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余志堅—— 菲律賓“華支”的組織者
溫子堅
2022年03月28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隊隊歌簡譜。

余志堅,原名余漢慈,又名蔡建華,1919年出生於廣東台山,年幼時赴菲律賓當學徒。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激發起海外廣大華僑的愛國之心。沈爾七、余志堅等菲律賓愛國華僑成立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菲律賓分會,並組織建立“菲律賓華僑救國義勇隊”,決定挑選沈爾七、余志堅等28人回國抗日。

1938年1月,余志堅等一行踏上了回國抗戰之路,歷經艱辛,到達福建龍岩,進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加入鄧子恢、張鼎丞等指揮的新四軍第二支隊。

之后,他們一行更名為菲律賓華僑回國隨軍服務團。在新四軍的領導下,余志堅充分領會游擊戰的精髓,並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余志堅回到菲律賓,組織抗戰力量。1942年5月,余志堅與曾參加過新四軍的王漢杰(又名黃杰)一起創建了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隊,並取新四軍的“4”和八路軍的“8”作為支隊番號,正式編為菲律賓人民抗日軍第48支隊(簡稱“華支”),王漢杰任隊長,余志堅任政治教導員。

在建軍過程中,余志堅嚴格按照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建軍思想,做好政治工作,增強了隊伍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在菲律賓抗戰期間,余志堅與隊員們同甘共苦,浴血奮戰。他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走到哪裡,都能和當地百姓打成一片,人們都很喜歡他,信任他。

從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華支”轉戰菲律賓的中呂宋、南呂宋等地區,跨越多個省份,共作戰260多次,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在漫長的戰斗過程中,“華支”也從成立初期的52人發展至最多時700余人。“華支”與菲律賓人民並肩作戰,為菲律賓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抗戰勝利后,余志堅回到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曾從事僑務工作。晚年與梁上苑合著《華僑抗日支隊》,記錄下“華支”的戰斗歲月。

(廣東省江門市博物館供稿)

(責編:王燕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