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無情,人間有愛。黃浦僑界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建言獻策,服務抗疫工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用心守護上海這座城。
01
構建智能信息系統,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區僑界政協委員、區僑聯委員張杰,作為上海梵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帶領團隊毅然投身到抗疫工作中,提供技術支持。他們通宵達旦、連續奮戰多日,在曙光醫院東、西院區同時實施了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人員流動管控的管理系統,通過在醫院出入口和重點區域配置智能感知設備,以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構建融合醫院管理場景需求的新型“醫防平台”。在不影響患者就醫體驗及醫院員工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實現了對人員進出情況進行數據採集,精准定位及報告高危人員進入情況,達到智能管控人員流動的目的。為醫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員定位、人流統計及相關重點人員流調等工作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02
“藝”起抗疫,致敬社區守滬者
區僑界政協委員、區僑聯委員、文創園區僑聯副主席李詩憶,在積極參與居住社區抗疫的同時,創作藝術作品,從擔任志願者的親身經歷有感而發,用形象生動的創作手法,創作出海派剪紙作品《綠碼守滬者》,致敬在前方依然奮斗的每一位社區守護者!
她說,我熱愛的這座城市正在與病毒做激烈的斗爭。
基層社區干部、疾控人員、醫務工作者等一線人員連續作戰,為守護城市安全、守護人民健康付出巨大努力。
在封閉隔離的時間裡,我也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穿上“大白”為社區盡一份綿薄之力。
在每天伴隨著濕透的衣服暗啞的嗓子疲憊的身體回家的同時,信念卻越來越堅定——
感謝這些在一線奮斗的最可愛的人,有你們的守護,這場“倒春寒”的戰疫,上海必勝!
03
雲端課堂送知識,線上教育不停歇
“全市中小學校全部調整為線上教學”通知一下達,區僑聯常委、淮海中路小學校長張敏,馬上想到學生們尚有練習冊和書籍未帶回家,於是動員老師們到校加班,把學生的教材、練習本以及教學工具進行分裝打包,貼上姓名,做到一人一袋,組織家長錯峰前來領取,對於已經閉環管理的家庭採用快遞的方式,方便學生盡快拿到書本簿冊。當日晚上的全體家長會,向家長們宣講工作要求,並舒緩緊張心理、解除后顧之憂。
張敏帶領老師們迅速完成了在線教學工作方案的制定、線上教學互動課表的排定、在線教學疫情防控方案,並根據第一天的線上教學和學習的情況,精心編輯發送了兩期公眾微信號。張敏說,平日學校嚴格教育教學管理流程,督促老師們下載好以往的“空中課堂”資料,打包入移動硬盤隨時備用,再及時總結2020年線上教學的經驗,使得學校能夠坦然迅速行動落實線上教學。根據一周的教學情況,張敏及時組織老師進行線上教學小結,關心師生的心理健康。
04
支援高校守望相助,學長學弟共渡難關
突發的疫情,打破了溫暖的春日下的寧靜。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東川路800號)的疫情牽動著社會各界人士的心。
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第一時間組織醫療專家進駐交大進行現場指揮。區僑界政協委員、交大醫學院僑聯常務副秘書長、瑞金醫院醫務一處副處長楊之濤就是其中一員,他負責駐扎交大指揮核酸檢測,協調專業設備的進駐,保障抗疫工作正常運行。
雖然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學習節奏,但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閔行校區連續兩輪全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進入全面向好的階段。
05
關注熱點,積極建言獻策
區僑界政協委員、區僑聯常委黃波,區僑界政協委員、區僑聯委員羅丹,分別圍繞線上教育、社區防控等齋撰寫《關於疫情期間進一步提升線上教學質量的建議》《針對當前上海市疫情防控情況的一些問題反饋及建議》等社情民意信息,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