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93歲的不起眼老人竟是中國航天"大總師"!曾偷偷抹眼淚的他,居功至偉!
2022年04月27日10:26  來源:北洋之家

2020年7月31日,人民大會堂,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開通儀式開始前,

當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

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時,

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就是這位眼睛小小、頭發花白,

朴素到毫不起眼的老人,

為中國航天事業做的貢獻,

稱得上是“居功至偉”!

1960年,他參與研制的

中國第一顆導彈

東風一號發射成功,

從此開啟“東風快遞”的征程!

1970年,他作為技術總負責人

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

1984年,他將第一顆通訊衛星發射上天,

中國人看上了電視直播﹔

1988年,風雲氣象衛星成功發射,

從此,我們知陰晴、知冷暖

……

2007年11月5日,

中國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繞月成功。

當人們激動地鼓掌擁抱時,

78歲的他,一個人走到僻靜的角落,

背過身子,

掏出手絹偷偷擦著眼淚……

        當時,鮮有人知道,

這位老人不僅是

中國第一任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

還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

首任總設計師。

60多年來,他參與和見証了

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全過程。

今天,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

從“東方紅”到“北斗”,

45顆由他主持研發的衛星

凝聚成一個閃亮的名字——

孫家棟!

01 因一碗紅燒肉 命運意外發生轉折

1929年,孫家棟出生在遼寧復縣。

回憶起童年,孫老常說:

當時上的是偽滿學校,

但不當亡國奴、報國強國的決心

早已深埋在心裡。

1948年的一天,

當19歲的孫家棟聽說

哈爾濱已經解放,

他向往已久的哈工大正在招生時,

他星夜趕路、直奔哈爾濱。

哈工大老照片 1928年

經過嚴格的考試,

他順利考入哈工大預科班,

專修俄文。

1951年元宵節,

聽說學校餐廳難得做了紅燒肉,

本打算回家的孫家棟選擇留下來解饞。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

因為貪吃紅燒肉,

自己的人生軌跡

竟意外發生了轉折……

那天晚上,

正當他等著紅燒肉上桌時,

學校領導突然來到餐廳,

十分緊急地宣布了一條消息:

誰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請即刻報名!

參加者必須趕上今晚8點半

自哈爾濱開往北京的火車。

能參軍入伍已是無上光榮,

更何況還是人民空軍,

孫家棟激動地當場報名,

他來不及和家人打聲招呼,

甚至沒來得及吃上紅燒肉,

就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

1951年,穿上軍裝的孫家棟。當時,他在空軍任俄文翻譯

很快,命運再次眷顧孫家棟,

因為學習成績優異,

1951年9月,他與29個同學一起,

被派往蘇聯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

學習飛機發動機專業。

孫家棟后來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歲月,

他說:當時是國家物資最匱乏的年代,

部隊選了最好的毛料,

給我們做了筆挺的軍裝,

每人配一個時髦的牛皮箱

和一個牛皮公文包。

身高1.8米、帥氣的孫家棟穿上新軍裝!

當中國小伙子們出現在蘇聯街頭,

甚至引來很多蘇聯姑娘灼灼的目光。

可是他們還沒有“驕傲”五分鐘,

蘇聯地鐵就讓他們吃了“閉門羹”!

這是他們生平第一次坐地鐵,

地鐵一到站,

他們互相謙讓著“你先上”時,

突然,地鐵“咣”一聲關門跑走了!

在上世紀50年代初,

蘇聯地鐵就已經是“自動門”了,

這讓孫家棟震驚不已,

他切身感受到中國落后太多了,

暗暗發誓,一定爭分奪秒,

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報效祖國。

孫家棟在學校實驗室做實驗

最讓孫家棟一生難忘的是:

1957年11月17日,

毛主席來到莫斯科大學,

講出那一段語重心長的名言: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

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當時,孫家棟作為空軍派出的留學生,

就坐在禮堂的前排位置,

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見到毛主席。

毛主席這番話,

讓孫家棟和在場所有中國留學生,

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蘇聯,孫家棟稱得上是頂級學霸,

畢業那年,

全蘇聯軍校隻有13人獲得

50克純金的斯大林頭像金質獎章,

其中,就有中國留學生

孫家棟。

完成學業的中國留學生集體合影,最上排中間為孫家棟

1958年3月,以全優成績畢業的

孫家棟心中隻有一個念頭,

馬上回到祖國!

