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海外僑胞熱議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平安回家——為中國載人航天成就驕傲自豪
常可瀠
2022年04月27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四月十六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圖為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自左至右)安全順利出艙。
  (新華社發)

4月16日,搭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了183天,刷新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紀錄。至此,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証階段完美收官。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身處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由衷感慨:“我們為中國載人航天成就驕傲自豪!”

 

歡迎三位英雄回家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后,經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太空出差3人組”身體狀況良好。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看到消息,海外僑胞為之歡呼雀躍。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與北京相隔7個時區。作為中國航天的“粉絲”,歐洲人文與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孫大文,叫上全家人一起,熬夜觀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的全過程。“看到祖國的航天事業蒸蒸日上,心情無比激動!”孫大文說,“看著指揮大廳裡和東風著陸場上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我心緒難平,難以想象背后還有多少無名英雄在密切配合、全力保障此次航天任務。他們殫精竭慮堅守,才鑄就了中國航天今日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返回時,老撾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吳興華正在當地朋友家中共同慶祝老撾佛歷新年。“我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一邊給老撾的朋友翻譯神舟十三號返回的進展情況。令我驚訝的是,其中有兩個人竟然知道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這說明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正在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看到老撾朋友眼中流露出的贊嘆與羨慕,吳興華備感自豪。

為期半年的太空生活、維護空間站設施設備、2次出艙活動、2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多項在軌試驗……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心。太空工作之余,航天員們也頻頻出鏡:在太空艙內朗讀《激流〈總序〉》、在中國農歷除夕之夜為全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他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向祖國和人民報告:神舟十三號乘組感覺良好!

“這半年,最關心航天員們的安全問題:身體是否出現不適、能否正常採集數據、能否順利完成出艙活動……”塔吉克斯坦華僑華人聯合會永久榮譽主席韓東起表示,自己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條關於神舟十三號的新聞,看著他們傳回來的消息和畫面,心裡特別踏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女航天員王亞平。女性的新陳代謝、生理結構與男性差異很大,外太空對於女性的考驗尤為嚴峻。作為身兼女兒、妻子、母親三重身份的女性航天員,王亞平令人欽佩!”

身為一名食品科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孫大文格外關注航天員的飲食。“此次航天食品是根據航天員的口味偏好特制的家鄉味道,其背后所蘊含的科技含量不容小覷。”孫大文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食品工業迅猛發展,我們國家的食品科學研究和食品工業生產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前列。航天食品的標准從讓航天員吃得飽,提升到吃得營養、吃得健康。”

點贊中國航天佳績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航天成績斐然,已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在非洲生活20余年,肯尼亞中華總商會會長卓武時刻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最新成果。“中國航天成就數不勝數,我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6月23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部組網星座發射任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歷時26年,共計發射了59顆衛星,終於正式建成了!我們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為用戶提供全球覆蓋、全天候、全天時的高精度定位與授時服務。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在這個事關國家安全、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終於有了核心競爭力!”卓武激動地說:“中國航天事業走過了一段漫長而艱辛的路,才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來之不易。”

中國航天成就正不斷造福世界。吳興華所在的公司參與了“老撾一號”衛星項目建設。“該項目由中國‘整星出口’。中國不僅承擔設計、制造、發射全過程,還提供商業貸款,助力老撾擁有自己的通信衛星。之后,由中國亞太移動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與老撾政府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為老撾提供衛星電視、衛星通信、轉發器三大功能。”吳興華表示,“老撾一號”成功發射后,老撾民眾可接收到的電視頻道從原來的20多個增加到接近200個,衛星電視在老撾基本實現全國覆蓋,常用觀眾達到百萬級。此外,在“老撾一號”衛星的幫助下,“中老鐵路”順利建成。現在,“老撾一號”衛星已成為老撾的國家名片。

“近年來,中國的航天發展腳步是世界最快的、最穩的。”孫大文說,“這要歸功於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中國的航天事業始終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以‘兩彈一星’元勛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航天人涌現出來。他們隱姓埋名、吃苦耐勞,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立下了卓著功勛,也鑄就了偉大的航天精神。而作為堅強后盾,14億中國人民是中國航天事業無往不勝的底氣所在。”

講好中國航天故事

“東方紅”系列人造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玉兔”系列月面巡視器、“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一個個充滿中國文化特色的名字,讓高大上的航天成果變得親切可愛,也讓海外僑胞重溫悠久厚重的中華文化。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充分展現了中國的航天自信和綜合實力,極大增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加拿大中國(友好)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王典奇認為,“中國一直堅持和平探索宇宙,努力為人類社會了解外太空貢獻智慧和力量,展現了大國擔當。”

“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不僅為廣大華僑華人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他們在海外講好中國航天故事提供了生動的腳本。”孫大文說。

“講好中國航天故事,是每個華僑華人的責任。”韓東起認為,盡管不同國家的國情、文化差異很大,但相同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世界講述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就是讓世界看到一個迎難而上、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不言敗的中國。

“華僑華人既要做好中國航天故事的宣傳員,也要當好中國航天成果的推銷員。”卓武表示,“海外僑胞應時刻關注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選擇適當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向住在國朋友講好中國航天故事。未來,華僑華人還要為北斗及其他中國航天成果在全球實現市場化運用,在海外做好宣傳、協調和推廣工作。”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