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那年,他們正年輕 
2022年05月06日14:12  

100年前的5月5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

從1922到2022,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已走過百年歷程。

許多先輩的故事耳熟能詳,他們干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這其中有一批僑界青年,他們中有第一位女中央委員,有華僑抗日女英雄,有在莫斯科經受洗禮鍛造成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有的懷揣愛國情懷遠渡重洋尋找理想的真諦……

那時,他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獻出寶貴生命。

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陳延年:去時少年身,歸來英雄魂

(1927年犧牲,年僅29歲)

陳延年(1898-1927)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1922年入黨,1924年從蘇聯回國后先后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江浙區委書記、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五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等職,1927年犧牲時,年僅29歲。他短暫的一生為黨的建設和大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稱他“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陳延年1898年出生於安徽安慶,是陳獨秀的長子。在其父的影響下,陳延年從小就自食其力,立志“自創前途”。1919年12月,陳延年與一批熱血青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夏,黨中央決定抽調留學的同志回國工作。同年10月,陳延年回國后被黨中央派赴廣州,任命為中共廣東區委書記。1927年4月,陳延年赴武漢參加黨的五大時,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共江浙區委書記,他當即轉赴上海,途中上海發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敵人得知他身份后,用盡酷刑將他折磨得體無完膚,逼迫他供出上海的黨組織。但陳延年始終以鋼鐵般的意志,嚴守黨的機密,寧死不屈。7月4日晚,陳延年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

陳延年:去時少年身,歸來英雄魂

趙世炎:從今天起,我不再屬於我

(1927年犧牲,年僅26歲)

趙世炎(1901-1927),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宣傳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趙世炎去世時年僅二十六歲,中國共產黨機關報發表悼詞寫道:“趙世炎同志和陳延年同志的犧牲,是中國革命最大的損失之一。” 他的功績為后世所緬懷。

1915年,趙世炎考入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中讀書。在校學習期間,常關注時事,他一邊關注社會評論,一邊寫些針砭時事的文章發表在報上。1920年,趙世炎在師大附中畢業,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國革命的出路,他決定到歐洲這個馬克思主義的故鄉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去。1924年,趙世炎響應黨的號召,回國進行革命。1927年5月,趙世炎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上海總工會委員長,7月2日,趙世炎住址暴露,隨后被敵人帶走。敵人意識到趙世炎對共產黨工作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於是下令迅速殺害他。

趙世炎:從今天起,我不再屬於我

張太雷:願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

(1927年犧牲,年僅29歲)

張太雷(1898-1927),出生在常州一個詩書之家。長大后的張太雷考入北洋大學法政科,在北洋大學讀書期間,張太雷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加入了由李大釗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下半年,張太雷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在此期間,他將天津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改建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1921年初,共產國際代表和陳獨秀、李大釗商定,派張太雷前往蘇俄的伊爾庫茨克,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一位使者。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團中央總書記。根據張太雷的倡議,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張太雷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7年12月11日,在張太雷等人的領導下,廣州起義爆發了,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了。12日中午,張太雷返回總指揮部的途中,突然出現一群埋伏好的國民黨反動武裝人員,他們舉槍掃射,張太雷身中三彈,壯烈犧牲。

張太雷:願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

 

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的女主人公

(1928年犧牲,年僅24歲)

陳鐵軍(1904-1928),原名陳燮君,是廣東一個歸僑富商的女兒。為了反對封建婚姻,她毅然外出求學。在此期間,她結識了中共婦女運動領導人蔡暢、鄧穎超。1926年,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正式改名為鐵軍。

由於革命斗爭的需要,組織上決定陳鐵軍與周文雍扮作夫妻,開展地下斗爭。1928年1月,由於叛徒出賣,陳鐵軍和周文雍不幸被捕。在監獄裡,他們經受住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名利誘惑,始終頑強不屈。在地下斗爭中,陳鐵軍和周文雍的感情日益加深,但由於地下斗爭的殘酷,兩人都沒有明確表達。在得知敵人無計可施要判處他們死刑后,兩人決定將愛情公布於眾。當法官照例詢問他們在死前還有什麼要求時,周文雍提出要和妻子拍一張合影。攝影師就在監獄的鐵窗前為他們拍下了著名的獄中結婚照。

在被押往紅花崗刑場的路上,陳鐵軍、周文雍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從容就義。刑場成為他們結婚的禮堂,槍聲成為他們結婚的禮炮。

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的女主人公

 
向警予: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

(1928年犧牲,年僅33歲)

向警予(1895-1928)出生於湘西漵水河畔的一棟老式四合院裡。20歲時,正在周南女校讀書的向警予帶領同學印傳單、寫標語,慷慨演講,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1919年,向警予加入新民學會,成為最早的女會員,經常與毛澤東、蔡和森一起討論救國救民之路。1920年2月,向警予抵達法國,在離巴黎不遠的小城蒙達尼,一邊做工,一邊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向警予與同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因共同的革命信仰走到了一起。1921年年底,蔡和森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法國當局遣送回國,不久,向警予也告別法國回到上海。1923年6月,向警予當選為中央委員,並連續擔任中央婦女部部長。1925年,向警予增補為中共中央局委員。“向蔡同盟”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對中央委員夫妻。