一個月后,他終於踏上歸國的列車,

在隆隆的火車聲中,

這個離家7年的年輕人,

已經從一名俄語翻譯,

成長為飛行器發動機技術專家。

02 學7年飛機改行造導彈 又讓《東方紅》奏響太空

學了7年飛機的孫家棟剛一回國,

就被一紙調令

拉去設計研究導彈。

彼時,除了錢學森

誰也沒有見過導彈長什麼樣。

孫家棟(攝於在火箭院工作時期)

從最初仿蘇P-2導彈,

到開展東風導彈的研制工作,

孫家棟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其中。

在當時沒有資料的情況之下,

孫家棟帶領團隊

隻用了短短17天的時間,

就用國產燃料成功地

發射了第一枚近程彈道導彈。

時隔不到兩個月,

1960年11月5日,

中國就成功發射了

第一枚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一號!

1966年10月27日,

東風二號導彈攜帶原子彈

准確命中目標塔。

這標志著中國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

核威懾和核打擊能力。

之后,孫家棟又主持設計了

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中程戰略導彈,

並升任導彈總體設計部副主任。

可就在導彈研究漸入佳境時,

孫家棟的人生又一次大轉彎!

錢學森

1967年建軍節前的一個下午,

正趴在火箭圖紙上研究的孫家棟

突然接到通知:

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的總體設計負責人!

這一決定是錢學森點將、

聶榮臻親自批准的。

這一年,他才38歲。

此時,距離中央決定

要在1970年發射這顆人造衛星,

隻剩下短短3年時間!

帶著東北爺們的果敢,

孫家棟直接領命,

很快,他從各單位挑出18名技術人員,

組成中國衛星發展史上

最著名的“十八勇士”。

他更大膽提出衛星方案從簡,

首先完成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清,看得見”

十二字方針,

先實現從無到有,

再實現從有到優!

1970年4月24日21時34分,

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

運載火箭的巨大轟鳴中,

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

當東方紅一號衛星

高奏著悅耳的《東方紅》樂曲

從北京上空飛過時,

早早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的人們

都親眼看到了中國人自己的衛星

閃耀在浩瀚星空中。

可是,孫家棟比任何人都深知,

第一顆衛星只是邁出了

“打上天”的第一步,

第二步要解決實在問題,

必須做遙感衛星,

得能拍照、能傳回、

得把我們約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

連同附近海域,

都拍得清清楚楚。

可在后來的一次實驗中,

火箭連同衛星一起爆炸,

孫家棟的眼前看到的,

是一片燃燒的火海……

03 “如果不是火箭飛了21秒 發射場就完蛋了!

1974年11月5日,

是孫家棟生命中最最煎熬的一天。

這一天,我國要發射

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

然而,在發射21秒后,

火箭與衛星一起爆炸……

作為技術負責人,

孫家棟在發射場坪的地下室裡,

已經明顯感覺到火箭爆炸的余震。

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

“如果不是火箭還飛了21秒,

整個發射場也就完蛋了。”

孫家棟從地下指揮所裡走出來后,

眼前的一幕令他刻骨銘心:

“沙漠裡已經是一片火海,

我整個腦子一片空白,

大家都痛哭起來。”

那一天,

200多位航天人淌著眼淚

誰也不說話。

在天寒地凍的沙漠裡,

他們打著手電筒、彎著腰,

一寸一寸地在沙子裡找火箭的殘骸。

連著幾天,

那片沙子幾乎被扒了一層,

螺絲釘、小銅塊、小線頭

一點點被他們收集起來。

最后實驗証明,

是一截外表完好、內部斷開的

導線釀成了這場事故。

孫家棟承擔了失敗的責任。

“一個裂痕就牽扯到

整個航天產品的成敗,

這個教訓太深刻了!”

