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積極貢獻,按照工作要求,4月18日下午帶著妻子的諄諄囑托,告別女兒依依不舍的目光,我准時來到所在社區—西街居委報到,與居委同志一起同吃同住同工作,共同抗擊疫情。
4月23日 周六 陰歷二月廿三 多雲轉雨
連著跑了幾天醫院,配了幾天藥,今天要輪換下工作崗位。昨晚就和志願者小顧約好,今天一起去核酸檢測。不然第二天晚說一會兒,位置就被別人佔了。
7點不到就冒著雨一路小跑到辦公室,大白服、面罩、N95口罩、手套、醫護帽准備妥當放在辦公桌上,心中一陣竊喜,這下應該不會有人和我搶了。
時間還有一會兒,拿出昨天下午收到的病歷本,戴阿姨是要去衛生院拿藥,衛生院這段時間都是全科醫生,直接挂號即可﹔鐘師傅的家人是要去七院拿藥的,看了看藥盒子,對了對前幾次的診斷和開藥記錄,應該是挂心血管內科。一本一本做好記錄,標簽紙寫好要挂的科室,這樣去醫院時能快不少。
8:45,我和小顧先來到第一個檢測地點,今天我的任務是先和他一起各個弄堂裡提醒大家過去做核酸,然后檢測開始后負責維持隊伍有序平穩,順帶進行定點消殺。居委這次招募的志願者很到位,大多是熱心社區工作,同時對本地情況極為熟悉的年輕人。弄堂裡七拐八繞,第一次來別說找人,一不留神就會迷路。他們對弄堂裡住的大部分居民都比較熟悉,叔叔阿姨一叫,大家都很配合。
中午12:45,4個點位都做完了。天公真是不作美,我們完工,它也收工,雨停了。太陽老頭好像也想看看這群穿白衣服的在做啥,它一偷偷探出小半個腦袋,瞬間就覺得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像黃梅天上海老弄堂家裡的地板一樣汩汩冒著水珠。鞋子裡吱吱作響,面罩裡霧氣騰騰,這滋味怎一個“酸爽”了得。
回到居委,剛吃了幾口午飯,書記問到,“柏阿姨家的藥配好了嗎?”“配好了,准備下午去呢!”“嗯,那吃好去吧,她昨天去方倉了,老公在家。要穿大白的。”“好。”重新穿戴整齊,拿好柏阿姨和黃阿姨的藥,路上要經過黃阿姨家,正好順道一起送過去。
站在黃阿姨家門口,撥通她的電話,“黃阿姨,我是居委的啊!過來給您送藥的。”平時居委對電信詐騙、傳銷等違法行為的宣傳警示工作做的比較多,黃阿姨的警惕性特別高,第一次來時反復詢問了我好多遍,現在能聽出我的聲音了。“黃阿姨,你寫的那個藥現在醫院沒有,開了另外一種,醫生說是一樣的。原來那個是早中午各一片,現在這個是一天一片就可以了哈,千萬不好吃多的,我在藥盒子上也寫了。您有事就打居委電話。現在不好出門的,記清楚啊!”“好的好的,我不出門,現在外面不安全。”“嗯嗯,藥拿好快回吧,門帶帶好。”黃阿姨獨自一人居住,耳朵有點兒背。居委每隔幾天都會給她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或委托隔壁一個熱心的小伙子前來看一看。
柏阿姨家的藥送好后,回到辦公室,看到幾個男同胞跑前跑后到,一問才知道下午有物資到,“還是2000箱嗎?”我問旁邊的丁大哥。“對的,老規矩。”“明白。”老規矩就是今天的事情必須做完,今天到的物資必須發完,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換好防護服,穿上紅色黨員志願者小馬甲,等著出發。
晚上7:35,最后一箱物資裝上車,終於可以回到辦公室,享受包久違的某師傅香辣牛肉面啦!幸福感十足!^_^
從4月18日報到之日算起,我已來到居委整整一周的時間。7天來,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我來我來,我去我去。作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道“防疫牆”,居委承擔了眾多關乎居民日常生活等大量看似普通、簡單,實際上不平凡、繁重的工作。從居委書記到包括不少接近00后的志願者們都是爭先恐后,生怕哪件事自己被落下。她們在家也都是父母的寶貝、家庭的寵兒,很多時候面對居民的不理解甚至誤解時,淚水都是偷偷往肚裡咽,還是微笑的向大家做好解釋工作。
說實話,一個星期下來身體真的是有點精疲力盡,每天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眼睛閉上睡著的時候。居委的每名同志和很多志願者已經是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真不知她們怎麼扛過來的。辛苦二字,寫寫容易,體會很難。不是所有站在聚光燈下的才是英雄,夜間奔走在暗巷中的她們也是真正的孤勇者。
作為市統戰系統下沉支援抗疫一線的黨員干部,初來乍到,很多志願者開始不認識我,居委同事每次向大家介紹這是市裡來的領導時,我都會很自豪的糾正他們:我是西街居委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志願者,不是什麼領導,我們都接受書記的領導。
我時刻牢記著自己是一名市級機關黨員干部,在這個特殊時刻為何來到基層,來到基層是干什麼的。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是我應盡的職責。我會以實際行動向所在居委的每一個同志,社區的每一位居民証明市級機關黨員干部應起到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