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百年僑心
他是南開大學的創辦者,提出的歷史三問至今振聾發聵!
2022年02月28日10:05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願意中國好嗎?”

他的歷史三問至今振聾發聵

他叫張伯苓

他把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

先后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等學校

為國家培養了

包括周恩來、梅貽琦在內的大批人才

重慶解放前夕

他拒絕蔣介石赴台要求

留守大陸

1951年2月23日

張伯苓病逝於天津

今天 和《國家記憶》一起

致敬這位愛國教育家

張伯苓從小便有振興國家的遠大志向

1891年

15歲的他以優異成績

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航海

三年后

他以第一的成績進入北洋水師艦隊

△北洋海軍時的張伯苓

1894年

甲午海戰失敗

掀開近代屈辱的一頁

中華民族深陷重重危機

這一年

18歲的張伯苓參加了中日海戰

四年后的1898年

張伯苓在威海親歷“國幟三易”

《教育家張伯苓》一文中這樣描述:

“我在那裡親眼目睹

兩日之間三次易幟,

取下太陽旗,挂起黃龍旗﹔

第二次,我又看見取下黃龍旗,

挂起米字旗。

當時說不出的悲憤交集。”

“自強之道,端在教育。”

那一刻

張伯苓決心棄戎從教

此后多年

在天津一些開明士紳的資助下

他輾轉多國考察先進的教育理念

△1918年,嚴修、張伯苓赴美國考察教育

1904年

張伯苓與嚴修

創辦“私立中學堂”

△嚴修(左)和張伯苓(右)

1907年 學校遷至“南開窪”

因地名改稱“私立南開中學堂”

1912年10月17日

改名為“南開學校”

1919年

南開大學宣告成立

周恩來

成為南開大學第一屆學生

入讀文科 學號62號

△1919年,南開大學首屆招生96名,第二排右起第七人為張伯苓,第九人為嚴修,后排左一為周恩來

南開大學

在很多方面

敢於開風氣之先

1922年起

學校向社會敞開大門

開辦暑期學校

梁啟超、胡適、徐志摩

都曾來學校授課

南開大學還是最早

招收女生的大學之一

△20世紀初的南開大學女教師和女學生

編演話劇、重視體育

更是南開的傳統

張伯苓說

“強國必先強種,

強種必先強身。”

△南開籃球隊

張伯苓說

南開大學的辦學目的就是

“為社會謀進步,為國家謀幸福”

“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八字校訓則道出了

南開大學培養學生之目標:

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

“服務社會之能力”

“自強不息”的南開精神

1935年9月17日

在天津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

張伯苓校長用他帶有天津鄉音的“大白話”

向學子們提出了三個問題: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願意中國好嗎?

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危難深重

中華民族正處在危急存亡之際

張伯苓校長的這三個問題

振聾發聵

是歷史之問

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1937年7月29日至30日

南開大學被日軍轟炸

校園被毀 物資被掠

在得知此噩耗后

張伯苓先生堅定地說:

“我深信中華民族是不會滅亡的,

南開學校是為了救中國而產生,

因為救中國而遭到強敵所嫉,

因此被炸、被燒、被毀,

這都是意料中的事。

隻要中華民族存在一日,

南開也必存在一日,

我們繼續地努力干吧!”

1938年

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合組西南聯合大學

除了繼續發展教育事業

張伯苓先生還盡己所能

幫助

遷移到大后方的“永、久、黃”團體等民族工業企業

(永利制鹼公司、久大精鹽公司、黃海化工研究所)

他將重慶南開學校的教學樓和幾排宿舍

借給“永、久、黃”團體用作宿舍

緩解了團體成員住宿緊張的問題

讓技術人員可以居住稍微舒適一些

安心從事科研和生產工作

支援抗戰

不僅是張伯苓先生本人為抗戰無私奉獻

張家其他人也積極參與

抗戰前線和后方的工作

△張伯苓四子張錫祜與未婚妻

張錫祜作為空軍飛行員參加抗戰

在淞滬戰役中飛機失事殉國

張伯苓先生得知后說:

“我早就把他許給國家了,

……

可惜他未能給國家立大功,

這是遺憾!”

1946年

南開大學回天津復校

並改為國立南開大學

△《大公報》刊發報道:南開大學站起來了!

1948年4月

國統區物價飛漲 不可收拾

5月

風雨飄搖中的國民政府宣布“行憲”

蔣介石、李宗仁當選正副總統

蔣介石多次電請張伯苓出任考試院院長

張伯苓數次婉拒

最終躊躇良久復電

出任考試院院長

1949年11月

蔣介石專門去了一次張伯苓家

希望他能一起去台灣

張伯苓拒絕了

這一年 他74歲

張伯苓的孫女張媛和后來回憶

這裡面有張伯苓覺得自己年事已高

想葉落歸根的原因

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當時有人給張伯苓帶來一個口信:

“老同學飛飛不讓老校長動”

“飛飛”

是周恩來的筆名

作為南開大學的第一屆文科學生

周恩來和張伯苓的師生情誼長達數十年

蔣介石抵達台灣后

再令蔣經國催請張伯苓:

“給先生留下一架飛機,

幾時想走就幾時走。”

但張伯苓以“不願離開南開學校,

更不想離開祖國”為由拒絕

為蔣張關系、蔣介石與南開的關系

劃上了最后的句號

1950年4月

張伯苓由重慶飛回南京

受到了周恩來的熱烈歡迎

當時的天津市市長黃敬

還受命要關照好老先生

△晚年張伯苓夫婦

1951年2月23日

張伯苓在家中溘然長逝

享年75歲

去世時

口袋中僅有7元4角錢和兩張舊戲票

錢,還是坐電車找剩的零錢

沒有人會忘記張伯苓

正如那一年

曾在南開中學任教的老舍和南開學生曹禺

在美國合寫的那首詩:

“知道有中國的,

便知道有個南開。

這不是吹,

也不是嗙,

真的,天下誰人不知,

南開有個張校長?!”

來源:CCTV國家記憶

(責編:王燕華、黃瑾)
X