯花苑小區。她在小區11號、12號樓棟當樓組長,已長達20多年。本次上海疫情嚴峻復雜,為了早日達到動態清零,她積極配合居委會投入到繁重的抗疫工作之中。她將11、12號二個樓棟的居民建立微信群,隨時關注居委下達的各項指令:維持樓棟核酸檢測有序開展,避免交叉感染﹔照顧高齡老人完成核酸檢測﹔挨家挨戶發放抗原試劑﹔收集並匯總抗原測試結果﹔組織樓棟居民有序領取鎮政府下發的生活大禮包和防疫大禮包等。

在足不出戶期間,當她得知高齡老人缺少食鹽和糖時,她和樓棟熱心居民及時為他們送去。樓棟其他居民得知后,紛紛拿出物資互相幫助。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樓棟居民知道許多老人不會團購時,他們特地為老人們多團購一份送上門。居民之間的熱心幫助一下子拉近了距離,愛心溫暖了居民的心。

像張淑勤這樣活躍在社區的虹橋鎮僑界人士還有很多,僑眷薛妹、王家宏等自本輪疫情以來活躍在社區的防疫志願者一線,他們在關心弱勢群體、分揀快遞、發放大禮包、協助抗原、核算檢測、傳播真聲音、正能量等各個環節發揮著自己的力量。

浦江鎮

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浦江鎮廣大僑界人士積極參與社區抗疫,他們化身志願者,為社區居民服務,他們利用自身職業,化身“專家”,為社區獻言獻策,區抗疫提供幫助,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區僑聯委員曹蘭她早已把上海當作自己的第二家鄉,她平時也經常做志願者,在接種新冠疫苗的時候就已經幫助居民登記信息。疫情發生后,更是積極投入社區工作中。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種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曹蘭作為一名設計師,發揮自身職業特長,為浦江鎮所轄的十幾個社區設計了防控宣傳卡,並與浦江本地的廣告公司進行對接,在她的協調下廣告公司無償為十幾個社區印制宣傳卡,並在第二天上午就將數萬張宣傳卡送到各個小區內,營造了小區防控氛圍。

浦江鎮的僑界人士如王金花、徐啟雯等也在各自的社區盡自己所能為防疫工作出力。有一位遠在澳大利亞的僑界人士董文娟,也時刻關注著上海疫情防控情況,她通過鎮僑聯向社區捐款2000元作為社區疫情防控物資資金。

莘庄鎮

莘庄鎮僑眷馬建英,今年77歲,是位獨居老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性格開朗,熱情大方。雖然自己年事已高,但疫情期間她還是樂於助人。她看到82歲的老人在群裡求援,打疫苗沒有人陪伴,她主動去陪伴。要知道她這個年紀,自己也是一位需要照顧的對象。社區幾次發放愛心物資的時候,她看到鄰居家人口多,每次都把菜分一大半給鄰居。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大家都在為自己多考慮,而馬阿姨想到的卻是贈人玫瑰,令人敬佩。

馬阿姨有一雙巧手,喜歡畫畫,素描隨手就來,疫情期間她在家每天創作一幅。她還善於女紅、十字繡、各類香囊等。前些日子,當馬阿姨知道來小區支援做核酸的醫生是半夜從寧波來的,特意把做好的愛心香囊,用塑料袋裝好,送給醫護人員。鄰居都夸馬阿姨就是一位可愛又可敬的老人。

梅隴鎮

為了早日戰勝疫情,梅隴鎮風荷雲墅社區裡有許許多多的志願者加入“大白”隊伍,其中就有日本歸僑周夢韻、瑞典僑眷陸姚旭。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周夢韻、陸姚旭主動請纓、沖鋒在前,走家串戶,協助居委抗疫工作,在戰疫中展示著僑界人士的愛心善舉和擔當作為。“特殊時期,哪怕力量微薄,也要盡力而為。我們力所能及的付出一點,社區就會更有溫度。”

周夢韻、陸姚旭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化身“全能戰士”,投身防疫一線。作為“主力軍”,在每次的核酸採樣現場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多輪核算他們成為默契十足的“戰友”。此外,他們還梳理了社區特殊人群名單,逐戶登門了解社區高齡老人生活及配藥需求,並整理成冊。他們整理分發物資,一趟趟搬運、一箱箱整理,即便防護服內滿身汗水,卻沒有停歇。“有時候物資多,分揀的時間很長,但大家都沒有抱怨。每次有志願任務,大家都搶著參與。”陸姚旭介紹說,微光照亮微光,通過志願力量為大家的健康和安全筑起堅固防線,這是風荷雲墅的志願者們的共同心願。

七寶鎮

閔行區七寶鎮僑聯主席劉鄭梅的兩個女兒身在國外,老伴也在外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早在3月,她就報名參加了小區的抗疫志願工作,組織小區居民開展抗原、核酸檢測,幫助發放蔬菜、肉、防疫禮包等。

4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劉鄭梅結束了一天忙碌的社區防疫志願工作后,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感悟和心聲。

四月份的上海,本應春暖花開、生機盎然,不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寧靜的生活。當前,本市新冠疫情防控正處於最吃緊的關鍵時期。但我堅信,人間自有真情在,風雨總會過去,陽光終會到來。

每次小區開展核酸檢測採樣工作,我都參加志願服務,跟著醫生在點位或一起上門為特殊樓棟單獨做核酸檢測,大家井然有序,非常配合。令我難忘的是,有次核酸檢測中,一個居民走到我面前,突然從背后拿出一個紅彤彤的大蘋果送給我,一股暖流流進心頭,作為志願者,被居民肯定的感覺太開心了,一天的疲憊頓時煙消雲散。

疫情下的社區,人情冷暖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映照出來。面對一次次的核酸檢測,也有個別居民不理解。我也曾有過疲憊、迷茫,但我想到,上海不僅是我的家,更是我們不少海外僑胞的故鄉,越是非常時刻,越要明白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堅定信心、沉著勇毅,咬緊牙關、一鼓作氣,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大仗、硬仗。

社區志願者個個都是無名英雄,自3月以來,無論清晨5點寒風蕭瑟,穿著羽絨服也抵擋不住寒意﹔亦或是三十幾度的高溫,大太陽下穿著“大白”防護服悶熱難當﹔還是大雨天面罩上已經分不清的霧氣還是雨水,社區志願者們都風雨無阻,並肩作戰。所以說人間自有真情在,理解萬歲。

疫病無情,人間有愛。我衷心希望,社區防疫工作能越來越好,大家共同努力,打好防疫戰,共同為上海貢獻出一份力量,讓我們一起喊出——上海加油!守“滬”有我。

他們是眾多投入抗疫一線的僑界群眾中的一個個縮影。他們身體力行、眾志成城,匯聚成了一束戰勝病毒的光,共同守護這座城市。

來源:上海市閔行區僑聯

(責編:王路凱、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