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他建成原子世界“超級顯微鏡”!參觀日本實驗室曾遭拒,他說……
2022年05月06日14:07  

大學選擇攻讀祖國急需的核物理專業

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后

毫不猶豫回到祖國

75歲仍忙碌在科研一線

“國家需要”

是他面臨重大抉擇時考慮的第一件事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

參觀日本實驗室遭拒

“回國自己做!”

陳和生是我國的粒子物理學家

75歲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線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

他作為總指揮

建成我國目前單項最大的大科學裝置

散裂中子源

這是微觀物質世界的“超級顯微鏡”

能從原子結構變化的細微層面

預判安全隱患,測試大國重器

散裂中子源可以很好地監測

高鐵車輪的狀態和壽命

此外,陳和生還試圖將其引入更多領域

例如高鐵骨架、新能源車電池等諸多性能檢測

甚至在醫療領域

他也試圖讓散裂中子源發光發熱

這樣的“神器”背后

是一段追趕世界先進的奮斗史

曾經,陳和生為探究鋰電池性能

到訪日本實驗站

但對方拒絕參觀

陳和生當時就暗下決心

“回來自己做!”

從2011年奠基到2018年通過國家驗收

僅僅六年半

中國就擁有了世界上第四台

發展中國家第一台散裂中子源

如今它已經幫助科學家們

完成超600項課題

從構想到完成,陳和生投入了18年

“如果我們國家

沒有自己的散裂中子源作為平台

很多前沿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將難以開展”

“中國的科學技術

歸根結底要靠自己”

1964年

陳和生以湖北高考物理狀元的成績

考入北京大學

他選擇了核物理這個祖國急需的專業

“當時國內人民群眾都迫切希望

我們國家的核武器能夠早日試驗成功

所以我選了這個專業”

1982年,陳和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

並於1984年5月獲得博士學位

1984年底,中科院啟動博士后試點工作

陳和生回到祖國

成為我國第一位博士后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那時我已經38歲了

我應該盡快回到祖國

為中國的高能物理作出自己的貢獻”

盡管當時陳和生並不確定

自己能否在中國取得理想中的科學成果

但他仍堅定不移地做出了選擇

“中國的科學技術歸根結底

是要靠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

奮斗才能實現”

“對撞機領域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他帶領團隊使中國保持領先地位

回國后不久

陳和生就參與到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奠基

4年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

中國正式成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

但陳和生並沒有就此止步

1998年

被任命為高能所所長的陳和生意識到

已經運行了10年的對撞機

正面臨激烈國際競爭

對撞機領域很特殊,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不提升性能就會落后

中國也將失去該領域科學存在的價值和地位

彼時,實力強大、有權威背書的

美國康奈爾大學加速器加入競爭

許多人不看好中國加速器

陳和生帶領高能所

在2008年完成改造

至此,中國保持了這個領域的領先地位

而美國則關閉了康奈爾大學的加速器

陳和生回憶

當時美國權威的物理學雜志說

美國的科學家正在坐飛機蜂擁而至

到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來做實驗

“以前出去都是參加別人的實驗

現在是以我們為主

這對於我們的國際科學地位非常重要”

這些賀卡,他珍藏至今

多年來,陳和生一直忙於工作

家裡由妻子一人操持

盡管嘴上說不牽挂,每次出差

陳和生都會買當地的紀念品送給老伴

如今,帶著歉意和心意的物件

已經布滿了家裡的各個地方

除了這些紀念品

陳和生家中還有一份他珍藏的回憶

那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寄來的賀卡

李政道每年都會寄來手繪新年賀卡

這些賀卡,不只是友誼的見証

更讓陳和生想起

從前輩身上學習到的治學精神

陳和生說

前輩們嚴謹的科學作風、奉獻科學的精神

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這也是他想要傳遞給年青一代的理念

“我希望讓有志於中國科學技術的年輕人

能夠熱愛科學,能夠有機會

為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出力”

這些年來,我對黨組織的信念一直是堅定的。黨組織對我一直十分關心,經常對我教育和幫助,使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

——摘自陳和生《入黨志願書》

來源:共產黨員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