從此,中國航天人狠抓質量,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嚴格的

質量管理系統。

一年之后,

1975年11月26日,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攜帶中國又一顆

返回式遙感衛星沖出大氣層。

1975年11月26日 長征二號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遙感返回式衛星

衛星在太空飛行47圈后,

安全返回祖國大地,

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

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返回式衛星在當時是世界上

最復雜和最尖端的技術之一。

04 咱中國衛星能打多高 國外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

上世紀八十年代,

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1984年4月8日,

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進入遠地軌道,

信號覆蓋中國全境,

中國中央電視台實現了

第一次的電視直播。

之后,風雲系列氣象衛星

也相繼發射成功。

1985年10月,

中國航天部發布的一條消息震驚世界:

中國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市場。

此時的孫家棟,

已經是航天部副部長。

那幾年裡,

他從航天專家變身“商人”,

向美國推銷中國的火箭!

當時,國家經濟條件有限,

代表團在美國住的旅館條件很差。

華僑們十分坦誠地對孫家棟說:

“你們住在這樣的旅館,

跟人家談幾千萬美元的生意?

誰能相信你們?

誰信你是共和國的副部長?”

華僑們堅持幫代表團住進高級酒店,

有一位華僑隻說了一句話,

讓孫家棟瞬間濕潤了眼眶。

“咱們中國衛星能打多高,

國外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

經過幾年艱苦的磋商、談判,

中國火箭終於有了第一筆“生意”!

1990年4月7日,

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拔地而起,

將美國休斯公司制造的衛星

亞洲一號送入了預定軌道,

中國航天邁入了國際舞台。

05 滿天星斗的璀璨 是他為中華民族寫下的傳奇

2004年中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

那年,孫家棟已經75歲,

面對航天這樣幾乎不容許失敗的

高壓力、高強度的行業,

他真的可以功成身退。

但探月工程不僅是中國人的千年夢想,

更是無數航天人的夢想!

沒有絲毫猶疑,

75歲的孫家棟再一次欣然受命,

擔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朋友勸他:萬一有個閃失,

豈不有損半世英名?

孫家棟又一次回答: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是中國探月工程

最關鍵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

已經是78歲的他,

10次進入發射場,

參加主持了近百個會議,

一年跑爛了四五雙布鞋。

從衛星進入發射准備狀態開始,

天天坐鎮在航天指揮中心。

看到這張照片時,

北洋君更是頓時感動不已。

一頭蒼蒼白發,

一個破舊的眼鏡盒,

一支一塊錢的碳素筆,

一絲不苟地做著記錄……

這就是孫家棟,

從不圖名圖利,

一輩子,就隻有一個信念,

為國家的航天事業

做好每一件事。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2007年10月24日,

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38萬公裡外的月球,

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衛星,

終於來了!

2007年11月5日,

嫦娥一號順利完成環繞月球。

那一刻,全國電視觀眾在電視上看到了

令人動容的一幕,

欒恩杰、孫家棟、歐陽自遠,

三位為中國探月工程

嘔心瀝血的老科學家,

緊緊抱在一起,

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他們像孩子一樣喊著:

繞起來了,

繞起來了!

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

人們歡呼跳躍,

孫家棟卻走到一個僻靜的角落,

悄悄地背過身子,掏出手絹,

偷偷擦眼淚!

這個鏡頭令無數人感動,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

一位為中國航天事業

奮斗半個世紀的科學家,

這淚水,飽含了太多的不容易!

孫老說:當時的心情,

一方面為國家為民族感到自豪,

另一方面也感覺到航天這個集體

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加上壓力突然一釋放,

感情就難以自抑……

我們航天人眼淚多,

發射失敗了哭,

成功了也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時,除了肩負“嫦娥登月”

這樣的艱巨使命,

孫家棟還擔任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

首任總設計師。

2007年,大年初三,

北斗二號第一顆衛星即將發射,

聽說發動機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磕碰,

孫家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

78歲的孫老一個動作嚇壞在場所有人,

為了看得更清楚,

他突然俯身躺在地面上,

鑽到發動機的底部,

打著手電仔細查看。

2009年4月15日,

中國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作為北斗導航衛星總設計師的孫家棟,

剛剛過完他80歲的生日。

截止到這一天,

中國共自主研制發射了

100個航天飛行器,

這100個航天飛行器中,

有34個是孫家棟的“孩子”!

