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二十四節令鼓傳播中華文化
睿  加  麥佳琦
2022年04月11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倒計時讓觀眾眼前一亮。

在此之前,馬來西亞已出現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鼓樂——二十四節令鼓。陳再潘是馬來西亞第二代華人,擅於策劃大型文化節慶項目。他在舉辦大型中秋園游會時與有“大馬華人音樂教父”之稱並同為馬來西亞華人的陳徽崇相識。1988年,陳再潘參與舉辦全馬來西亞華人舞蹈節時欲以震撼人心的鼓樂作為開幕表演,便想以九面廣東獅鼓串擊,並由陳徽崇提供音樂創作。該表演便是二十四節令鼓的雛形。

天人合一 鼓動人心

某日,陳再潘閱讀《四季》時接觸到二十四節氣,深深被其“美麗”所觸動。於是,陳再潘向陳徽崇表達將二十四節氣與鼓樂結合的想法,兩位先生對於中華文化的共鳴使他們一拍即合,共同創作了由二十四面廣東獅鼓及鼓手組成的“二十四節令鼓”。

談及二十四節令鼓的構想,陳再潘介紹:“人若要與天地合一,就需走進天地的規律。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在天地之間生活和運作的時間表,二十四節令鼓的每一面鼓都代表著一個節氣,因此在二十四節令鼓上的每一次敲擊都在擊響天地脈搏,每一次表演都是人與天地的共舞。”

陳再潘也解釋二十四節令鼓不取名為“二十四節氣鼓”的原因。他表示:“二十四節氣只是單純的時間表,但節令向節慶靠攏,強調過節的氣氛,慶祝的儀式感。因此以“節令”取名使單純的時間表達變成有文化內涵的鼓樂。”

之后,陳再潘和陳徽崇在柔佛州新山市寬柔中學成立第一支二十四節令鼓鼓隊,並通過帶領學生鼓隊在公共場合表演亮相,提升了二十四節令鼓的知名度。由此,馬來西亞社區,尤其是校園內開始出現二十四節令鼓鼓聲。

代代傳承 新舊共存

專業鼓隊教練梁世杰來自寬柔中學二十四節令鼓鼓隊,也是馬來西亞華人,目前接觸二十四節令鼓已有16年之久。他坦言,打鼓對個人體能有高要求,技術訓練也耗費大量精力,鼓隊生活並不輕鬆。

他大學畢業后,毅然回到母校寬柔中學帶領鼓隊並相繼成為5支涵蓋中小學及成人鼓隊的教練。總結自身經歷,梁世杰認為,擊鼓雖門檻較低,但卻易學難精。“擊鼓對鼓棒控制力要求較高,技巧也非常細膩。鼓棒敲擊力度是否相同、敲擊聲是否干淨利落、對拍子掌握是否精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細節。”

二十四節令鼓的一個特別之處是沒有固定鼓譜。梁世杰表示,二十四節令鼓隻傳下了較簡單的花式打法,所以幾乎每個團體都會創作屬於自己的鼓譜及作品。另外,由於鼓隊創作時會加入自身文化與經歷,因此觀眾能通過鼓隊表演了解其所在的區域特色和故事。

如今,二十四節令鼓表演不再局限於簡單的鼓樂編排,對隊形、故事、服裝等有了更高要求,作品內容更多元化。因此,鼓隊表演應往多元、創新化發展,還是應回歸簡單傳統,成了業界人士的爭議點。

對此,陳再潘表示,鼓樂是情緒的外延和表達,所以二十四節令鼓多元化的發展是必然。他說:“要是一個東西一成不變,會導致發展僵化停滯。”

梁世杰則認為,比賽要求是影響二十四節令鼓發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因此比賽主辦方可以設立多重賽道,同時關注傳統和創新型表演,無需在兩者間做取舍。

中華文化 傳播世界

今年是二十四節令鼓創立33周年,該文化也隨留學生和鼓手傳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泰國、印尼、美國、英國、文萊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甚至是非洲大陸都有二十四節令鼓的蹤跡。陳再潘感慨:“馬來西亞沒有春夏秋冬,卻能創立二十四節令鼓,是因為中華文化像蒲公英能飄到任何地方。”

二十四節令鼓目前主要在校園內傳播,吸引眾多年輕人參與。陳再潘說:“這意味著二十四節令鼓是適合年輕人的東方文化,証明東方文化也能讓年輕人喜愛。”

對於二十四節令鼓的未來發展,陳再潘表示:“線上線下平台結合將是未來宣傳的主要方法。感謝張藝謀導演以二十四節氣為冬奧會開幕倒計時,讓更多國家的人關注二十四節氣,讓二十四節令鼓更有機會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