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深處上海抗疫一線的湯淵輝最近總是情不自禁念起這句詩句。身為市僑聯青年總會副會長、嘉定區政協常委、區僑聯兼職副主席的湯淵輝,自上海本輪疫情爆發以來,積極組織力量開展物資捐贈和抗疫保供,輻射受益人群多達十萬,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僑青的使命與擔當。
克服重重困難 抗疫保供有力
上海疫情爆發后,湯淵輝主動向屬地政府請纓,發揮餐飲業優勢,旗下企業成為嘉定,黃浦,普陀三個區的政府指定保供企業。盡管企業自身也面臨嚴峻的經營困難,仍然舍小家為大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以赴確保抗疫保供。
疫情對保供企業也是一場大考,因為抗疫保供是一項系統工程。湯淵輝經營的是以堂食為主的社會餐飲,而抗疫保供需要的是速食的套餐,因此從配送,供應鏈以及員工排班等等都要進行流程再造。例如,工作時間從原來的早9點到晚9點,改為凌晨4點到下午4點的工作排班﹔人員配置以兩人為一小組進行配送戰斗小隊管理,做到高效,快速,無接觸﹔公司在閉環的管理下,我們仍舊堅持自行配送,不把任務轉交給第三方,確保物資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與無污染,供應鏈也從原本一天一次採購,調整為一天兩次採購,做到應採盡採,食材新鮮充足。
然而,在疫情肆虐,城市停擺的特殊時期,還要克服重重困難,打通各個環節的堵點,才能確保完成保供任務。湯淵輝堅信隻要作風對,辦法總比問題多。首先,確保人手充足,運力不斷。由於部分員工被封控在家,企業供保人員嚴重受限,湯淵輝一方面積極協調街道與居委,讓符合條件的員工盡早回到企業參加保供任務﹔一方面親自帶領團隊,全力保供。每天工作長達18個小時,天天連軸轉,每日奮戰到凌晨兩三點,有時一天連一頓飯都沒空吃。
其次,保証貨源充足,供應不斷。疫情期間的上海,全域靜態管理,城市基本停擺,採購難是大問題。湯淵輝充分發揮企業家的社會網絡的優勢,一方面爭取農委的支持,一方面積極聯絡自己參與的各個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發揮社會關系的作用,確保貨源充足,供應無阻。
同時,確保絕對安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保供公司供應鏈的司機和配送員必須每天進行核酸檢測,可是,社會檢測點布點有限,而且工作時間有限。為此,湯淵輝運用所學的時間管理技能,親自優化配送排方案,確保參與保供的司機和配送員每天都能完成核酸檢測,成功實現安全與效率的兼顧。
最后,還要保証精准配送。由於送餐的點位、送餐的時間與數量每天都有變化,要及時根據居民的要求進行動態調整,安排車次與採購配量。在嘉定,作為一家本土企業,擁有大量的本土員工,以運輸為例,當地員工熟悉地形,結合現代化導航,把整個嘉定區劃分為四個大范圍,一組車隊負責一個方位,大大的提高了運輸效率,同時,湯淵輝旗下黃浦企業所在的老西門街道是本次疫情的重災區,面對日趨嚴重的社區疫情,其他供保單位,相繼有員工感染,老西門保供能力大幅影響的情況下,他們不但沒有退縮,而且主動作為,我們對員工的防護進行加強,要求所有出車員工全副武裝白色防疫服,N95口罩,護目鏡,鞋套,手套,隨身攜帶酒精消殺噴劑。保証內勤人員與出車員工工作無接觸,強調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宣教,對病毒的病理宣講。在員工中形成一種共識“ 我了解你,但我不畏懼你。”同時強化高效消殺流程,在上訴工作有效的執行和完成下,為老西門街道及下屬社區醫院,十一個居委的工作人員,醫務人員,志願者提供餐食保障,有力支撐了社區抗疫。
在抗疫中錘煉 在服務中成長