又11年過去了,

在快要迎來91歲生日時,

孫家棟院士已經見証了55顆北斗導航衛星,

全部成功發射入軌,

見証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這一關系國家安全、

100%實現國產化的大國重器,

正式宣布開通!

60多年來,

孫老主持45顆衛星的研制和發射。

仰望星空,

是他為“中國星座”

描繪了一幅滿天星斗的

璀璨藍圖……

06 相識100天就閃婚 愛情比偶像劇還甜

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會堂,

70歲的孫家棟走上領獎台,

成為共和國最年輕的

“兩彈一星”元勛。

獲得“兩彈一星”獎章的孫家棟與妻子魏素萍

那天,妻子魏素萍捧著鮮花,

老兩口緊緊靠在一起拍下合影!

20年后,2019年9月,

90歲的孫家棟被授予

“共和國勛章”。

家庭合影的時候,

他特意讓妻子坐在中間,

把勛章挂在她的胸前。

拍照時,他緊緊地依偎著老伴兒,

腼腆得像個孩子……

孫老與魏素萍阿姨結婚已經63年了,

可一說起自己閃婚的愛情,

孫老笑得比花兒還甜!

1959年,已經30歲的孫家棟

因為工作太忙

還沒有交到女朋友。

一天,他到戰友家借相機時,

戰友妻子特意給他

看了一張很漂亮的女孩照片。

孫家棟一眼就喜歡上了

照片上的女孩。

經戰友介紹兩個人開始通信,

通信25天后,

孫家棟從北京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

趕到哈爾濱與女孩見面。

這個漂亮女孩就是魏素萍,

當時是哈爾濱一家醫院的內科醫生。

當身著軍裝、十分高大帥氣的

孫家棟出現在她眼前時,

兩個從未謀面的年輕人

幾乎是在一瞬間

同時都認定了對方……

三個月后,

魏素萍穿著漂亮的布拉吉裙和高跟鞋,

隻身前往北京與孫家棟結婚。

然而,讓魏素萍沒想到的是,

直到結婚十幾年后,

她才知道自己深愛的人

到底是干什麼工作的……

1967年,魏素萍臨產,

孫家棟卻忙得抽不開身,

出院時,是醫院的護士長

幫忙找了一輛板車

把魏素萍和孩子送回了家。

1970年4月24日,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在舉國歡慶中,

魏素萍仍不知道

那正是丈夫參與的杰作。

1994年,魏素萍膽結石手術住院,

孫家棟正與美國航天代表團開展談判,

因為過度勞累暈倒被送進醫院。

經孫家棟再三要求,

老兩口被安排到了同一間病房。

在醫院休養的日子成了他們婚后

第一次朝夕相處最長的時間。

當時,已經60多歲的魏素萍

帶著幾分委屈地對孫家棟說:

除了第一次見面

你滔滔不絕和我談了十幾個小時,

以后你再沒對我說過這麼多話……

因為工作繁忙和保密要求,

幾十年來,孫老不是長時間“消失”

就是忙得回不了家。

但身邊的人都知道,

孫老是多麼寵愛妻子。

如今,孫老已經93歲,

雖然自己走路也已經很困難,

但他還是堅持著

推著老伴兒在公園裡遛彎。

老伴兒坐在輪椅上,

指揮著孫老往這兒走、往那兒走,

孫老就乖乖地推著老伴兒

往前走,左轉右轉……

這一刻,誰能想到,

這位在公園裡漫步、

任憑老伴兒指揮的老人,

竟是指揮天上衛星和飛船的人,

是參與和見証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全部歷史的人。

7年學飛機,9年做導彈,

55年放衛星!

今天,當我們仰望星空,

導彈、衛星,

“嫦娥”、“北斗”……

這滿天星斗的璀璨,

都是這位老人

為中華民族寫下的傳奇……

       北斗耀宇宙,

東方星車聯,

圓我中國夢,

無悔華夏人!

半個多世紀為國鑄重器,

孫家棟,值得我們所有人

最由衷的感謝、

最崇高的敬意!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