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出賣,向警予被捕。面對敵人的嚴訊逼供,向警予始終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殺害於余記裡空坪刑場。就義前她曾留下這樣的遺言:“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時候,隻有勇敢地犧牲生命。人遲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

向警予: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

 
陳喬年: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1928年犧牲,年僅26歲)

陳喬年(1902-1928)生於安徽懷寧,父親是“新文化運動”領袖陳獨秀。童年和少年時光,陳喬年與胞兄陳延年一起度過。1914年到1919年期間,兩人先后到北京、上海求學。在上海讀書期間,他們過著“食則夸餅,飲則自來水,冬仍衣袷,夏不張蓋,與工人同做工”的日子。1919年底,陳喬年與哥哥一起赴法勤工儉學並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春,陳喬年奉中共中央指示回國工作,在北京區委擔任重要職務,協助李大釗領導北方革命運動,與趙世炎等人一起工作。

1928年6月6日,陳喬年在上海楓林橋畔被槍殺,年僅26歲。臨刑前獄中戰友為他即將被害十分難過,他卻樂觀地說:“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

陳喬年: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黃勵:錚錚紅骨映昆侖

1933年犧牲,年僅28歲)

黃勵(1905-1933),又名黃鸝,湖南益陽人。1924年考入武昌中華大學,在校期間,她熱切地向往革命,五卅運動爆發,黃勵在黨的領導下,走向街頭游行示威、宣傳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成為中山大學第一批學生。1928年隨瞿秋白到德國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會議。1929年隨鄧中夏到海參崴參加第二屆泛太平洋勞動大會,會后留在會議書記處工作,負責編輯《太平洋工人》月刊中文版。

1931年秋回國,任中華全國濟難互濟總會主任兼中共黨團書記,主要負責營救被捕同志,救濟遇難烈士和被捕同志的親屬。1932年調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1933年4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同年7月在南京雨花台就義。

黃勵:錚錚紅骨映昆侖
 
許包野:從哲學博士到機智“保爾”

1935年犧牲,年僅35歲)

許包野(1900-1935),又名許鴻藻,廣東澄海人,出生於暹羅(今泰國)華富裡一位僑商家裡。父親許錫昌,自小離家赴暹謀生,是一個思想開朗、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華僑。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許包野辭別故鄉,前往法國裡昂中法大學攻讀哲學和法律,先后赴法國、德國、奧地利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3年由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共旅歐支部。1926年下半年,許包野抵達向往已久的十月革命聖地——蘇聯,來到急需東方教師的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任教,向中共派往蘇聯學習革命之道的留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理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回國,1932年5月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巡視員,10月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書記。1934年7月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同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35年2月在河南被捕,隨即被押解到南京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在各種刑具的折磨下,許包野始終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嚴守黨的機密,保持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不久,他在雨花台被敵人酷刑至死,時年35歲。

許包野:從哲學博士到機智“保爾”
 
瞿秋白:昂首直立,面帶微笑赴刑場

(1935年犧牲,年僅36歲)

瞿秋白(1899-1935),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奠基人之一。1899年1月出生在江蘇常州。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21年5月,經張太雷介紹,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聯共(布)黨組織,192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3年1月,瞿秋白回國后擔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編,發表大量政論文章。從1925年1月,瞿秋白在黨的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后來,在黨的五大、六大,他均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敗的歷史關頭,瞿秋白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重要貢獻。會后,他擔任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主席,主持黨中央工作。

1931年1月,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迫害,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但他並沒有因困難而退縮,到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和魯迅並肩戰斗,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

1934年2月,瞿秋白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中央紅軍長征后,他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部長。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被國民黨軍逮捕。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后,採取各種手段對他利誘勸降,但都被他嚴詞拒絕。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場,飲彈洒血,從容就義,時年36歲。

瞿秋白:昂首直立,面帶微笑赴刑場
 
李林:華僑抗日女英雄,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1940年犧牲,年僅25歲)

李林(1915-1940),又名李翠英、李秀若,幼年隨養母僑居印尼。1929年冬,14歲的李林隨養父母回到祖國,后來加入“抗日救國會義勇隊”。1935年,李林來到北平民國大學讀書,1936年11月,李林參加北平學聯組織的示威游行,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響應中共北平市委號召投筆從戎,苦練軍事技能,展現了非同一般的勇敢和膽識,練就了雙槍射擊等本領,成為名震晉綏邊區的“雙槍女游擊隊長”,帶領游擊隊成功多次粉碎了敵人的“掃蕩”。

1940年4月,日軍發動大“圍剿”,在掩護隊伍成功突圍后,她隻身一人,彈盡援絕,當日軍層層圍攏上來時,她將最后一顆子彈射向自己的喉嚨,壯烈犧牲,年僅25歲。

李林:華僑抗日女英雄,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來源: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綜合自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學習時報、CCTV國家記憶、北京日報等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