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有號召,僑有行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浦東新區各街鎮僑聯第一時間迅速行動,在特殊時期以特殊精神、特殊擔當,密切聯系和發動僑界群眾,踴躍加入志願者隊伍。
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在大仗硬仗的前沿一線,他們勇當“逆行者”,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凝聚力量,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幫助進行關愛疏導,參與宣傳防護知識,以各種方式投身疫情防控。
眾志成城,抗疫有“僑”。讓我們共同致敬每一位為守“滬”一線奉獻和付出的浦東僑聯志願者!
“重操舊業”的“白衣天使”志願者
南碼頭路街道僑聯主席張文邁,這位在知青時就有過8年“全科醫生”經歷的退休醫生,一馬當先“重操舊業”。她說“曾經的醫務工作者,發揮余熱責無旁貸!”,在小區封控期間不僅當起了小區居民的“應急醫生”,更義不容辭地加入到核酸檢測的“大白”隊伍中,成為小區居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
小區封閉第一天,73歲的老人臨時到兒子家來,高血壓藥沒帶﹔一位居民手指縫針后需要換藥﹔更有急需要外出打吊針的……面對種種特殊需求,她毫不猶豫接過任務,立即整理出自家小藥庫裡的各類藥品,臨時擔當起了“戰地醫生”,及時解決了居民們的困難。封控期間,有一位70多歲老人不慎劃破手掌、創口血流不止的,也多虧有張文邁迅速地進行了清創、止血包扎。
因核酸檢測任務艱巨,張文邁她連續多日奮戰在第一線,每天都會被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捂得渾身大汗,卻毫無怨言。然而隻要“檢測”工作一有間隙,她又不忘為僑服務的職責,馬不停蹄地上門關心高齡僑眷鐘鳳星等自己結對了近十年的一些孤寡獨居老人,幫助他們代購食品、送菜上門。
她的奉獻和付出,贏得廣大居民的由衷點贊!
“大白媽媽”攜“海歸兒子”齊上陣
濰坊新村街道主席呂敏,積極響應浦東“抗疫志願者動員令”,發動街道僑聯“行動起來、號召起來”,第一時間就報名,加入了小區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
在小區封控管理期間,呂敏參加核酸檢測“呼叫組”,提醒居民按各自樓棟的規定時間前往核酸採樣。為了落實“請提前在健康雲做好登記!”“大家抓緊時間做核酸!”“有需要上門做核酸的嗎?”這三項提示,她總是一早上崗,每次都忙碌到深夜,小區的角角落落不知走了多少圈。因為小區有外籍居民,“大白媽媽”不僅自己,更是攜手“海歸兒子”齊上陣,媽媽幫助排摸人員,發放測試劑,兒子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和抗原測試經驗,擔當起了英語翻譯和測試指導的角色。居民紛紛留言:“你們一直為大家服務,很感動!”
24小時值守的“新僑於慧幫儂忙”心理熱線
早在兩年多前,金楊新村街道僑聯就根據疫情突發、僑界群眾心理需求,設立了以新僑於慧為志願者骨干、以於慧名字命名的“幫儂忙”心理熱線,並打造出來“為僑服務”的特色品牌。
本次疫情防控期間,這條24小時心理熱線,由於慧和她的志願者伙伴、她的新僑女兒值守,繼續發揮其獨有的作用,為僑界居民心理疏通、排憂解難。近日來,通過電話溝通、跟進,協助解決民事糾紛1起、法律咨詢1起,現場接待來訪法律咨詢2起。在一起租戶因疫情突發、個人感情問題無人紓解而可能引發過激行為的緊急求助中,於慧和居委以及她的家人一起協調溝通,及時緩解了這名租戶焦慮不安的情緒。
作為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新僑於慧履行著她“盡所能、舉微力、建和諧”的諾言。
就地請纓、攜手戰“疫”的“最美逆行者”
陸家嘴街道僑聯主席賀鳳珍積極參與防疫志願服務,耐心幫助居民登記截屏、保存備用,常常不分晝夜“挑燈夜戰”為現場核酸檢測助力。街道僑聯志願者和音樂沙龍成員,在各自小區加入志願者隊伍,投入到協助維持秩序,暖心關愛核酸篩查時老年人的行走安全等各項服務中。
金楊新村街道新僑王根榮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在任務最吃勁的緊要關頭,他發動夫人、女兒全家“總動員”、一起開“誤工單”,連夜協助小區落實有關防控措施。新僑張少良、譚玨敏夫婦等街道僑界人士和僑聯聯絡員,紛紛踴躍加入志願者隊伍,持續多日協助小區做好門崗執勤以及核酸檢測等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其他各街鎮僑聯無不積極行動,號召和帶領大家主動請纓、就地成為一線志願者,同心抗疫,共克時艱。他們中有街鎮僑聯主席、聯絡員,有僑界黨員,有年邁的老人,還有不少歸國留學生……他們奔忙於小區各個角落、轉換為各種角色,共同為社區疫情防控譜寫著生動而精彩的“愛的奉獻”。
同舟共濟 共克時艱
他們,日夜奮戰,奔忙在小區抗疫一線
他們,勇毅篤行,點綴出家園點點星光
他們,是我們眾多“最美逆行者”的代表
同心抗疫 僑界助力
讓我們齊心協力、繼續加油
以擔當和奉獻凝聚起“僑”力量
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