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安徽省僑聯對口幫扶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為村企紓困解難
2022年03月31日14:29  來源:中國僑聯

為深入貫徹安徽省委、省政府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精神,全力服務村產業發展,為村內企業營造健康良好發展環境,2022年春節以來,省僑聯對口幫扶村--六安市舒城縣張母橋鎮長沖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通過深入走訪、梳理問題等方式,多方位幫助鄉村企業解決難題。

訪萬戶 聽訴求

春節剛過一上班,工作隊與村兩委干部利用節假日村民回鄉團圓契機,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學習教育和“訪萬戶、聽訴求、辦實事、促和諧”活動,分頭入戶走訪,和當地村民和企業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

省僑聯駐舒城縣張母橋鎮長沖村工作隊隊長屈新福介紹,通過為期一個月深入走訪,在全村783戶居民中,面對面走訪371戶,電話走訪412戶,走訪企業和個體工商從業人員51戶,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共搜集15個困難訴求,16條意見建議。根據進一步梳理和分類,這些困難和問題很多都牽涉到村裡企業、家庭作坊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等。駐村工作隊逐條分析、認真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逐一幫助解決。

發揮駐村優勢  積極牽線搭橋

“因為出口影響,一些過去的老客戶不再給我們訂單了,我們工人將面臨無活可干的境地,能否幫我們聯系服裝企業,我們給他們提供代加工?”“我的生產原材料所需藤條是從印尼進口的,一噸價格4000多元,可有熟悉的印尼僑胞幫我們聯系原材料,降低一下我們的生產成本?”“我們企業效益不錯,我們想和省內大型酒類企業合作,能否幫忙牽線搭橋?”

這些問題是長沖村部分企業反映的現實問題,也是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自新冠疫情以來,長沖村2家服裝、5家竹編和1家紡織企業在訂單、生產和銷售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走訪中,這些企業負責人向工作隊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工作隊隊長主動向對口幫扶單位--省僑聯領導匯報。省僑聯發揮聯系廣泛的資源優勢,積極借助省僑商會、青委會等平台載體,聯系海外僑胞僑領和國內僑商企業等幫助村裡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接洽,已幫助村內服裝加工企業與合肥、桐城兩家服裝實體企業進行對接,目前已解決部分訂單問題,還有一家大型服裝企業擬准備派員到村服裝廠考察對接。久久無紡企業也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與亳州一家酒企對接,目前正在洽談具體訂單。竹編加工企業所需的藤條,也在工作隊的牽線下,與印尼安徽商會對接,正在尋找貨源。

建設基礎設施  打造鄉村品牌

工作隊剛入駐長沖村的時候,香榧家庭農場還是一個剛起步、基礎設施不齊的產業項目。工作隊在多次考察走訪以及與企業負責人探討后確定,把農場打造成融合“吃住玩游購娛”為一體的產業項目,滿足現如今旅游大眾的消費需求。根據農場遇到的問題,工作隊多次前往國土、規劃等部門進行溝通交流,邀請相關領導來村實地考察,指導農場的規劃與建設﹔積極爭取幫扶單位--縣自來水公司給予資金支持,為其裝上20多盞太陽能路燈﹔爭取縣有關單位支持,爭取50多萬元的資金建設排水渠等基礎設施。

目前香榧家庭農場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建設,香榧家庭農場環境大變樣,吸引了周邊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同時,還吸引村裡30余位群眾到家庭農場務工,解決部分剛剛脫貧群眾的就業問題,每年為他們家庭增收2萬余元。

招攬人才回鄉  增強企業活力

走訪調研中,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就當前產業發展的困難和現狀分條梳理,逐條展開討論研究,共同謀劃產業發展。其中,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企業缺乏人才,如何把本村的人才引回來,並能留得住,工作隊也在積極想辦法。工作隊將近幾年長沖村走出去的大學生進行一一梳理,對學生的就業、專業、在校成績等情況進行分析,結合長沖村的實際,特別是近年來考上職業技術院校的大專生進行重點走訪。經過多次上門工作,目前已經初步確定有6位全日制大專生回鄉發展,其中1位已經牽線搭橋介紹到村裡企業,另外幾個也表示回鄉創業發展。

人才興則產業旺,駐村第一書記屈新福坦言,長沖村目前正在建立本土人才庫,全面梳理長沖村走出去的人才,加強重點聯系,讓鄉土人才“反哺”家鄉,讓優秀人才發揮“領頭雁”作用,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感謝工作隊的幫助,沒有想到我這個鄉村企業也能招到大學生,有了先進知識分子的加入,我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長沖村紡織企業負責人由衷地感慨。

“當前,我們要按照中央要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邊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邊還要穩企業,幫助企業發展。隻要企業發展好了,群眾才有就業門道,才有增收的可能,我們才能筑牢群眾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駐村第一書記屈新福不僅對自己這樣要求,他也是全力帶領工作隊和村兩委做好企業幫扶,助力企業發展。

來源:安徽省僑聯

(責編:王路凱、王燕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