抗疫保供不同於平時的物流配送,不僅要保証每天的保供任務准時完成,還要保証配送的食材質量過關,更重要的是要確保配送全流程各個環節的員工都要核酸檢測陰性,不能出現一點紕漏,這對企業閉環管理提出極高的要求。面對繁重的保供任務,身為企業負責人的湯淵輝面臨著巨大挑戰。對此,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的寄語,身先士卒,化壓力為動力,始終以積極昂揚的精神帶領員工圓滿完成每一天的保供任務。
由於配送車輛每天進出各個社區,經常會與轉運陽性病例和密接者的車輛擦肩而過,讓原本就已十分疲憊的員工們產生了恐懼心理。這時候湯淵輝直接走出辦公室,把自己編入配送車隊,作為司機和配送員,親自帶隊進行配送。他一方面要求切實做好員工防護,一方面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體會,他說:“我不是不知道危險,但是在危險與責任面前,我會毫不猶豫選擇責任。”看著這麼拼的老板,員工自然也是滿血復活,干勁十足。對於仍然受困於社區內的員工,湯淵輝也會保供之余,關心他們的生活物資需求,幫助解決在社區隔離管控中感染的員工及其子女的藥物問題,統籌倉庫與車隊為員工送去食材及生活必需品。
在抗疫保供的過程中,湯淵輝得以更廣泛地走進社區,更深入地接觸群眾,讓身為“創二代”企業家的他獲得了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他坦言,“上海這座城市我不陌生,之前感覺在這座水泥森林中,人人節奏都很快,缺乏溫度,凡事以金錢作為衡量標准,然而,通過這次疫情,我發現鄰裡之間的距離近了,仿佛找回了小時候裡弄鄰裡間的溫情”。一線保供的經歷讓他深知,負重前行的醫護人員與志願者,勤耕盡職的普通市民,都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堅力量。隻有為他們備好防疫物資,做好保障工作,才能盡早打贏這場大仗硬仗。
作為企業負責人,湯淵輝個人認識上的升華也感染著身邊的員工。長期以來,餐飲業員工流動性較高,留住人才始終是企業面臨的挑戰,員工普遍對此抱有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在疫情保供過程中,員工們不僅充分感受到被人需要的感覺,而且也明白了正是企業為他們搭建了服務社會的平台,讓他們有機會更好地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員工和企業的距離更近了,雖然大家工作量增加了,但都不覺得累,各個小組之間還趕學比超,都不願意拖后腿。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湯淵輝所在的嘉定區在本輪疫情爆發初期就有所波及,他聞令而動,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在3月16日帶頭向嘉定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捐贈了100份生活用品,為醫務人員補給后勤保障。后見疫情形勢愈發嚴峻,於3月30日再次向嘉定區衛健委捐贈了防護服、隔離衣、隔離帽各1000份,酒精噴霧500瓶。
“自己將以一箱箱生活用品、一聲聲親切問候為一線防疫工作者們筑牢堅實后方,讓社會在溫情中互助互勵。”4月1日,當浦西按下“靜止鍵”,湯淵輝得知普陀區急需防疫物資,在上海市華僑基金會的協調和幫助下,追加捐贈1000套防疫服並連夜輸送物資馳援一線。當嘉定區方艙醫院建成時,他又在團區委協調下,參與捐贈2500件T裇。面對他人的贊譽,他總是謙虛地表示:“作為僑青總會的副會長,帶頭行動、抗擊疫情是一份責任”。
現在湯淵輝雖然疲憊,仍然堅守一線,正在上海新增感染者小區最密集的老西門街道負責保障供應,用行動守“滬”養育他的這座城。他說,“堅決支持黨中央與上海市委關於疫情防控動態清零的政策,我國醫療體系還在不斷完善,如果任由疫情肆虐,將對醫療資源產生極大的沖擊,將危及多少人的生命,后果不堪設想。我作為一名僑界企業家,在抗疫中將盡我所能,全力履行社會責任,要讓一線戰斗員們‘不斷糧’,做好他們的‘大后方’。團結抗疫,共同守‘滬’,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