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滿洲裡食品加工企業制作面包。 受訪者供圖
30日一早,孫玉龍就注意到了一個好消息,當地在連續7天核酸檢測過后,即日起,隻在重點人群中開展核酸檢測。
這位來自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裡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的負責人,當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這個好消息,或許預示著本輪疫情有望迎來曙光。”
從4月23日迄今,有著“東亞之窗”美譽的滿洲裡再次被迫按下暫停鍵,30日下午,滿洲裡疫情防控指揮部消息顯示,目前,滿洲裡累計共有4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的滿洲裡,境內的滿洲裡口岸是中國最大陸路口岸,過去10日,滿洲裡如何保障口岸暢通,化解民眾困難、阻斷疫情蔓延,再成外界關注熱點。
圖為滿洲裡邊檢站民警在國門前巡邏。 盧兵兵 攝
防疫情,保通關
過去10日,抗疫再次成為滿洲裡民眾的高頻詞,僅10多萬人口的小城,大街上除了防控工作人員、志願者外,民眾居家抗疫。
谷金玲是滿洲裡市文明社區的一名社區網格員,她說,疫情發生以來,當地官方為快速阻斷疫情傳播,全市實行了全域靜態管理,“暫時的不便,是為了日后的方便”。
作為口岸城市,盡管本輪疫情仍未完全“消滅”,但滿洲裡口岸依舊井然有序開展著工作,一列列中歐班列順利出境,進出境車輛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依舊運載著能源物資、跨境貨物等日夜不息。
滿洲裡市口岸辦副主任李喜國介紹,自1月14日滿洲裡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全面恢復正常通關以來,盡管在春節以后接連暴發本土疫情,但當地政府均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影響,全力保障中俄陸路大通道順利通關。
“過去100多個日日夜夜,我們堅持在防疫情中保通關,在保通關中防疫情。”李喜國介紹,截至今年4月28日,滿洲裡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累計完成418萬噸,在口岸暢通工作中,滿洲裡經受住了考驗。
滿洲裡邊檢站執勤四隊教導員楊萬奇表示,“五一”假期,邊檢站一線民警放棄休息時間,全部駐扎在口岸開展勤務工作,為的是嚴密口岸管控,保障口岸通關。
多舉措,解民憂
疫情之下,當地官方如何解除民眾生活中的后顧之憂?
30日,記者從滿洲裡市政府獲悉,疫情發生后,滿洲裡設立保供商超,配送覆蓋全市范圍。該市分三批次發布了保供商超名單,共計285家。保供商超的設立採取就近原則,按照規模較小的小區2個、中等規模小區3個,大小區4至5個的標准為基礎確定。
孫玉龍介紹說,疫情暴發以來,他所在的食品企業每天將生產出的面包、香腸進行配送,“全程無接觸,最大限度地解決了民眾的日常生活所需。”
“過去10日,我們已經配送出500公斤面包,能為這個城市做點事,內心很踏實。”孫玉龍認為,此次疫情暴發以來,政府部門指揮有力,對民眾的生活影響只是暫時的。
疫情之下,滿洲裡針對學生、婦女、嬰幼兒需求,開放了文具店、母嬰超市﹔針對部分民眾春耕種子農藥需求,開放了農用物資商店﹔滿洲裡還出台了疫情期間就醫的相關方案。
圖為交警在抗疫一線。 王化勇 攝
“硬核”措施,阻蔓延
這座邊境小城如何遏制疫情蔓延?
官方消息顯示,疫情發生以來,滿洲裡市區258個小區卡口均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含聯合黨支部),已實現臨時黨組織全覆蓋。
除此外,官方在居民易外出聚集的時間段增派巡邏警力、增加巡邏次數等手段,控制小區居民戶外逗留、聚集、遛狗、散步行為,及時處置小區居民聚眾行為,取得了很好效果。
內蒙古自治區疾控中心主任王文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本輪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據介紹,本輪疫情,經基因測序發現,所有病例均為早期,由於病例屬於早期發現,使得這次疫情沒有大面積擴散。
“國家規定4小時出核心信息,24小時出流調報告,事實上,滿洲裡出的結果比國家要求的要快,質量也高。”王文瑞認為,各有關部門及早進行流調溯源工作也是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原因之一。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